郑国,周朝姬姓诸侯国,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的诸侯。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
公元前453年,在晋阳之战中,赵氏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而这,就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事件——三家分晋。
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时期,不仅晋国存在卿大夫掌握大权、国君被架空的局面,对于郑国来说,也形成了七穆执掌大权的格局。七穆指郑七穆,是春秋时期郑国七家卿大夫家族的合称,包括驷氏、罕氏、国氏、良氏、印氏、游氏、丰氏,他们都是郑穆公的后代,与鲁国三桓、晋国六卿一样,都是执掌国家大权的卿大夫。那么,问题来了,晋国被一分为三,那么郑国有七穆,为何没能七分郑国呢?
一
首先,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周朝的姬姓周王族诸侯国,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庶弟。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可以说是天下之中了。在郑国历史上,郑穆公有十三个儿子,其中,子罕(公子喜)、子驷、子丰、子游(公子偃)、子印、子国、子良(公子去疾)这七个儿子及后代被人统称七穆。
自郑襄公这位君主开始,七穆逐渐控制了郑国的大权,而且形成了七穆轮流执掌朝政的局面。不过,对于郑国七穆这七家卿大夫家族,没能像赵氏、韩氏、魏氏三分晋国一样来瓜分郑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对于郑国七穆来说,和晋国三卿还是有所不同的。对于晋国三卿来说,是异姓卿大夫家族,也即和晋国公室不是一个家族的。
二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郑国七穆来说,因为是郑襄公这位君主的后人,所以,其和郑国历代君主,自然是同宗同源的。打个比方,七穆和郑国君主之间,是兄弟关系,可能存在内部矛盾,但是,想要彻底分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与此相对应的是,晋国的赵氏、韩氏、魏氏,和晋国君主之间各像是合伙人,也即分家的话,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
进一步来说,七穆如果真要铁了心瓜分郑国的话,不仅愧对郑国的列祖列宗,也会遭到各个卿大夫家族的内部压力。这也体现在大国夺郑的外部环境下,七穆之间仍然以团结为主。另一方面,在春秋战国时期,如果七穆瓜分郑国的话,将不符合各自的利益。
三
在春秋时期,晋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因此,三家分晋后,魏国、赵国、韩国这三个诸侯国,都可以分得一到两个省左右的疆域,也即依然是实力不弱的诸侯国,至少可以在战国七雄中立足。
与此相对应的是,郑国的疆域则位于今河南省中部。伴随着晋国、楚国、秦国、齐国等大国的争霸战争,郑国连自保都比较困难,如果七穆将郑国分为七个诸侯国的话,那么,各个诸侯国的疆域,很可能连一个县的面积都不到,这么弱小的诸侯国,只会立即遭到周边诸侯国的蚕食。好比已经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你还要把家给拆了,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四
最后,进一步来说,俗语有云“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对于晋国三卿,为了协调各自的利益,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三家分晋的目标。毕竟只有赵氏、韩氏、魏氏三家,在协调和沟通上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就郑国七穆来说,则是七家卿大夫了,对于这七家卿大夫,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和不同的立场,想要协调好他们的利益,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好比三个人出去吃饭,商量吃什么的时候,还是比较高效的,但是,如果是七个人出去吃饭的话,想要立即决定吃什么,就不是那么容易。并且,就郑国来说,在进入到战国时期后,立即遭到了韩国的步步紧逼,最终,郑国被韩国所消灭。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郑国上下的第一要务,就是抵挡韩国、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秦国等大国的进攻,哪还有什么意思想要瓜分郑国。对此,你怎么看呢?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