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历史解密 >  吴玠:南宋川陕防线的铁血守护者

吴玠:南宋川陕防线的铁血守护者

时间:2025-09-12 16:21:42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吴玠(1093年-1139年7月18日),字晋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宋初期抗金名将,以铁血手腕与卓越谋略,在川陕地区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成为南宋政权存续的关键支柱。他的一生,是军事智慧与忠勇气节的完美融合,其战绩与治军理念深刻影响了南宋抗金战争的走向。

从边疆戍卒到抗金中坚:早年经历奠定军事根基

吴玠少年时便以“沉毅有气节”著称,通晓兵法且善骑射,未满二十岁便以“良家子”身份从军泾原路(今甘肃、陕西交界),在抗击西夏的边境战争中崭露头角。他因战功升至队将,参与镇压方腊起义与河北盗匪,累功至泾原第十正将。靖康元年(1126年),西夏进攻怀德军,吴玠率百余骑兵追击,斩首146级,以勇猛善战闻名军中。

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入陕西,吴玠在泾原统制曲端麾下,于青溪岭大破金兵,追击三十里,首挫金军锐气。此战后,他因战功升任泾原路兵马都监,成为宋军在西北战场的核心将领之一。

川陕防线的缔造者:三战定蜀地

1. 和尚原之战(1131年):以少胜多的经典范例

富平之战后,宋军五路溃败,陕西大部沦陷。吴玠率残部数千人退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此地是入蜀咽喉,战略地位至关重要。面对金军两路夹击,吴玠以“坚壁清野、分番迭射”之策应对:他利用山谷地形限制金军骑兵优势,命将士轮番使用强弓硬弩射击,箭如雨注;同时派奇兵截断金军粮道,设伏于神岔沟。最终,金军主帅完颜宗弼(兀术)身中两箭,狼狈逃窜,十万金军伤亡惨重。此战是南宋对金作战的首场大捷,被列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

2. 饶凤关之战(1133年):六昼夜血战显忠魂

金将撒离喝为绕开和尚原,率军迂回攻占金州(今陕西安康),直逼汉中。吴玠闻讯后,率军日行三百里驰援饶凤关(今陕西石泉西)。他以一筐柑橘与书信智激金军,争取备战时间。战斗中,宋军以重甲步兵据险死守,金军“一人先登则二人拥后”,六昼夜激战后尸积如山。虽因叛徒引路导致关隘失守,但吴玠随即在武休关伏击金军后队,杀敌千余,尽弃辎重而逃,成功遏制金军南侵势头。

3. 仙人关之战(1134年):终结金军入蜀幻想

为集中兵力,吴玠主动放弃和尚原,退守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并筑“杀金坪”与第二隘两道防线。金军以十万大军猛攻,吴玠命吴璘率军死守第二隘,自己亲率精锐从侧翼突击,与金军展开白刃战。激战三日后,金军主将韩常左目中箭,宗弼被迫撤军。此战彻底粉碎了金军“图蜀灭宋”的战略企图,史载“自是,金人不敢窥蜀者十余年”。

治军与治政:铁血手腕下的民生关怀

吴玠不仅以战功闻名,更以卓越的治军能力著称:

严明军纪,恩威并施:他汰冗员、节浮费,将节省的军费用于屯田与水利修复,在兴州鼓铸银会子(纸币),解决军需匮乏问题;同时严惩贪腐,对临阵脱逃者斩立决,对勇战者重赏,部将吴璘、杨政等皆成长为抗金名将。

体恤民情,稳固后方:在凤翔府任知府时,他劝民农桑、整顿市场,使百姓安居乐业;和尚原之战期间,凤翔百姓冒死为宋军输送粮草,吴玠以银帛折价偿还,赢得民心。史载其“绥辑人民,辅宁国家,可谓悉心以勤其事者”。

历史评价与身后哀荣

吴玠的军事成就得到后世高度认可。宋史名家王曾瑜评价:“在南宋初的抗金名将中,吴玠的军事成就仅次于岳飞。”他以川陕防线为依托,策应岳飞北伐,形成对金军的战略牵制。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病逝于仙人关,年仅四十七岁。宋高宗追赠少师、谥号“武安”,淳熙三年(1176年)追封涪王,位列南宋“七王”之一。蜀人立庙于仙人关,号“思烈庙”,以纪念其保蜀之功。

人物: 分享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真实存在吗?——考古迷雾中的文明图腾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