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盾,即赵宣子,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是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 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赵盾在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首次受到冲击与削弱,树赵氏之威,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一生侍奉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人物生平
初入政坛
赵衰在晋国政坛历经晋文公、晋襄公两代都极受重用。
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3年),被庐之蒐,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在挑选人才时,晋文公请赵衰入六卿,赵衰不同意,认为自己才疏学浅,并向晋文公推荐合适的栋梁。结果六卿当中的五位,郤榖、郤溱、狐毛、栾枝、先轸都是出自赵衰的推荐,可见晋文公对赵衰的信任与器重。
晋文公八年(公元前629年),清原之蒐,由于赵衰屡次推让军职,晋文公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在清原阅兵,增设新上军、新下军,合计五军十卿,并强让赵衰担任新上军将。同年,上军将狐毛、上军佐狐偃相继病逝,晋文公于是以中军将先轸之子先且居将上军,而赵衰则佐上军,连跳三级,成为晋军第四把手。
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箕之战,中军将先轸因为怒斥晋襄公私自释放崤之战秦国俘虏而深感愧疚,于是在与白狄作战中解下甲胄、冲入敌阵自杀殉国,晋国五军十卿调整为中军将先且居、中军佐赵衰、上军将栾枝、上军佐胥臣、下军将箕郑父、下军佐胥婴、新上军将先都、新上军佐荀林父、新下军将屠击、新下军佐先蔑。
晋襄公六年(公元前622年),这一年,赵衰寿终正寝,年仅三十余岁的赵盾走上前台,由于赵衰生前做人的成功,为赵氏留下了非常有利的政治环境,赵盾自出道那一天开始,似乎就继承了父亲执政大夫一职,朝中一把手,起点极高。
几乎同时,功勋卓著的元老先且居、栾枝、胥臣都在这一年与赵衰一同共归黄土,六卿的前四位一口气死绝,没有丝毫余缓。晋襄公被这一连串的变故给慑住了,不得不等待来年开春对晋国六卿进行新一轮的人事调整。
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春,夷之蒐,晋襄公在阅兵于夷地,一群年轻小伙子:狐射姑(亦称贾季,狐偃之子)、赵盾、栾盾(栾枝之子)、胥甲(胥臣之子)、先克(先且居之子)与晋国的传统贵族:梁益耳(梁康伯之后)、士榖(士蒍之子)、蒯得、先都(应为先克的远亲)、箕郑父、荀林父(荀息之孙,荀逝敖长子)都在等待着国君的垂青。
在这之前已经有人露出了晋襄公的口风:晋襄公要重用老臣,即由士榖将中军,梁益耳佐之;箕郑父将上军,先都佐之。这无疑是赵盾这些新秀无法接受的。
晋襄公来了,最年轻气盛的先克率先发言:“狐(偃)、赵(衰)之功,不可忘!”于是晋襄公裁撤新上军、新下军,然后按照照顾元勋后裔的方针,安排六卿将佐:以狐射姑为中军元帅、赵盾为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为上军佐;荀林父为下军将,先蔑为下军佐。
荣登执政
赵盾成为晋国朝堂一位举足轻重的卿士,在朝中制定国策直接辅佐晋襄公,在军中指挥军队直接辅佐贾季,已经是权势显赫,光彩照人。
就在晋襄公置三军六卿后不久,襄公的老师阳处父从温地回到董地,听闻晋国的六卿安排后,向晋襄公提意见:“贾季这个人虽有才,但是为人刚愎,不如赵盾贤能,让贾季统帅晋国三军恐怕不太好。”这位阳处父是晋国一位道德高尚的大夫,曾受到晋文公的尊重,让他担任晋襄公的老师,教育襄公,很得襄公的信任。阳处父的意见立刻被晋襄公采纳,晋襄公下令,贾季与赵盾在军中的职务调换,即赵盾为中军元帅,贾季为中军佐,辅助赵盾,其余诸卿位置不变,时六卿将佐如下:
中军将 | 赵盾 | 中军佐 | 贾季 |
上军将 | 先克 | 上军佐 | 箕郑父 |
下军将 | 荀林父 | 下军佐 | 先蔑 |
经过晋襄公对权利的重新分配,赵盾在阳处父的协助下,担任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始成正卿,成为晋国朝堂仅次于国君晋襄公的卿士。自此赵氏家族的势力开始急剧膨胀。
宣子治国
担任晋国执政后,赵盾官运亨通。自担任执政的那一天起,制定章程,修订律令,清理诉讼,追捕逃亡案犯,使用契约,治理政事中的弊端,恢复贵贱制度,重建已废官职,提拔屈居下位的贤能。史载:“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污,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太傅阳子与太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第一,行政法制方面:制事典(制定章程);本秩礼(明确贵贱);续常职(恢复废除的官职);
第二,刑事法制方面:正法罪(明确刑事法规);辟狱刑(清理狱囚积案);
第三,民事经济制度:由质要(使用契约帐册);董逋逃(追捕逃亡的奴隶);
第四,具体措施方面:治旧污(清理积弊);出滞淹(举荐沉沦的贤才);
赵盾将这一整套治国方案是建立在晋献公士蒍时代法制的基础上,并对晋文公时代的被庐之法进行修改。法度已定,将上述方案定为国策并向晋襄公提交,与之同行的还有太傅阳子与太师贾佗。三个举足轻重的大员同时向晋襄公上奏,襄公应允。
赵盾之后在晋国执政长达20年之久,推行的法制一直也在一步步的修订之中。
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长河中,狐突的名字与晋文公重耳的传奇命运紧密交织。作为晋献公的岳父、重耳的外祖父,狐突不仅以忠诚与智慧辅佐家族,更以“教子不二”的刚烈气节成...
晋文公 2025-09-08 晋文公纳周襄王:春秋霸业的政治奠基礼公元前636年,东周都城洛邑的城门缓缓开启,晋文公重耳的战车在晨曦中驶入王城。这位流亡十九年方得归国的晋国君主,以一场精心策划的"勤王&...
晋文公 启 2025-08-05 践土会盟:读音背后的春秋霸业密码“践土会盟”四字,既承载着历史事件的厚重感,又暗含着汉语音韵的精妙性。其正确读音为jiàn tǔ huì méng,每个音节都如同一把钥匙,打开春秋时期晋文公称...
晋文公 2025-08-01 晋悼公与晋文公:跨越百年的祖孙霸业传承在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版图上,晋国以“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霸业雄踞中原,而晋文公与晋悼公两位君主,恰似镶嵌在晋国历史长河中的两颗璀璨明珠,以祖孙关系串联起晋国...
晋文公 2025-07-18 践土会盟:春秋霸权的巅峰仪式与周礼体系的最后余晖公元前632年夏,河南原阳西南的践土平原上,晋文公重耳以盟主身份召集齐、鲁、宋、蔡等八国诸侯歃血为盟。这场被后世称为“践土会盟”的盛典,不仅标志着晋国取代齐国成...
晋文公 2025-07-15 践土之盟:晋文公霸业巅峰下的权力游戏与春秋秩序重构公元前632年夏,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的黄土高台上,晋文公重耳身着玄色冕服,接受周襄王授予的“侯伯”金册。这场看似尊王攘夷的礼仪盛典,实则是春秋霸权更迭的转折...
晋文公 周襄王 2025-06-27 晋国:春秋时代的超级霸主与战略引擎在春秋五霸的璀璨星河中,晋国犹如超新星般闪耀。自晋文公城濮之战奠定霸业,至三家分晋终结春秋,这个横跨黄河中游的巨型诸侯国,始终以“战车千乘”“带甲百万”的雄姿主...
晋文公 2025-06-20 狐偃读音考辨与历史人物探微:从音韵到春秋霸业的智慧符号在春秋时期的历史长河中,“狐偃”这个名字如同一枚青铜鼎纹,既承载着晋国霸业的密码,也暗含着汉语音韵的奥秘。作为晋文公重耳的舅舅与首席谋士,狐偃(hú yǎn)的...
晋文公 2025-06-19 晋悼公与晋文公:双峰并峙的霸业传奇在春秋时期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晋国两位君主晋悼公与晋文公犹如双子星座,以各自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晋国的霸主之路。前者以雷霆手段实现中兴,后者以大器晚成开创霸业,二人虽...
晋文公 2025-06-19 践土会盟:晋文公霸业巅峰与春秋秩序的重构践土会盟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主持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诸侯盟会。公元前632年,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国后,联合齐、宋、鲁、蔡、郑、卫、莒等国,于践土(今河南原...
晋文公 2025-06-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