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9年萨尔浒之战,大明的四路大军被歼了三路,损失的兵力高达45000人。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朝廷上下都是震惊万分。面对着后金逐渐壮大的危险局势,万历皇帝紧急召见曾经巡按辽东的熊廷弼入京,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和右佥都御史,统管着整个辽东地区的事务。
熊廷弼是湖广江夏人,万历进士,他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早在八年前第一次巡视辽东时,就上疏提出东女真人志向远大、贪图明朝的土地和人口,日后必为腹心之患。但是奈何营当时后金实力弱小,这个建议并未引起明廷重视,任由努尔哈赤带领建州女真发展壮大最终无法收拾。
萨尔浒之战明军损失惨重,导致辽东形势急转直下,后金军乘势攻占开原、铁岭,征服了叶赫部,迫使朝鲜对后金与明朝采取中立政策。尚在明军手中的沈阳、辽阳和其他城堡也人心惶惶,军民纷纷逃窜。后金完全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熊廷弼接手的是个烂摊子。
沈阳和辽阳是辽东的两大军事重镇,辽阳更是明朝在辽东地区的行政中心,辽沈绝对不容有失。要确保这两地万无一失,首要任务就是收拾人心,重拾信心。为此,熊廷弼雷厉风行,斩首逃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来祭奠死节的将士;处死了贪污的将领陈伦;上书弹劾、罢免了拒援铁岭的总兵官李如桢。经过一番整肃,辽沈人心渐稳。辽东军民经萨尔浒大战,个个对后金畏之如虎。熊廷弼刚到达辽东时派遣佥事韩原善去安抚沈阳,韩原善被敌人吓破了胆不敢去。又命令阎鸣泰前去,谁知阎鸣泰走到虎皮驿,竟然大哭而返。于是熊廷弼决定亲自去巡视,他不顾众人劝阻,从虎皮驿抵沈阳,再乘雪夜赴抚顺。打鼓奏乐进入抚顺城后,祭奠了先前阵亡的将士,又深入奉集展示军威、观察防务以后这才返回。经此一番巡视,萦绕在军民心头的恐惧渐渐散去。
熊廷弼对明廷和后金在辽东的实力又清醒地认识,他认为明军当时全面处于下风,所以提出了“以守为正着”的军事防御思想,督促士兵打造战车,置办火器,开挖战壕,修筑城墙,做御敌守城的准备。几个月以后,防御形势大为改观。在熊廷弼的苦心经营下,明军的战斗力迅速恢复、提高,抵挡住后金军的一次次猛烈进攻,辽东局势渐趋稳定。
熊廷弼虽然满腹经纶、武能安邦,但他脾气火爆,禀性刚直,喜欢骂人,不甘谦恭下人 。而他所处的时代恰恰是是明王朝崩溃前夕,朝廷从上到下政治败坏,所以他的清高和智慧就显得是那么的不合时宜,朝堂上有那么一帮小人心里时刻算计着怎样打击他。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一直尽力支持他的万历皇帝驾崩,这帮小人见机会来了,立即跳出来,对熊廷弼群起而攻之。诬陷他“经臣之虑,别有自谋”,把与君权专制最矛盾的,最能刺痛皇帝神经的言辞都加到了熊廷弼的身上。天启皇帝不辨是非,最终同意熊廷弼的去职
努尔哈赤岂能放过这个机会,他趁熊廷弼被罢,明军军心浮动的大好时机,亲率八旗铁骑攻下沈阳、辽阳城破,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熊廷弼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辽东局势愈加糜烂。不得已,明廷只好再次启用熊廷弼。
熊廷弼历来是主张明军应该积极主动防守的,但巡抚王化贞却与他意见相左主张积极进攻后金。王化贞是典型的好高骛远,他对一切事务如兵马、甲仗、粮草、营垒等细节问题都不加过问,一心想联络漠南蒙古各部,获得支持,荡平后金,建立不世功勋。但事实上,他连亲信部下孙得功早已被后金收买都浑然不知,还在大声主张进攻。二人理念不同,矛盾日渐尖锐,而熊廷弼因为性格原因,朝中大臣大都对他不满,所请之事十有八九得不到应允,这就为以后失败埋下隐患。
辽沈失守以后,山海关以东的军事重镇当属广宁,广宁一旦失去,明朝的防线就只能内退到山海关一线。明军在广宁设置了三道防线:一是借助辽河拉筑第一道防线;二是借广宁城外围的西平堡、镇武堡、镇宁堡等构防第二道防线;三是以广宁的城防,作为第三道防线。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大军攻偷渡辽河,包围广宁城外围的西平堡。王化贞听信了孙得功的话,发动了广宁的全部兵力增援。两军刚刚交锋,孙得功就率先领头逃跑,明军大败。当时熊廷弼驻军闾阳,由于与王化贞有矛盾,手里只有五千可用之兵,所以没有出兵救援。
话说王化贞一路败逃,在大凌河遇上了熊廷弼,熊廷弼微笑着说:“六万军队就可以把敌人一举荡平,到头来怎么样呢?”王化贞深感到惭愧,建议驻守宁远和前屯。可是熊廷弼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放火烧了全部积蓄,掩护败军和百姓退入山海关。后金军追赶二百里,因路上没得粮食吃才被迫退兵回去。
广宁失守后,熊廷弼为自己进行了辩解,认为自己的经略只是徒有虚名,王化贞拥兵十四万,自己只有五千,身为辽东最高军事长官,徒有经略之名而已,失地的责任理应由王化贞以及支持王化贞的内阁和兵部诸大臣负责。但朝廷拒绝了熊廷弼的申辩,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熊廷弼最终被处死,传首九边(将他的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尸弃荒野。
熊廷弼胸怀大略,最终却惨遭横死,除去明廷朝政腐败、吏治昏暗等客观原因外,他的性格缺陷无疑是造成这一后果的助推剂。学者阎崇年认当时广宁虽然失守,但后金军尚未到达广宁,仅有叛将孙得功哗变,以熊廷弼在军中威信,又有一支可靠的兵马,应是可镇压乱兵。再者,即使广宁确定已不可守,如王化贞所言,守卫宁前(宁远、前屯),后金兵力有限,无力深入,整个辽东也未必沦陷。但熊廷弼只是看王化贞闹笑话,将物资一律烧毁,引导数十万军民退守山海关,却没有进行最后的广宁保卫战,于是金兵不费一兵一卒占领辽东,成为后来被杀的一大口实。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曾是东汉、唐、明三朝挥之不去的梦魇,魏忠贤、刘瑾等权宦的恶行更成为后世警示的典型。然而,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却创造了&quo...
刘瑾 魏忠贤 2025-09-18 寇白门辞世之谜:秦淮风月中的早逝传奇寇白门(1624年—约1669年),原名寇湄,字白门,作为“秦淮八艳”之一,她的一生如同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从世家娼门的少女到保国公朱国弼的夫人,再到重返秦淮歌...
寇白门 2025-09-18 黄子澄与黄香:跨越千年的宗族迷雾黄子澄(1350年—1402年)作为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要谋臣,因削藩政策引发靖难之役而名垂青史;黄香(约公元64年—122年)则是东汉时期以孝行闻名天下的...
朱允炆下落 黄子澄 2025-09-18 李三才为何位列东林点将录榜首:一场政治符号的构建与历史记忆的博弈明末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为打压东林党,命亲信王绍徽仿照《水浒传》模式编纂《东林点将录》,将东林党骨干成员按“一百零八将”排序。在这份名单中,李三才被列为“托塔...
魏忠贤 启 2025-09-18 朱厚熜:朱棣一脉的皇权承继者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权力、命运与礼制:万历帝两位皇后的历史密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 万贵妃与客氏:明代后宫权势女性的双面镜像明代宫廷史上,万贞儿(万贵妃)与客印月(客氏)作为两位以乳母身份崛起的女性,均以非传统路径突破后宫等级秩序,成为影响皇权运作的关键人物。然而,二人的权势根基、政...
客氏 万贵妃 2025-09-16 鱼玄机与绿翘:主仆恩怨背后的晚唐社会镜像晚唐咸通九年(868年)夏,长安西郊咸宜观后院惊现一具女尸。经查,死者是道观婢女绿翘,凶手竟是女冠鱼玄机——这位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名动诗坛的女诗人,因...
鱼玄机 2025-09-16 内厂:明代皇权博弈下的昙花一现在明代复杂的政治生态中,特务机构始终是皇权与官僚集团角力的关键工具。当锦衣卫、东厂、西厂构成的特务网络已无法满足统治需求时,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1508年)...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9-16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