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时,曹魏错过千载难逢的良机,只因为曹丕做出了错误选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21年,为报东吴袭夺荆州,杀害关羽之仇,刘备对东吴发动了讨伐。在随后爆发的夷陵之战中,东吴的陆逊对蜀军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双方在夷陵相持了半年之久。最终陆逊抓住刘备“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的状态,用火攻打败了刘备。在这一战中,曹魏的军队却在一旁无所事事,直到吴军取胜才对东吴发动了攻击。为何曹魏的表现这么消极呢?
一、曹魏没有对东吴用兵的原因。
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蜀汉和东吴发生战争,自然对曹魏是十分有利的。在这场战争中,曹魏的著名谋士刘晔就建议曹丕对东吴用兵。但是,他的建议遭到了曹丕的拒绝。曹丕拒绝的理由就是,东吴刚对自己称臣投降。如果破坏降约,会失信于天下。
其实,东吴对曹魏投降,是在孙权决定用武力夺回荆州时,就已经决定了的策略。在孙权与刘备经过湘水之争后,就决心集中全部兵力对淮南发动进攻。孙权企图在这一战中,确定最后的战略方向。在逍遥津一战中,孙权差点死在张辽之手,从此再也不敢攻打合肥。因此,他把战略改为武力夺回荆州,形成自己安全的根据地。
为了对关羽用兵,孙权采取了各种手段。除了让吕蒙做好军事方面的准备,孙权在外交上也做了相应的准备。他主动向曹操求和投降,并秘密与曹操结为姻亲关系。并且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趁着曹操军事形势不利,发动荆州之战为曹操解围。
孙权还在擒杀关羽后,将关羽的首级送往曹操那里邀功请赏。为了得到曹操的支持,他还给曹操写信,推举曹操称帝。曹操知道孙权的用意,他以诸侯之礼安葬关羽,还拒绝了孙权的推举,并且说孙权是想把自己放在火炉上烤。
孙权为了不遭受刘备和曹魏的夹攻,在曹操死后,对曹丕更是加紧了外交攻势。他不但拥戴曹丕称帝,还向曹丕称臣。对于曹丕,孙权巴结到了让他的手下气得大哭的地步。他不但向曹丕进贡,还把于禁送回曹魏。曹丕向孙权索要玩物,孙权也极力予以满足。
孙权的这些举动,让曹丕十分满意。因此,在手下建议要和刘备一起夹攻孙权时,曹丕拒绝了这个建议。可以说,是孙权的外交谋略,让东吴逃过一劫。
二、曹魏对蜀汉用兵的困难。
如果说曹魏没有对东吴用兵,是曹丕被孙权的外交谋略所迷惑。那么,曹魏对蜀汉没有用兵,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这是因为从地理环境来说,曹魏没有与蜀汉交战的可能。
曹魏和蜀汉有着漫长的边界线,可这条边界线却是地理条件很差,没有可以对蜀汉快捷发动军事攻势的地区。在这条边界线上,双方主要的交界在关中、上庸和荆州三个地区。在当时,这三个地区曹魏都难以用兵。
关中和蜀汉的汉中交界,后来诸葛亮北伐的战争就发生在这一地区。这一地区有秦岭天险阻隔,形势十分险要。这个地区对于曹魏君臣都很熟悉,当年曹操在汉中之战失败后,撤出汉中后,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地理条件恶劣。他说南郑是一个天狱,中斜谷道是五百里的石穴。这样的地形,让曹魏君臣望而生畏。
再加上当年战争的破坏,曹操在撤出汉中时,对当地百姓进行了大规模的迁移。汉中几乎成了一片荒无人烟之地。曹魏要从关中进攻汉中,一切后勤辎重必须翻越秦岭,在当地不可能得到补充。再加上刘备将魏延安排在这里,让他担任汉中太守防备曹魏。如果曹魏向汉中进攻,我们可以想见是不可能成功的。
上庸在孟达叛变后,落入了曹魏之手。这块地区与蜀汉的汉中相连,也可以成为曹魏对蜀汉进攻的跳板。可是上庸地区群山环抱,只有一条汉水穿过中心。这使得曹魏从上庸出发攻打汉中,只能依托汉水逆流而上。这使得曹魏不能使用大规模的兵力,还容易被蜀军在上游堵击。
剩下的荆州地区,曹魏就更没办法对蜀汉发动进攻了。原来在关羽的时期,荆州处于魏蜀吴三方争夺的中心。三方各占荆州的一部分,互相制约争夺。但是在荆州之战后,荆州被曹魏和孙权瓜分。当蜀汉发动夷陵之战时,曹魏与蜀军之间,隔着东吴的控制区。东吴是不可能让曹魏的军队穿过自己的控制区,去攻打蜀军的。
如果曹魏要进攻蜀军,就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蜀军大败东吴,进入到与曹魏控制区相连的地区。但是,我们看到在整个战役期间,这种情况都没能出现。因此,从地理条件的角度出发,曹魏如果想要进攻蜀汉,有着不可克服的困难。在整个夷陵之战的过程中,曹魏根本就没有得到进攻蜀汉的合适机会。
三、曹丕的错误选择。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夷陵之战中,虽然曹丕坐山观虎斗,似乎有选择对手的权力。可是实际上,他能够做出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兵伐吴,和蜀汉一起夹攻孙权。且不说曹魏难以攻打蜀汉,仅仅从利害得失上来说,伐吴也是上策。这一点,在他的谋士刘晔的建议中说得很明白。他对曹丕说:
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七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
当时曹魏的主力集中在关东地区,如果按照刘晔的建议,发动讨伐东吴的军事行动。一不需要进行大的军事调动,行动方便。二是魏军位于东吴的侧背方向上,战略态势有利。三是东吴前有蜀军,后有魏军,对魏军无法进行有效防御。
这样一来,东吴在遭到两面夹击的情况下,很快就会灭亡。那样东吴的根本之地江东落入曹魏手中,蜀汉只不过收回丢失的荆州就不错了。蜀汉原本国力就远不如曹魏,战争中所得又比曹魏少得多。双方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曹魏占有绝对的优势,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可是,曹丕却拒绝了刘晔的建议,没有发动对东吴的进攻。不仅如此,曹丕和接受了孙权的投降,封他为吴王,承认了孙权对江南的统治。这一切愚蠢的行动,造成了东吴得以从容与蜀汉相持半年之久,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并且在夷陵之战后,孙权就撕破了自己的伪装,不再对曹丕毕恭毕敬。
其实曹丕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是因为一个原因,那就是出于曹丕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性格。我们如果从曹丕的人生来看,就能够看到他的这种性格是如何养成的。他本来就没有当继承人的资格,只是因为长兄曹昂死在宛城之战,他的弟弟曹冲早早病死,这才有了做继承人的资格。
即便如此,他还有一个弟弟曹植和他竞争。经过长期的争夺,他才当上了王位继承人。这中间的艰辛,扭曲了曹丕的心灵,让他无时无刻希望在众人面前得到认可,并且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看到,对家族中曾经有冲突的亲人,曹植、曹洪他都不予以原谅。而他平日里,喜欢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的才华。
在他当上皇帝后,更是变本加厉。他靠禅让的仪式登上皇帝宝座,希望得到天下人众望所归的效果。孙权正是抓住曹丕的心理,对他百般阿谀奉承,无所不用其极。曹丕赏赐孙权的物品中,居然有自己的作品集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丕的可悲心态。
在这种心态下,曹丕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的选择。在他的眼中,自己的面子要比国家的利益高。他宁可眼看着东吴打败蜀汉,走出困境,也不愿意消灭主动投降自己,把自己吹捧上天的孙权。他和手下讨论刘备的用兵,说刘备不晓兵,连营七百里怎么拒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丕是拥有一定的军事能力的。他不采纳刘晔的建议,无非是他的心态作祟。
他要显示自己见识的高明,在群臣面前显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压过任何不同于自己的声音。同样的,他也要显示自己得到了天下人的拥戴。当年在赤壁之战中抵抗曹操的孙权,对自己毕恭毕敬。正是这种虚妄的心态,让他错过了讨伐东吴的良机,也让他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结语: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位于旁边的曹魏是最有利的。它可以坐山观虎斗,选择自己的目标,选择发动进攻的时机。如果措施得当,曹魏很可能早早就消灭蜀汉和东吴,统一天下。但是,曹魏最终无所事事,眼看着东吴打败了蜀汉。
这一切都是曹丕错误的选择造成的。当时曹魏与蜀汉没有良好的交战地区,难以对蜀汉发动攻击,而最佳的选择就是进攻东吴。但是,这个选择被曹丕否决了。他的理由是东吴主动投降自己,不应该向天下人失信。这是曹丕长年扭曲的性格做出的决定,他希望得到天下人对自己的认可。就这样为了曹丕的面子,曹魏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洛阳城飘着细雪,魏王曹丕的府邸张灯结彩,朝臣们正为即将到来的禅让大典忙碌。而在城郊一座简陋的灵堂内,一位身着素服的官员却跪在...
曹丕 2025-08-22 东汉后期:在权力倾轧与民生困局中走向崩塌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至汉献帝禅让曹丕,共历195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后期,这个曾经以“光武中兴”为荣的王朝,却深陷政治腐败、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的泥潭。外戚与宦官...
刘秀 曹丕 2025-08-21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曹彰与曹丕:宗室兄弟的权力博弈与命运交织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宏大叙事中,曹魏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同样充满戏剧性。作为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嫡次子,曹彰与长兄曹丕的关系始终笼罩在“储位之争”的阴影下。然而,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6 三曹:汉魏风骨的文学丰碑在汉末魏初的动荡岁月中,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共同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辰之一。后世将这三位曹氏父子合称为“三曹”,这一称谓不仅...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5 曹丕:从权谋之巅到壮志未酬的终章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曹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复杂多面的性格,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承继父业,终结汉朝四百余年统治,建立曹魏政权,成...
曹丕 2025-07-30 曹节与曹丕:同为曹操血脉,却非同母所生——一场被历史迷雾遮蔽的家族真相东汉末年,权臣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姿态掌控朝局,其家族内部的关系网络亦如政治棋局般错综复杂。其中,汉献帝第二任皇后曹节与魏文帝曹丕的兄妹关系,常因史料记载...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4 建安七子为何没有三曹:文学集团的分野与历史定位的逻辑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群体命名的创作高峰,其核心由“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构成。然而,这一...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7-23 曹丕的情感天平:伏寿与甄宓的爱恨迷局在三国纷争的权力漩涡中,曹丕的情感世界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他究竟更倾心于汉献帝的皇后伏寿,还是自己的发妻甄宓?通过梳理正史记载与文学演绎的边界,我们可以发现...
曹丕 甄宓是谁的妻子 2025-07-15 东乡公主:被湮没在政治联姻中的魏晋红颜在三国群雄的刀光剑影中,曹魏宗室女性的命运如同飘零的落花,即便贵为公主也难逃政治博弈的漩涡。魏文帝曹丕之女东乡公主,其人生轨迹在史籍中仅存只言片语,却折射出汉末...
曹丕 2025-07-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