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四次封侯的曹植最后怎么死的?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我国封建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知名的文人骚客。这些人有的是因为自己终身怀才不遇,所以用文字来表达内心中的苦闷。有的是由于家道中落,生活突然间发生了改变,因此而著书言衰。有的则是看破了世间的纷乱,躲到田园之间通过描绘山水来陶冶情操。
当然还有一类人是因为自幼生活在达官显贵的家族中,因此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更加的清晰独特。因此这类人能够用过文字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曹植就是这样一个从贵族家庭走出来的知名文人。曹植的一生可以说经历了大起大落,他一生被四次封侯,六次封王,多次进表誓言要将诸葛亮的左耳割下。可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文韬武略的将才,竟毁在了自己嗜酒成性的恶习上。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曹操通过不断的征战夺得了最终北方的统治权。但此时的曹操并不敢背上前朝旧将篡权的骂名,他只得通过控制傀儡皇帝的方法来掌握当时的朝政。不得不说曹操的为人还是比较精明的,他通过这一手段让曹家势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曹家势力在曹操的带领下逐渐的走向了强大。特别是曹操的几个儿子在他们父亲曹操的带动下,个个都是文韬武略的全才。其中,头脑最为精明的就要数卞夫人为曹操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曹植了。
曹植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很流畅的诵读经史子集了,并且对各种诗词歌赋颇感兴趣,对待先秦时诸子百家的各类文献也有着广泛的涉猎。因此,每当父亲检查几个孩子功课的时候,曹植总是能够最先做出反馈。为此曹植也常常受到自己父亲的表扬和赞美。
思维敏捷的曹植总是能够写出比较具有深意的文章,每当曹操读过曹植的文章后都不仅感叹不像是一个孩子的作品。一次曹操向曹植提出了这样的质疑,没想到曹植特别冷静的与曹操进行了辩论。他向曹操表示如果不相信他的才华可以当面进行考察,大可不必进行猜疑。
曹植机敏的思维能力和对答如流的态度让曹操不禁感到欣喜。曹植除了才华方面让曹操特别的欣赏,他的行事风格也很合曹操的胃口。曹植的性格十分的坦率洒脱,从不追求衣着光鲜和配饰的高档,对待仪容没有什么特殊的追求。
正是因为曹植身上的这些特点,他被曹操开始重点培养起来。曹操希望在自己身上没有实现的愿望能够通过曹植来实现。于是,曹植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十五岁就开始跟着父亲东征西讨,此时曹操就是希望能为曹植树立更多的威望。
如果按照一切发展顺利的情况,曹植很可能成为一代天才少年,一代天子骄子。可是,文人墨客往往都有着一定的癖好。曹植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喝酒的爱好,而耽误了自己大好的前程。
曹植的一生被四次封侯,在汉献帝统治时期十几岁的他就先后被封为了平原后和临菑侯。此时的曹植已经开始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他的父亲在其驻守邺城到时候曾经暗示过曹植,不要因为自己年轻而不努力,只要你肯努力一定会想父亲一样有所成就的。
父亲的认可与激励让曹植有些飘飘然了。仗着自己十分受父亲的宠爱,他开始做出了一些有失体统的事情来。特别是他将自己的一些酒肉朋友都相继提拔成自己的党羽这件事情,让曹操很是不爽。再加上后来几次喝酒误事的情况发生,曹操开始对他逐渐的疏远了起来。
曹植之所以如此的任性,一方面是因为他凭借才华得到了父亲的偏爱。另一方面则是他文人墨客刻在骨子里的那种放荡不羁的性格所致。作为一个文人常常要借酒来激发自己的灵感,这也使得曹植落下了一个贪杯的习惯。越是贪杯越会酒后丢失德行,因而受到他人的诟病。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自然是不允许自己创下的基业落在一个醉鬼的手中。于是,他几次想要将曹植立为太子的想法都逐渐的被打消了。曹植也因此错过了继承曹家大业的机会。知道自己没有希望做太子之后,曹植更加的放浪形骸起来,也因此彻底失去曹操的重用。
曹植自暴自弃之后他的兄长曹丕却逐渐的成为了太子的有利竞争者。曹丕为人沉稳且善于驭人之术,在不声不响之中得到了朝中众人的支持。于是,曹操便把太子之位传给了曹丕。
曹操死后曹丕废除了汉献帝,自己登上了皇位。得知这一消息的曹植竟然再次做出了哭丧汉献帝的做法,这使得曹丕非常的不爽。但碍于自己母亲的颜面他并没有对曹植做过分的事情,而是不断的徙封曹植让他没有一个可以稳定的落脚之处。
曹丕当政期间,曹植从一个悠闲地的富家子弟变成了一个处处受排挤的对象。几年之内他的爵位从侯爵到王爵之间不断的转化,随着岁月的迁徙他身上放荡不羁的气质被逐渐的消磨殆尽。他开始谋求自己的兄长能够再次重用他,可曹丕并不理会与他。
不久之后曹丕也驾崩了,他的儿子曹睿继承了皇位。曹植认为他被重用的机会终于来临了,于是他主动进表自己的侄子。希望能够看在自己曹家皇室的面子上,重新任用这个叔叔。并且表示一旦出山必将诸葛亮的左耳割下以表对曹魏的忠心。
但曹睿与他的父亲一样,对曹植并不是十分的信任。只不过象征性的对其主动请缨的行为进行了嘉奖,几次三番的晋升了他的王位但对于重新启用他的事情却只字不提。
为此曹植的晚年生涯过得十分的寂寞,他的酒肉朋友都因为政治斗争而被杀害。自己又没有机会出山效力,于是在其四十一岁的时候就郁郁而终了。
天才之所以被人喜爱是因为他们拥有者超出常人的眼界。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重名才智,向世人展示出不一样的新奇事务。曹植无疑就是东汉末年天才少年的代表。
但是曹植并没有驾驭好自己的才华。他因为自己的才华而变得骄傲自满,并且没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行为规范。最终,让自己本应大好的人生走向了寂寞衰败的边缘。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甄宓为何未嫁曹植:历史真相与文学想象的博弈在三国历史的烟云中,甄宓与曹植的“叔嫂恋”始终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题材。从《洛神赋》的朦胧隐喻到民间传说的浪漫演绎,这段关系被赋予了超越时空的悲剧色彩。然而,剥...
曹植 甄宓是谁的妻子 2025-09-15 曹植洛神赋:幻梦与现实的千年绝唱在中国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曹植的《洛神赋》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以其奇幻瑰丽的想象、细腻动人的情感和华美典雅的辞藻,穿越千年时光,依然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篇赋作...
曹植 2025-08-26 甄宓为何叫洛神:历史、神话与文学的三重镜像在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甄宓与洛神的形象如两条交织的河流,最终汇入曹植《洛神赋》的绮丽篇章。这位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核心人物,如何从真实历史人物演变为神话中的洛水女...
曹植 甄宓是谁的妻子 2025-07-02 王粲:建安文坛的璀璨明珠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位列“建安七子”之首,与曹植并称“曹王”。他以博学多...
曹植 2025-06-18 探秘曹植墓:跨越时空的文化坐标在华夏历史长河中,曹植作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闻名于世。而曹植墓作为这位文学巨匠的最终归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曹植 2025-05-07 曹植的婚姻悲剧:两任妻子折射的权力漩涡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这位曾欲立曹植为储君的枭雄不会想到,其身后事竟成为三子命运的转折点。曹植一生两段婚姻,既非寻常夫妻情事,更暗藏曹魏...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4-30 曹植与甄宓:真实历史中的错位情缘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而曹植与甄宓的传说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真实的历史记载时,会发现这段被后世传颂的情缘,实则充...
曹植 甄宓是谁的妻子 2025-03-28 曹植之败:杨修之祸?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曹植与曹丕的世子之争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曹植的失败尤为引人关注。而有一种观点认为,曹植的失败与被杨修“坑”了有着密...
曹丕 曹植 2025-03-12 曹植未登储君之位:性格、政治与命运的交织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曹植的名字因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而熠熠生辉。作为曹操的第三子,他一度被视为储君的有力人选,然而最终却未能如愿。那么,曹植为何没有成为储君...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3-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