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权和贾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当上皇帝后,重用贾诩,孙权得知后为什么就能断言魏国要亡?
曹丕继位为魏王后,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听说后,“笑之”。
人家曹丕任命太尉,关你孙权什么事?你孙权有什么好笑的?
这事,确实有点好笑。
智计绝伦却有“硬伤”的贾诩
单说智谋,贾诩不让于同时代的任何人。
早先辅佐张绣时,贾诩就料敌于先,把曹操算得死死的,击败了曹操。
归顺曹操后,他的表现,也堪称顶级。
官渡之战时,曹操有些坚持不住,先后问计于荀彧、贾诩。
荀彧在分析形势后,判定:用奇谋的时刻快到了。
相比之下,贾诩更为直接:你到现在还干不过袁绍,是因为你顾虑万全!果断一点,把握机会,“须臾可定”!
赤壁之战前,曹操挟平定荆州余威下江东。
贾诩反对:如果安定荆州,使士民安乐,江东可不战而克。
曹操未采纳,赤壁战败。
渭南之战时,双方相持不下。
贾诩分析马超、韩遂矛盾,巧施离间,一举平定关中!
可以说,单以智计而论,曹丕给贾诩任何官职都不过分!
可是,贾诩却有“硬伤”:干过“缺德事”。
董卓死后,王允为代表的官僚士大夫集团重新控制朝廷,西凉军散去。
当时,李傕、郭汜已经准备跑路,西凉军事集团看起来将土崩瓦解。
关键时刻,贾诩提出:现在跑路,一个亭长就能灭了你!不如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收集散众,放手一搏!
在贾诩的策划下,李傕、郭汜反扑长安,杀掉王允,控制了朝廷!
在士人们眼中,贾诩居然出谋让西凉军欺凌天子,屠杀公卿,实属大逆不道!
其实,这件事,贾诩也是出于乱世中自保之意。而且,当时天下已经分崩,难道王允当政,袁绍、公孙瓒、曹操们就不打了么?
何况,后来贾诩又出谋划策,帮助天子和公卿们逃出长安,也算是稍稍将功补过了。
可是,只此一件事,贾诩已经被认为是“祸机一发,殃流百世”的始作俑者,成了“无德”之人。
被当偶像供起来的贾诩
孙权笑话的,是曹丕对贾诩的任命:太尉。
太尉,三公之一。秦与西汉时,属于宰辅职官(也称宰相),权力极大。
可是,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太尉,已经是一尊偶像了。
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实际权力由尚书行使,三公的权力已经被虚化。
所以,地位尊崇却不掌大权的三公,已经是“偶像职务”了。
不过,可不要小看这种地位尊崇的“偶像职务”。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如果地位尊崇者德行好,那上天会给面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地位尊崇者德行有亏,那上天就会降下灾祸,警醒世人。
皇帝不能换,三公可以换。所以,在天人感应理论下,国家有没有灾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公的德行。
所以,到三国时期,三公之位,“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宁可暂时空着都行!
贾诩,干啥都行,就是不适合当这个“德高望重”者。
笑笑而已
让有“道德硬伤”的贾诩担任德高望重者才配得上的三公之职,确实有些讽刺。
曹丕也认识到有点问题,很快就做出了调整。
1年多以后,曹丕让钟繇作了太尉,把贾诩换了下来。
换上钟繇后,曹丕说:“此三公者,乃一代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当时,贾诩还活着。三公只替下了他一人,就全部都是“一代伟人”了。
这话,够膈应人的!
不过,笑笑也就罢了,孙权确实也笑了,但是,此事倒也不至于上升到影响大魏国运的程度。
太尉并不是一个可以影响国运的职位,甚至在实权体系中有些边缘。
若干年后,曹爽和司马懿权力斗争,曹爽以司马懿德高望重,把他架到太尉之职,企图把司马懿供起来。
当然···司马懿可不是随便能供得起来的!
贾诩智计绝伦,但并非德高望重,把他供到太尉之职,确实有些讽刺。
不过,这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把魏国后来的衰落与之联系起来,有些牵强。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孙策传位之谜:为何舍子而立弟?公元200年,江东之主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遭刺客暗算,重伤不治,年仅二十六岁。临终前,他将象征江东统治权的印绶交予弟弟孙权,而非长子孙绍。这一选择看似违背“父死...
孙权 孙策 2025-09-28 乱世“墙头草”的末路:孟达之死与三国权谋的终极博弈公元228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在城头目睹魏军旌旗蔽日时,或许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绝境。这位曾先后效忠刘璋、刘备、曹丕的三姓家臣,最终在司马懿的雷霆一击下身首异...
刘备 曹丕 2025-09-26 陆逊:智勇双全的栋梁,为何陨落于权力漩涡?在三国乱世中,东吴名将陆逊以“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石亭之战大破曹休”的辉煌战绩,成为孙权麾下最耀眼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自203年入孙权幕府...
孙权 2025-09-26 才子困局:曹植的悲剧人生与曹丕的复杂态度公元232年冬,陈王曹植在雍丘封地呕血而亡,年仅41岁。这位"才高八斗"的建安文豪,在权力倾轧中从天之骄子沦为政治囚徒,其人...
曹丕 曹植 2025-09-26 借荆州:孙权的战略棋局与利益权衡三国鼎立前夕,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冲,成为曹、孙、刘三方争夺的焦点。赤壁之战后,刘备以“借荆州”为名实际控制南郡、武陵、零陵等地,而孙权虽表面“出借”,实则...
孙权 刘备 2025-09-25 孙权:乱世枭雄的隐秘光芒——从权力继承到历史遮蔽的双重叙事公元229年,武昌城头旌旗招展,孙权在文武百官的朝拜中登基称帝,国号“吴”。这位十五岁临危受命、统御江东五十余年的统治者,用一场盛大的加冕仪式向天下宣告:三国鼎...
孙权 2025-09-25 三国养子风云:刘备、孙权、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抉择在三国乱世,收养义子不仅是宗法制度的延续,更是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刘备、孙权、曹操三位枭雄在权力扩张过程中,均通过收养义子巩固统治根基,但三位义子的命运轨迹却折...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