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统万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作为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的都城,统万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最完整、最雄伟、最坚固的都城,也是匈奴民族保存下来的惟一一座城墙轮廓、众多建筑保存完好的都城。
在建成后的5个多世纪里一直是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丝绸之路”的东西交通重镇之一。在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北魏与大夏的统万之战中,这座沙漠中的孤城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完全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所建。鲜卑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犍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什翼犍被苻坚所灭后,其孙拓跋于北魏登国元年(386年)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
东晋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刘裕将东晋灭亡之后,与北方的北魏对峙,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拓跋死后,长子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嗣死,其子拓跋焘即位,是为世祖太武帝,于时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
拓跋焘,是北魏一位杰出的君主。他继位后,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整顿税制,分配土地给贫人,安置流民,引用大批汉人参政,旨在加强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加强与中原地主的结合,稳定社会,发展经济。这些政策的实施,又使北魏国势日盛,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北魏建国和发展时,正处于十六国的后半期。拓跋焘即位并日益强盛,南方的东晋已为刘裕的刘宋王朝所取代,北方则还有西秦、夏、北燕、北凉等割据政权的并立与纷争,北魏的北边还有蠕蠕(又称柔然、芮芮)经常南下侵扰。拓跋焘君临中原,即把平定北方提上议程,但关于先取何方,统治集团内部一直争论不休。
及始光三年(426年),西秦主遣使朝魏,请讨夏国。北魏大臣们仍意见不同,有的主张先伐蠕蠕,有的主张先伐北燕,北方士族出身的崔浩则认为“赫连氏(夏王)土地不过千里,政刑残虐,人神所弃,宜先伐之”。时拓跋焘举棋不定。同年九月,拓跋焘闻夏主赫连勃勃已死,子赫连昌嗣位,内部不稳,遂决定先攻夏国。
拓跋焘进攻夏国的部署,是分兵两路。一路攻长安,一路趋统万。始光三年九月,拓跋焘命司空奚斤等人率四万余人袭浦坂(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目的是指向长安。而10月,拓跋焘亲自率主力进攻统万。11月,奚斤一路尚未至浦坂,夏守将赫连乙升即弃城西逃长安。奚斤轻取浦坂后,进抵长安,夏长安守将赫连昌、弟赫连助兴即与乙升等弃长安西奔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12月,奚斤占领长安。而拓跋焘进攻统万,却因城池结构独特,易守难攻,再加驻守严密,竟久攻不克。
拓跋焘享有九五之尊,竟连小小统万城都攻而不克,不免气急败坏,于是只得率兵自统万城返回平城,休养生息,伺机再攻。拓跋焘返回干城不久,就听说赫连昌遣平原公赫连定率二万兵力往攻长安,于是便下令伐木于阴山(今属内蒙古),大造攻具,再谋攻伐统万。
始光四年(427年)3月,拓跋焘命高凉王拓跋礼镇守长安,又命执金吾桓贷于君子津(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造桥。4月,魏司空奚斤与赫连定相峙于长安;魏帝欲乘虚袭击统万。
拓跋焘先命司徒长孙翰等率3万骑兵为前驱,又令常山王拓跋素等率步兵3万作后继,南阳王伏真等率步兵3万运送攻具,另以将军贺多罗率精骑3000居前作候骑,充任前哨。
5月,魏帝留下龙骧将军陆俟督诸军以防柔然,自率军从平城出发,经君子津过黄河,至拔邻山(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筑城,留下辎重,以轻骑3万开道先行。
统万城固若金汤,前有久攻不克的教训,如今仅凭轻军前往,势必会重蹈覆辙,大败而归。所以,魏帝的行动计划引起群臣质疑。但魏帝却认为,正因为统万城固若金汤,所以强攻未必能赢,只有以计夺城。他的计划是:“夏见我仅有轻骑,意必懈怠,我军示弱诱之出战,再以死力与之决战,定可胜。”
6月,拓跋焘率轻兵来到统万城外,兵力分散埋伏于深谷,只以少数部众进抵城下诱战。赫连昌得知魏兵已临城下,打算待赫连定从长安率兵来援,然后内外夹击,所以下令闭城坚守。
魏帝看统万城门紧闭,担心夏军不出战,便假佯退军,以示弱,另派5000骑兵掠扰西郊居民。
正在这时,魏有军士因犯罪而逃到大夏,对夏国说,魏军已没有备粮,后继的步兵也没有到,兵力弱不堪击。
赫连昌信以为真,大开城门,率步骑3万出击。魏帝一看城门已开,便佯装收兵逃遁,以引出夏军出城,造成统万城内空虚。
统万城由宫城、内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组成,不但固若金汤而且格局极为讲究,体现了魏晋时代的建筑风格。经过15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统万域的白色城垣和角楼残迹依旧轮廓毕现,护城河也隐约可见。
夏军分成两路追击,让拓跋焘颇为慌乱。因为其时风雨交加,飞沙蔽天,魏军逆风而战,自然有些力不从心。有人建议收兵避风,遭到大臣崔浩的反对。崔浩建议骑兵兵分两路,夹击夏军。此计果然成功,夏军大败,夏主赫连昌不及入城,逃奔上邦(今甘肃天水)。
被称为“固若金汤”的统万城终于被魏军以计谋轻取。拓跋焘率军进城后,俘夏王、公、卿、将、校及后妃、宫人等以万数;又获马30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府库珍宝、器物更是不计其数。此时,与魏军相峙于长安的赫连定得报统万城已被攻破,放弃长安,也急忙逃奔上邦。魏帝率军东还,以拓跋素为征南大将军,与桓贷、莫云留守统万。
统万历经辉煌和磨难,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见证。可1600多年来,由于不断被荒沙围困,它深陷于毛乌素沙漠之中,几乎被完全淹没,也几乎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围魏救赵”“马陵道歼庞涓”等经典战役闻名于世。然而,相较于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关于孙膑的妻子与...
庞涓 孙膑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
孟尝君 田文 2025-09-12 泓水之战:千年古战场的现实启示公元前638年的泓水河畔,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面对渡河未竟的楚军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最终以惨败收场。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宋国争霸中原的野...
宋襄公 启 2025-09-11 楚王问鼎:春秋霸权与礼制崩坏的交响公元前606年,洛阳南郊的周王畿上空阴云密布。楚庄王亲率大军陈兵周疆,在九鼎陈列的明堂前,这位南方霸主突然发问:“九鼎之大小轻重几何?”此言一出,周大夫王孙满握...
楚庄王 2025-09-10 千年运脉: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与文明回响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挥动第一锹泥土,邗沟的诞生不仅拉开了中国运河文明的序幕,更在2500余年的岁月中,将这条人工水道锻造成中华文明的精神动脉...
夫差 2025-09-09 卜商:孔子门下的文学巨擘与经学传承者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 狐突:春秋忠臣与晋文公血脉的双重见证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长河中,狐突的名字与晋文公重耳的传奇命运紧密交织。作为晋献公的岳父、重耳的外祖父,狐突不仅以忠诚与智慧辅佐家族,更以“教子不二”的刚烈气节成...
晋文公 2025-09-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