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人物是一个读书人,之前给大家讲的都是武将谋臣,都有各种各样的功绩,比如白起王翦等武将的战功,范雎的维护王权和外交政策。这一次介绍的是明朝的大学士,他对于中国文化历史传承做了很大贡献。是一部大书的主编,但是却因过于自信,让正在编书的他进了监狱。很多了解一点明朝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了,他就是解缙。
朱元璋朝时,解缙就中了进士,并且因为他在家乡的名声太大了,所以被朱元璋单独召见。而当时朱元璋正在大肆杀戮,解缙有些看不下去,毕竟是个文人,上书朱元璋让他以大局为重,少杀人,并对他的一些措施政策进行批评。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居然敢反驳和教育皇帝,之前一个平民上奏朱元璋,用词还很委婉圆滑,都被朱元璋给下令充军了,他居然还敢这么大胆。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朱元璋并没有管他,什么也没说,忍住了。小便觉得,这是因为朱元璋比较欣赏这位读书人,而且初入官场,直言不讳也不是坏事,就原谅他了。但是这给解缙一个错误的信号,让他认为朱元璋不敢动他,自己是读书人,待遇就是不一样。一年后,朱元璋在处理李善长时,解缙又上书劝阻。
这一次,他就被罢官回家了,并且朱元璋丢给他一句话:十年后再用。因为朱元璋不光收拾李善长,重点是处理胡惟庸留下来的余孽。十余年前,他废除了这个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为了等这一天,等了七年啊,就是为了让胡惟庸得寸进尺,露出破绽,然后找一个借口一起处理掉。而李善长的儿子和胡惟庸有勾结,所以都要处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解缙终于意识到自己错了,但是他没有认识彻底,他找了一条自认为正确的路,走了下去。朱元璋病逝后,解缙先在建文帝手下办事儿,但是建文帝信任的是黄子澄、齐泰等人,知道他有大才,但是并不想用他。朱棣起兵后,眼看建文帝撑不下去了,解缙就投靠了朱棣。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燕王攻下北京前,解缙、胡广和王艮三人在家中谈话,解缙和胡广大谈人伦道义,仿佛要以身殉职,而王艮一直静静地坐着不说话,默默流泪。谈话结束后,解缙当晚就收拾东西,快马加鞭投靠了解缙。而胡广回家后,整理好财务,等着北军入城后的被召见。只有王艮,回家后自杀了。解缙最开始的正直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圆滑和世故。不再相信书上的人伦道德,这也为他后来的杀身之祸埋下了伏笔。
朱棣任命他为大学士,此时朱棣又想编一部空前绝后的书,空前是成功了,绝后倒没有,因为清朝也编写了一部这样的书,叫《四库全书》。他想把历史、人文、医学等等内容全部编进来。广为搜罗天下有才之士,他早就听说解缙有大才,就任命他为主编,并将书取名为《永乐大典》。
缙在这方面也确实做得不错,深得朱棣信任。朱棣曾在太子这一件事儿上犹豫不决,咨询了解缙的意见,解缙说:"虽然长子的形象不佳,和陛下不像,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孙子啊。"朱棣听了大笑,他的孙子叫朱瞻基,确实很得朱棣喜爱,虽然儿子不像自己,但是孙子像啊。解缙的这一句话稳住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可惜的是,解缙太过于在乎自己的前程了,他在做自己一直不擅长的事儿,就是找靠山,说得俗气一点就是在投机。他想在这个时候就为几十年后的事儿考虑。但是作为皇帝是非常反感这样的。自己都还没死,下面的人都开始找接班人了,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吗?解缙在立太子后,经常向朱棣打朱高煦的小报告,这让朱棣很头疼,更何况那个时候,朱棣还是很喜欢朱高煦的,所以给解缙安了一个"干预家事"的罪名,将正在编书的解缙赶出京城,去广西做官。
解缙到这时候还是没有反应过来,还想着要靠投机来发家,在一次进京的机会,他又不老实了,恰逢朱棣亲征蒙古,他借此机会拜访了朱高炽。这种大事儿,朱高煦的下属自然打听到了。朱高煦就上报了皇帝,朱棣很生气,就将解缙关押了起来。几年后,朱棣突然想起,就问:解缙还在吗?身边的锦衣卫纪纲侍奉朱棣多年,明白朱棣的心思,就在监狱里招待了解缙一番,在解缙喝得大醉后,将他扔了在了雪地里。解缙就这样冻死在了野外。
小编觉得吧,解缙是一大才子,他最擅长的应该是文学,朱棣已经发挥了他的才能,那本旷世奇书的编写任务就交给了他。但解缙却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水平,非要去官场里证明自己,才导致了杀身之祸。
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霍去病与白起:跨越时空的战神之辩在中国军事史上,霍去病与白起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分别以“闪电战神”与“杀神”的威名震撼后世。若以军事成就、战术创新、历史影响为坐标,二者虽分属不同时代,却可展开...
白起 霍去病 2025-08-27 王龁与白起:秦国军中的双璧与权力博弈在战国末期秦国的军事版图中,王龁与白起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将领。他们既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又在权力漩涡中暗自角力,共同书写了秦国统一进程中的关键篇章。一、战场上的黄...
白起 王龁 2025-08-19 郭开:以谗言为刃的“战国第一猛将”在战国名将如云的史册中,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论“战绩”之震撼、手段之狠辣,赵国佞臣郭开却以另类方式被后世戏称为“战国第一猛将”。他未领一兵...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8-05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考辨:白起以弱胜强的军事密码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洛阳龙门),秦将白起以12万秦军对阵魏韩24万联军,最终斩首24万、俘虏主将公孙喜,彻底扫平秦国东进中原的障碍。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白起“...
白起 2025-08-01 伊阙之战:二十四万将士的血色黎明——解析战国规模歼灭战的代价与影响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一场载入史册的歼灭战在此爆发。秦将白起以十余万兵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斩首数量创下战国时期新纪录。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
白起 2025-07-31 赵奢为何未入战国四大名将之列?战国时期,名将辈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同样战功...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7-25 白起一生斩首多少人:血色数字背后的战争逻辑与历史争议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以“战神”之名威震六国,其军事生涯中斩首敌军的数量之巨,堪称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记载,白起指挥的战役中,仅明确...
白起 2025-07-17 白起若置身三国:战神之姿能否续写不败传奇?在中国冷兵器战争史上,白起以“人屠”之名成为战国军事的巅峰符号。他一生征战37年,斩敌百万,创造了长平之战45万赵军全歼的冷兵器时代纪录。若将这位“战神”置于三...
白起 2025-07-08 鄢郢之战:三十万生灵的悲歌与楚国盛衰的转折点公元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境,以决水攻城之策攻破鄢城,继而焚毁郢都,这场战役彻底改写了战国格局。史书记载的“鄢城百姓淹死数十万”与“楚国死者...
白起 2025-07-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