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以张让为首,将皇权与朝政玩弄于股掌之间,却在一场惊天政变中集体覆灭。作为灵帝朝权力巅峰的宦官,张让从宫中杂役到封侯拜爵,最终却落得投河自尽的结局,其人生轨迹折射出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的深层危机。
一、从杂役到权臣:张让的二十年上位史
张让出身颍川(今河南禹州),少年时入宫为宦,历经汉桓帝、汉灵帝两朝,从最低等的小黄门逐步升至中常侍,封列侯。其崛起路径与东汉宦官制度变革密切相关:汉桓帝时期,宦官集团首次通过“党锢之祸”清除士族势力;汉灵帝即位后,更公开宣称“张常侍是我父”,将宫廷财政大权交予张让等人。
权势巅峰的标志性事件:
卖官鬻爵合法化:中平二年(185年),南宫火灾后,张让建议灵帝“税田亩十钱”筹款修宫,实则与赵忠等宦官借机大肆敛财。州郡运送建材至京师时,宦官们以“质量不合格”为由压价收购,再转卖牟利,导致木材堆积腐朽,宫室数年未成。
操控地方行政:张让之弟张朔任野王令期间,残杀孕妇,被司隶校尉阳球逮捕后逃回洛阳。张让竟唆使灵帝赦免其弟,引发朝野公愤。
勾结黄巾军: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前,张让与张角书信往来,其同党封谞、徐奉因谋反被诛后,张让将罪责推给已死的王甫、侯览,得以免罪。
二、权力游戏的反噬:何进之死与政变爆发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密谋诛杀宦官。张让察觉后,先发制人:
伪造诏书诱杀何进:张让以太后名义召何进入宫,在嘉德殿前伏兵斩杀。此举直接引发袁绍、袁术兄弟率军攻入南宫,见宦官即杀,不论老幼,两千余名宦官被斩于宫中。
挟持少帝出逃:政变当夜,张让劫持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从北邙山渡河逃亡。行至黄河岸边,闵贡率军追至,张让自知难逃,向少帝叩头道:“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随后投河自尽。
历史细节的残酷性:
袁绍诛宦时,因宦官无胡须,凡无发者皆被杀,导致朝臣被误杀者众多。
张让投河处位于今河南孟津县黄河段,其遗体被冲至对岸时,已被渔民发现并上报朝廷。
三、历史审判:从“张父”到“祸首”的舆论反转
张让之死并未平息舆论,反而成为士族攻击宦官集团的靶心:
士族的清算:
尚书卢植称张让为“豺狼当道”,指责其“窃弄国柄,荼毒生民”。
袁绍在诛宦后上书:“常侍张让等滔乱天常,侵夺朝威,贼害忠德,扇动奸党。”
史家的定性:
范晔在《后汉书》中列“宦者列传”,将张让与赵忠、段珪等十二人合传,称其“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将张让与秦赵高、明魏忠贤并列,称为“窃弄国柄”的典型。
民间的记忆:
洛阳民谣唱道:“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暗指少帝被挟持的荒诞场景。
民间传言张让投河后化为水怪,需每年献祭童男童女,此说在黄河沿岸流传至隋唐。
四、制度性溃败:张让现象的深层逻辑
张让的覆灭并非个人道德缺陷所致,而是东汉宦官制度恶性循环的结果:
皇权依附的悖论:
汉灵帝为制衡外戚与士族,将宦官作为私人武装,却导致宦官集团权力失控。
张让等宦官的财富来源包括“西园卖官所”收入,其定价标准:二千石官职二千万钱,四百石官职四百万钱,形成系统性腐败。
地方治理的崩溃:
张让家族在颍川郡强占民田,其侄张济任郡守时,竟将郡库金银运入洛阳张让府邸。
冀州刺史王芬欲效仿何进行刺杀张让,事泄后自杀,反映地方势力对宦官集团的绝望反抗。
军事集团的崛起:
张让之死直接导致董卓进京,其麾下西凉军以“清君侧”为名控制洛阳,开启军阀混战时代。
曹操在《薤露行》中写道:“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暗指张让等宦官误国。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璀璨星河中,殷开山(名峤,字开山)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三位的身份,成为研究初唐军事与政治的重要坐标。这位出身陈郡殷氏的将领,其人生轨迹既折射出...
2025-10-20 从马奴到帝国柱石:卫青崛起背后的多维密码在汉武帝时代,卫青以奴仆之身跃居帝国军事核心,七战七捷的战绩不仅改写了汉匈战争格局,更成为中国古代将领中"寒门逆袭"的典范。...
2025-10-20 十常侍之首张让:权倾朝野二十年,终蹈末路覆亡局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以张让为首,将皇权与朝政玩弄于股掌之间,却在一场惊天政变中集体覆灭。作为灵帝朝权力巅峰的宦官,张让从宫中杂役到封侯拜爵,最终却落得投...
2025-10-20 燕王喜:战国末路的“荒诞君主”与燕国覆灭的悲剧缩影在战国七雄的终局舞台上,燕王喜以一系列荒诞决策成为历史笑柄。这位末代君主从雄心勃勃到万念俱灰的转变,不仅折射出个人能力的局限,更揭示了燕国在强秦铁蹄下必然覆灭的...
2025-10-20 封德彝:权谋漩涡中的唐朝宰相人生浮沉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封德彝是一位极具争议且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智谋与权术,在隋唐交替的动荡政局中左右逢源,从世家子弟一路攀升至唐朝宰相之位,...
2025-10-20 娄师德:两度拜相的唐朝名相,乱世中的宽厚典范在唐朝武周交替的动荡岁月中,一位以宽厚、隐忍与务实著称的宰相,用三十年的戍边与从政生涯,书写了“功名始终”的传奇。他就是娄师德——两度拜相的唐朝名相,在酷吏横行...
2025-10-20 清末“神枪”李书文:绝世武学的巅峰与时代断层之谜在清末民初的武林江湖中,河北沧州盐山县的李书文以“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的威名横扫华北,甚至被日本武道界视为“东亚武圣”。他一生比武无数,曾以大枪刺穿苍蝇而墙...
2025-10-20 范质:乱世法典的奠基者与北宋初期的清廉宰相在五代十国的动荡与北宋初期的秩序重建中,范质以清廉自持的品格、锐意改革的法律实践,以及跨越两朝的政治智慧,成为乱世中少有的士人典范。他主持编定的《显德刑律统类》...
2025-10-20 权欲深渊:路惠男如何以伦理崩坏换取权力巅峰在南朝宋的宫廷史中,路惠男的名字始终与“荒唐”“乱伦”“权力失控”等标签紧密相连。这位出身平民的妃嫔,从失宠的淑媛到权倾朝野的皇太后,其上位之路并非依靠政治智慧...
2025-10-17 乱世幸存者:汉末三国结局最优的三位诸侯汉末三国时期,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绝大多数枭雄或死于非命,或湮没于历史尘埃。然而,仍有少数人凭借审时度势的智慧与灵活的生存策略,在乱世中全身而退,甚至得以善终。...
2025-10-1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