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地位高但封国小,一直处在列强的夹缝中,宋襄公成为春秋五霸更是被后人认为是名不副实,宋国从来就不是一个霸国。
地位尊崇,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国
宋国的开国国君微子启是商纣王帝辛的长兄,对纣王忠心直谏,纣王不纳后便离开镐京。周武王灭商后,徽子启被周武王分封于商丘(今河南),国号宋,可以在封国内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宋国是周朝分封的等级最高的诸侯国之一,为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
所谓的“二王三恪”,是指周朝建立后分封前代三朝的子孙,给予他们以王侯的名号,称为三恪,以示敬重。因之虞、夏、商之后分别被封于陈、杞、宋,其地位要远高于其他诸侯国。但是周武王仅以地位相拔,却对他们的封国土地却并没有大肆封赐,因此陈国、杞国和宋国的封国都不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更是成为二流的小国。
这其中又属宋国的封地最大,《汉书.地理志》记载:“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宋国的版图相当于今天河南东部、江苏西部部和山东西南部之间,面积大约十万公里,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大的诸侯国,而且土地肥沃,物茂人稠,属于膏腴之地。
但是宋国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已经衰弱,以前的诸侯国开始不断壮大,一直处在四战之地的宋国变成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的战场,宋国的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晋国和南方的楚国争霸时,夹在中间的宋国更是战事连年不断,80年间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战争,真是苦不堪言。
“春秋小霸”宋襄公,霸业不成反被抓
宋襄公是宋国的第二十任君主,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五霸之中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都是公认的霸主,宋襄公这个小国诸侯,在大国环绕下连自保都是问题,怎么看着都不像是当霸主的料。
作为春秋首霸的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了五公子夺位的内乱。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齐桓公死前曾嘱托宋襄公照顾太子昭,现在太子昭有难,宋襄公自然义不容辞,于是率领曹国、卫国和邾国等四个小国的人马,凑起了一支军队,在齐人的里应外合下,很快就平息了齐国内乱,太子昭被拥立为齐孝公,宋襄公由此声名鹊起。
宋襄公很有野心,特别是在帮助东方大国齐国平定内乱后更是自信心膨胀,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准备和当时南方唯一的大国楚国争霸。宋襄公还在曹南胁迫利诱了滕、卫、曹、邾、曹、滑等几个绰尔小国的国君搞了个会盟,建立起了自己的霸主圈子去对抗反对他的楚国、齐国、郑国等大国。
宋国是小国,要想图霸很难服众,但宋襄公偏不信。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秋,宋襄公自做主张邀请齐、楚等诸侯在盂地会盟,自以为诸侯们会推戴他为盟主的宋襄公没有带军队赴会,结果在约定地点被提前埋伏好的楚国军队抓住带回楚国囚禁,宋国差点遭受灭国之灾。幸得鲁僖公左右调停,楚国才不情愿的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霸主没坐成还被楚国抓了去,心里越想越气。回国后又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有气不打一处来,就决定发兵攻打郑国。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冬,宋襄公亲征郑国,郑国赶忙向楚国求救,楚国派出大将成得臣援助郑国,两军在泓水相遇。
迂腐的宋襄公拿出他那一套“仁义”的理论,坐看楚国渡河,不缓不急的列阵,结果宋军遭到楚军的猛烈进攻,损失惨重,自己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回国后不到一年便伤痛发作,不治而死。这个最不像霸主的“霸主”,把自己活成了春秋时期最大的笑话。
偏安一隅,难成气候
宋国所处的位置,东有齐国,南有楚国,西方有秦国,北边是晋国,真正的四战之地。宋襄公争霸失败后,自知实力有限的宋国彻底断了争霸的念想,然而晋国和楚国争霸,却让夹在中间的宋国备受煎熬,战事连年不断,80年里竟然发生了40次以上的战争,悲惨如宋国,在整个春秋估计都找不出第二个国家了。
宋国这样夹在中间受罪也不是办法,于是就以中间国的名义调停两国之间的战争,促成了两次弥兵之盟。但很可惜宋国并没有好好利用这几十年的和平趁机改革弊端壮大自己,而是不断的挑起事端,内部也是动乱频繁。公元前318年,宋国第一个王宋康王“行王政”促改革,宋国逐渐强大起来,东伐齐国、南败楚,西败楚国,中间还灭了滕国,一时风头无两,号称“五千乘之劲宋”。
但是宋国毕竟还是个中型国家,这样与大国为敌无异于自取其亡。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早就想找准时机教训宋国的齐国,联合楚国、魏国乘机对宋国发难,这一次宋国没有宋襄公那么好的运气,宋康王被齐军抓住后杀死,宋国的土地被三国瓜分,这个自春秋起便不安分到处惹是生非的小国终于付出了亡国的代价。
公元前638年的泓水河畔,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面对渡河未竟的楚军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最终以惨败收场。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宋国争霸中原的野...
宋襄公 启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 燕昭王:战国乱世中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燕昭王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用人艺术,将濒临崩溃的燕国推向鼎盛,成为战国史上最具争议性与启示性的君主之一。从即位前的流亡经...
启 2025-09-03 薄皇后与汉景帝:一场被权力裹挟的婚姻悲剧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景帝刘启与薄皇后的婚姻堪称一场充满无奈与悲剧色彩的政治联姻。这段关系不仅折射出皇室婚姻背后的权力博弈,更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
刘启 启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