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历史上的乾隆皇帝。他一生一共有十七个儿子,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皇十五子顒琰,也就是未来的嘉庆皇帝继承大统?难道真如宫斗剧所说,是因为乾隆宠爱令妃的缘故?虽然历史上,皇帝因为喜爱某个妃子而立她的儿子为太子的事情并不少见,但是自康熙朝“九子夺嫡”后,清朝的立储是极其严格的。乾隆皇帝,口碑虽不及其父,但是依旧可以算是清朝历史上优秀的皇帝,他对立储是慎之又慎的。如果细究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到了乾隆晚年,他是真的没人可立了,所有的儿子都被他养残了,皇十五子顒琰其实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一.克儿子的爹
让我们先来看看,乾隆皇帝的十七个儿子都是谁生养的:
爱新觉罗弘历于1735年即位,成为了乾隆皇帝。这时候,他才20多岁,正是意气风发之年,却少年老成,年纪轻轻就在考虑太子人选了。乾隆刚登基的几年,是着力培养皇次子永琏的。永琏,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儿子,皇嫡子,根正苗红。可惜,皇次子永琏早夭。乾隆十分悲痛,对大臣说,虽然没有册立,但是在朕心中永琏已经是皇太子人选了。所以葬礼用皇太子礼仪,追封端慧皇太子。
接下来的十年间,乾隆又想培养同为富察皇后所生的皇七子永琮。结果,永琮又因为得天花夭折了。可以看出,前期钟情于汉文化的乾隆皇帝是想立嫡子的(虽然大清一向立贤不立嫡),可着富察皇后的儿子培养。永琮虽没有被追封为太子,但是也给了谥号,叫“悼敏皇子”。
又过了几年,乾隆不知什么原因,看上了出身并不高的皇五子永琪。拜《还珠格格》所赐,永琪的大名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结果,不知道乾隆是不是克儿子,看上谁谁完,永琪也于1776年病逝了。除了这三位皇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都是未成年即夭折。
二.“矬子里拔大个”
自己中意的儿子都没了,那就只能矬子里拔大个了。长大的儿子中,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首先失去了储君资格。原来,老二和老七死后,皇长子永璜极其兴奋。清朝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大臣是不知道立了谁的,只能猜。结果,老二、老七死了后,乾隆自己表明了曾想立二人之意,群臣才知道,乾隆皇帝倾向于汉家规矩,即立嫡。可是现在嫡子没了,按照汉家规矩,不就是立长了吗?所以皇长子永璜很高兴。而老三永璋知道父亲曾想立七弟,直接跨过了自己,没有立自己的意思,而自己既不是嫡也不是长,所以很失落,开始混日子。
乾隆原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病故后,在葬礼上,老大兴奋, 老三木讷,被乾隆看见后,斥责二人不知礼数,不够悲痛,实际上剥夺了二人立储资格。结果这一斥责,这俩儿子就先后郁闷病死了。乾隆皇帝也是恶趣味,自己儿子死了,还不忘补刀,评价皇长子永璜说:“原非端慧皇太子、悼敏皇子,望其可属承祧者比。”表示,我本来就不想立皇长子为太子。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早在皇子还没集体早夭之时,乾隆就把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过继给了宗室履亲王和质郡王。过继之后,这两位就再也不是皇子了,自然也继承不了大统。而皇十二子永璂,这个厉害了,是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我们熟知的如懿)的嫡子。但是,没想到,辉发那拉氏最后被废了。考虑到政治影响,乾隆是不可能让废后的儿子继承皇位的。所以,永璂也被排除了。要说别的皇子,都是自身有问题而被乾隆排除,唯独皇十二子永璂是唯一一个被母亲拖累而与皇位失之交臂的。
于是能即位的,只剩下四个人,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在史书中表现中规中矩,很早就分府出宫。清朝九子夺嫡之后,皇子如果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的话,一般只是封爵位但不分府,或者很晚才分府。而且老八为人随意,不爱学习,曾经在上书房学习的时候,嫌学习苦闷,私自去北京城里逛。所以,他应该是太平庸了,不被乾隆喜欢。不知道他是不是得罪过朝鲜使臣,他在李朝实录中的记载很不好,说为人“荒谬”。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他的生母,嘉贵妃,只是祖上是朝鲜人,但是到了她这一辈,是包衣出身,绝对不是什么朝鲜进贡女。
皇十一子永瑆一生放浪形骸,不似君主之风,而且是个艺术家,写的一手好字。给自己起了个雅号“镜泉”。乾隆这个人啊,一生在别人的诗词字画上疯狂涂抹画鸦,却忍不了自己的儿子附庸风雅。有一次,他看到老十一在老十五的扇子上题诗,然后落款写了个“兄镜泉”,勃然大怒。他认为连皇子居然都学汉人取雅号,这样下去大清以骑射为根本的传统可怎么办?于是下令皇子不许起雅号。清朝野史中说他性格古怪,为人小气。但是朝鲜使臣却觉得他很好,在自己的私人笔记中记载他为人孝顺,真实性不得而知。总之,老十一由于偏文厌武,也被乾隆排除了。
而老十七则最为年幼,记载说乾隆十分宠爱这个小儿子,但是这个小儿子却最不让人省心,总爱四处游玩,不爱学习,十分符合家里小儿子的定位。皇十一子因为偏科都被乾隆排除,十七子连学习都不想学,更不可能成为太子了。他和皇十五子都是令妃生的,彼此属于亲兄弟。因此,太子的人选,毫无疑问的落在了没什么大缺点的皇十五子顒琰(原名永琰)身上。
皇十五子顒琰,也就是未来的嘉庆皇帝。他在乾隆三十八年即公元1773年,被秘密立储,当时乾隆皇帝62岁,顒琰13岁。等到1796年,乾隆禅位之时,乾隆皇帝85岁,顒琰36岁。乾隆一生活到了88岁,在古代帝王之中实属罕见。可以说,由于乾隆皇帝的高寿,使得顒琰成为了年龄上最适合继承皇位的皇子。同时,他不像皇十一子那样偏科,而是文武双全,所谓“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并且常年打猎,骑射很厉害。这是最让乾隆喜欢的。不仅如此,他继承了令妃优良的基因,长得帅。《李朝实录》中就多次记载皇十五子“相貌奇伟,皇帝以类己最爱”。最后,顒琰还很孝顺,口碑风评都很好,为人“端淳”。《李朝实录》记载,“皇子见存四人,八王、十一王、十七王俱无令名,唯十五王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于禁中,声誉颇多”。所以,乾隆在本就不多的选择中,皇十五子顒琰基本上是唯一的选择。
在清史研究中,"乾隆是否杀害富察皇后"的争议始终笼罩在野史臆测与正史缄默的矛盾中。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乾隆帝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30 乾隆为何对雍正心存芥蒂:权力传承与治国理念的碰撞在中国历史上,清朝的乾隆皇帝与雍正皇帝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关系。乾隆,这位清朝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对他的父亲雍正却似乎并不那么亲近,甚至在某...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24 乾隆南巡:巡行天下的壮阔之旅乾隆南巡,作为清朝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事件,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与个人情怀,更串联起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地理与人文画卷。乾隆一生六次南巡,每一次都踏上了不同...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6 兆惠与傅恒:乾隆朝两位名将的功劳对比在乾隆朝,兆惠与傅恒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名将。他们各自在军事、政治等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清朝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兆惠与傅恒究竟谁的功劳更大呢?一...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14 刘统勋官职品级探析:清朝重臣的仕途之路刘统勋,这位清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作风,在乾隆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官职品级,不仅反映了其个人的仕途成就,也映射出清朝官制的特点与变迁。...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4-11 阮元: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官场传奇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有一位官员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于历史天空,他就是阮元。他一生历经诸多重要官职,在政治、学术、文化等领域均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尊为“三朝...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4-10 乾隆与继后那拉氏:一场始于爱情幻灭的皇权悲剧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途中,皇后那拉氏在杭州行宫断发绝情,这一惊世之举不仅终结了十五年夫妻情分,更让清朝唯一未葬入帝陵的皇后魂断冷宫。这场帝后决裂的背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4-09 弘昼的下场:善终于府,逍遥一生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弘昼,这位雍正帝的第五子、乾隆帝的亲弟弟,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弘昼的一生,既非传统意义上的权臣之路,也非文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4-01 愉妃的历史真实结局:一生陪伴乾隆,晚年得享善终在中国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愉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成为了后宫中的一位传奇人物。作为乾隆皇帝的宠妃之一,愉妃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起伏,但最终却得以善终...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愉妃 2025-03-28 刘统勋的儿子们:家族荣耀的延续刘统勋,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代名臣,以其卓越的政绩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赞誉。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刘统勋不仅在官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家族也因其而...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刘统勋 2025-03-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