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史称孝武卫思后或卫思皇后,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歌女;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怀孕后被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刘彻长子刘据,被立为皇后,38年后,遭遇巫蛊之祸,母子被人陷害,不能自明,遂自杀。18年后汉宣帝刘询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思”。
主要成就
卫子夫以卑微讴者身份步入汉宫,经十一年立为皇后,为汉武帝育下一男三女,有延续汉室之功。太子刘据死后,昭帝无嗣,帝位继承人辗转重归卫子夫后代。曾孙刘询不负先人,“功光祖宗,业垂后嗣”,为大汉开创“孝宣中兴”的崭新时代。
在立为皇后的三十八年中,卫子夫将汉庭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在这三十八年中,史书记载中的汉宫不复有妒妇娇女,更无因妃嫔相嫉引发的恶劣事件。
卫子夫的发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西汉第一次对匈奴反击战的胜利,以及其后大规模深入匈奴腹地长距离奔袭战取得巨大成功,重创匈奴,皆由卫氏枝属统军作战。霍去病之弟霍光,身奉四帝,躬辅三朝,受遗命,佐幼帝,行遗策,兴废立,是使西汉平稳度过危难,达到巅峰时期的第一功臣。汉武帝之功离不开卫青、霍去病,临危受命离不开霍光,而卫青、霍去病、霍光之发迹亦离不开卫子夫。
轶事典故
卫后鬓鬒
无论在诗词歌赋中,还是现代文学中,总能偶尔看到关于卫子夫以一头乌黑靓丽的秀发见宠于武帝的故事。然而,纵览史书,却难以从中寻觅到一丝一毫的踪迹。
现今可查的,最早记载卫子夫发美的故事出自东汉文学家、天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赋中描述说:卫皇后兴于鬓发之美,赵飞燕得宠于体态轻盈。另外,在志怪小说《汉武故事》中,有一段关于卫子夫的描写。其内容大致与史书相符,唯细节之处稍有添加。其中一处写到:“上见其发美,悦之,遂纳于宫中”。到了宋朝时期,类书《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三·人事部一十四》中更为夸张的说:卫子夫因一头秀发被立为皇后。虽《史记》、《汉书》中均未提及卫子夫发美与否,然后世诗文作品中多借此言卫子夫发美之典故。亦借卫子夫之鬓发形容女子发美。
卫娘
卫娘,即卫皇后子夫。因歌女得宠于武帝而立为皇后,故诗词中多用“卫娘”来形容姿容冶艳的女子。如:唐代诗人李贺的《浩歌》:“漏催水咽玉蟾蜍, 卫娘发薄不胜梳。”。又如:宋代诗人姜夔的《秋宵吟》:“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
梓童
梓为木中之贵,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关于这种称呼的来历有二种说法。其中一种源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汉武故事》的两个版本都曾写道:卫子夫新入宫,名字排在登记宫人的名簿的末尾,以至于一年多还没有轮到卫子夫入侍武帝。后来武帝挑选宫中不中用的女子释放出宫嫁人,卫子夫哭着请求出宫。武帝说:“我昨天夜里梦见子夫的庭院里生长了几棵梓树,这难到不是天意吗?”于是在这天宠幸了卫子夫,卫子夫怀孕,生了卫长公主。
思园老马
传说卫子夫死后,为卫子夫拉车送葬的十匹马饲养在卫子夫的陵园中。陵园内负责养马的官吏发现,这十匹马非常善于饮酒,但是却不再让人套马拉车以及骑行。而这些马全部活到了六十岁才死去。
人物争议
是否废后
因《汉书·外戚传》中李夫人篇中“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一句,所以有卫子夫自杀前已被废后的质疑。
持异见者认为,班固这句“卫思后废后四年”,是为下文霍光追尊李夫人为孝武皇后做铺垫。如果班固在上文中没写“卫思后废后”五字,那么承接下文的追尊行为则会名不正言不顺。而后来汉宣帝之所以能够追谥卫子夫曰“思”,正是由于她没有被废的缘故,因为废后是没有资格获得谥号的。
首先,《汉书·外戚传》卫皇后传记篇为“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可见,武帝之“策”的内容即为“收皇后玺绶”一项,而非“不可以承天命”、“罢退居某地”。这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收玺绶时卫子夫自杀,正式的废后诏书还未来得及下,废后程序终结;二是武帝只是暂时收回皇后实权,待太子起兵事尘埃落定后再做出是否废后的决断。
其次,根据班固在《汉书·外戚传》中的记述可知:《外戚传》中但凡被废的皇后均在个人篇幅内交代被废事宜,改称“废后”并以此结束。 而卫子夫传记部分则从开始到结束,无论是自杀、追谥都未曾出现一个“废”字。全篇以“孝武卫皇后”开始,间以“子夫”、“卫后”、“皇后”,并以“思后”结束,不同于其它明确被废黜的皇后。
再者,《汉书》众皇帝《纪》中,废后大事皆有记载,俱言“皇后某氏废”, 而卫皇后为“皇后自杀”。
最后,《汉书·武五子传》开篇:“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赵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不仅将卫子夫依旧称为皇后,且将身为宗子的刘据置于汉昭帝刘弗陵之前。
嘉夫德若斯
对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嘉夫德若斯”一句中“夫”的注释,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书社等主流出版社均标注为人名或注释为卫子夫。但是也有异见者质疑“夫”字的含义。
异见者给出的解释有二:其一,“夫”为语气词,并无实质性含义;其二,“嘉夫德若斯”是作《外戚世家》的目的,与前面所提众位皇后无关。
关于“夫”字代指“卫子夫”的解释,只需通读其出处《太史公自序》,便可得出:
《自序》凡三十篇《世家》,以“嘉××,作××世家第×”格式者共计二十篇。除去《外戚世家》,其余十九篇“嘉”后皆为人物。既有对人物的简称,如《吴世家》的“伯”为吴太伯的简称;也有对人物的代称,如《燕世家》的“甘棠”代指召公。 [87] 但无论是简称还是代称,“嘉××”都是仅对个人,没有泛指,更没有“嘉”字之后跟语气词之例,而所嘉之人亦不必紧接上句人物。
因此只要通读全篇而非断章取义,便可知晓“夫”字必定为《外戚世家》中所载的一人,且当为《自序》中所提到薄太后、窦太后、栗姬、王皇后、陈皇后、卫子夫六人中的一人。而六人中唯卫子夫名字中带有一个“夫”字。可知“嘉夫德若斯”当指卫子夫。
作为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以二婚之身入宫并诞下汉武帝刘彻的传奇经历广为人知。然而,她与汉景帝所生的三位公主——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其命运轨迹同样折射出...
王娡 刘彻 2025-09-10 汉武帝刘彻6子命运沉浮录汉武帝刘彻,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雄主,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韬略,开拓了汉朝的广阔疆域,奠定了汉武盛世的辉煌基础。然而,他的6个儿子却各自有着截...
刘彻 2025-08-26 雄图霸业铸盛世:汉武帝时期的文明巅峰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这个被后世称为“汉武帝”的少年君主,以雷霆之势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大一统”为标志的盛世。在位54年间,他通过政治集权...
刘彻 启 2025-07-18 汉武帝与王娡:母子情深背后的权力共生与情感羁绊汉武帝刘彻与生母王娡的关系,既包含传统宫廷中母凭子贵的权力纽带,又超越了简单的利益联结,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段复杂的情感传奇。从民间农妇到帝国皇后,王娡以非凡的政...
王娡 刘彻 2025-07-16 汉高祖与汉武帝:创业与守成的双重变奏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刘邦与刘彻这对祖孙的功业对比始终充满张力。一位以布衣之身终结秦末乱世,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一位以雄主之姿北击匈奴、南平百越,铸就“汉武盛世...
刘彻 刘邦 2025-07-15 霍光为何不援手卫子夫:权力博弈与历史抉择的深层解析霍光,这位西汉末年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与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间存在着微妙的亲属关系——他是卫子夫外甥霍去病的异母弟。然而,在卫子夫因“巫蛊之祸”蒙冤自杀后,霍光始...
卫子夫 霍去病 2025-07-02 汉武帝与李广利:宠信、功过与权力博弈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与外戚将领李广利的关系,堪称一部交织着宠信、功过与权力博弈的复杂史诗。李广利,这位因妹妹李夫人得宠而崛起的外戚将领,在汉武帝的...
刘彻 李广 2025-06-23 汉武帝与李夫人:一场跨越生死的帝王情谜在汉武帝刘彻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后宫佳丽如过江之鲫,唯有李夫人去世多年后仍让这位铁血帝王魂牵梦萦,甚至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的悼亡诗。这位出...
刘彻 李夫人 2025-06-20 卫绾与卫子夫:西汉宫廷中的两条平行轨迹在中国西汉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卫绾与卫子夫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在政治与后宫领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然而,尽管他们都曾深刻影响过历史的走向,但这两条看似相近的轨迹...
卫子夫 2025-06-20 石邑公主:汉武帝宫廷中的隐形人与历史尘埃中的幸存者在汉武帝刘彻的六位女儿中,石邑公主的名字如同被时光抹去的尘埃,在史籍中仅留下零星碎片。这位生卒年不详、生母存疑的公主,既无卫长公主“当利公主”的盐邑之富,也未像...
刘彻 2025-06-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