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样貌奇丑无比,却成为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他最终结局如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世人皆看不起太监,可在古代,太监也能掀起腥风血雨,甚至影响时代的发展,朝代的更替。
提起唐朝太监,人们第一印象大多是高力士,因为他给李白脱鞋之事太过脍炙人口。可要说唐朝最有名气的太监,却不是他,而是李辅国。

根据历史相关记载,李辅国奇丑无比,却最后能成为唐朝中期权宦,更是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
李辅国原名李静忠,因家境贫寒无以谋生,故被迫进宫做了太监。没有背景,没有一技之长的李静忠,进宫后原本被安排侍奉高力士。但他的相貌却成为了拦路虎,据说奇丑无比,因此就不能在高力士跟前转悠了,被分配到马厩里养马。
养马有什么用?只不过是当差混日子,混口饭吃,能混到高力士那个位置的,当真没有几个。而李静忠也没有甘于止步做一个养马的小太监,虽然一直在做养马工作,但好歹到了四十岁,能够掌管马厩中的簿籍,这也是他自入宫以来第一次被提拔。

有了晋升的希望,李静忠干起活儿来更有劲儿了,把马厩里的马儿养的彪肥。自古以来,溜须拍马,走后门送礼,大多都能得到提拔的机会,但有时候也要看伯乐。
李静忠的踏实肯干,终于得到了上司——闲厩使王鉷的推荐,去东宫侍奉皇太子,最终成为心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说的这话,应验了。李辅国在潦倒时培养出来的能力和为人处世的风格,在日后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开始李静忠与之打交道的,是宫中的畜生,少了很多身处其中的尔虞我诈,多的是袖手旁观时的虚心学习,以及有耐心的伺机而动。
安史之乱犹如一颗炸弹,轻而易举地击碎了看似坚固繁华的大唐盛世。唐玄宗与太子一行到了马嵬坡经历兵变,唐玄宗执意要去蜀地避难,太子却有些犹豫不定。进了蜀地,如何平叛安史之乱?君王不在中原,部队如何聚拢?

这时李静忠看到了太子的忧虑,主动献上极有远见的谋策:与唐玄宗分开,北上回合郭子仪、李光弼,共谋抗敌。这个计策说到了李亨的心里,但是李亨分兵北上的时候,玄宗一朝的大臣里面,没有多少人愿意跟随这位皇太子。
到达北方的灵武之后,面对唐朝军队群龙无首,官兵士气涣散,号令不齐的局面。李静忠再一次审时度势,劝太子李亨即位为皇,号令唐军,指挥作战,以振士气。
这一次劝谏,毫无疑问又一次劝到了李亨心里。既成就了李亨的帝王之位,也临危挽救了大唐的基业,更开启了李静忠的巅峰人生。
力挺太子即位的李静忠得到了他的回报,李亨即位后,没有忘记回馈这个当初出力出计谋的宦官。
李亨把李静忠当作自己身边最忠实的奴仆,不仅准他做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还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来自四方的奏事以及御前符印军号,都委任于他。
史书对于阉宦之流,总是不齿,可是以忠君报国,除暴安良为口号的读书人,大唐受安史劫难的时候,他们在哪里?谁簇拥着年迈昏聩的玄宗皇帝为奸臣说好话?又是谁急急忙忙跟着玄宗皇帝跑进了易守难攻的蜀地,苟延残喘?

只有李辅国挺身而出,作为一个身体残缺的奴仆,支持他的主子,这种勇气可不是人人都有。如果没有身边近臣家奴的鼓励,饶是贤君再世,面对举国大乱之状,也支撑不了多久。何况,李亨为人性格懦弱。
此时的李辅国因受到唐肃宗的恩宠,一时权倾朝野。甚至各地官员的委派,朝臣所奏之事,皆要通过李辅国的过目。即便朝见唐肃宗,也要得到李辅国的许可。而且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下去。
任何人,都抵挡不了权力的诱惑,更不要说李辅国这个粗通文墨,又是从底层干起的太监。李辅国为了让自己的位子坐稳,竟然联合后宫之主的张皇后一起谋划政事,当然也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拉拢皇帝的枕边人,这一招可以说很管用。本来唐肃宗就满意李辅国,枕边人还为李辅国说好话,给李辅国打掩护,这极大地延长了李辅国的政治生命。
固然史书对李辅国当政很有意见,但是在当时的情境下,大臣不被信任,唐肃宗对大臣的态度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唐玄宗宠爱宦官高力士、胡人军官安禄山、史思明还有李林甫、杨国忠,只有高力士未曾背叛,一生相随,肝脑涂地,你说你要是唐肃宗,会不会在关键时刻支持自己上位的家奴,掌朝政大权与兵权?
可惜李辅国不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他学问不高,不能治国平天下。
唐肃宗病危的时候,张皇后为了将来能插手朝政,手握重权,便准备发动政变,除掉唐肃宗所立的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
李辅国得知张皇后的阴谋后,先发制人,逮捕了越王,囚禁了张皇后,拥立太子李豫。李辅国这一手政治棋走的险,成功了就是留有身后名,失败了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果然,李辅国再一次押对了宝,唐代宗即位之后,官至司空尚书令,地位极尊。但这也让李辅国越发的目中无人,日益骄横。

曾对代宗说,你只需在深宫呆着,其他的事儿听我的处置。唐代宗可不是唐肃宗,和李辅国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听到这句话,心里肯定是很不愉快的。
《旧唐书》:“代宗即位,辅国与程元振有定策功,愈恣横。私奏曰:“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代宗怒其不逊,以方握禁军,不欲遽责。”
我堂堂一国之君,岂不是要做你的傀儡?于是表面还是优待李辅国,但背后安插自己的心腹掌握禁军,夺兵权。待时机成熟后,唐代宗又将他进封为博陆郡王,而后趁深夜派人刺杀,割掉头颅,丢到茅厕。随后又刻木代替首级安葬,赠太傅,谥号为丑。

李辅国从净身入宫,到在马厩养马,虽然奇丑无比,却靠着自己的审时度势,一步一步走到权倾天下的权宦,更是成为了唐代第一位封王拜相的宦官。
走过低谷,也登过巅峰。该享受的荣华富贵他也都尝遍了,也证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当然 ,代宗之所以派亲信刺杀,主要是不好将他直接治罪,毕竟历经三朝,党羽众多。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物众多且复杂,一些姓氏相同的人物常因名字相近或所处时代有交集,而容易被后人混淆,李林甫和李辅国便是如此。实际上,他们并非同一人,而是分别活跃于...
李辅国 2025-04-09 权宦末路:李辅国之死与唐代宗的权力暗战公元762年十月十八日夜,长安城尚父府突现刺客身影。这位权倾朝野的宦官李辅国,在睡梦中被割去头颅与右臂,成为唐朝宦官专权时代终结的序章。这场暗杀背后,是唐代宗李...
李辅国 2025-04-09 唐朝首位太监宰相:李辅国权势滔天,连皇上亦需礼让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虽身为太监,却凭借过人的智谋与手段,一步步登上权力的巅峰,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一个太监宰相。他,就是李辅国。李辅国在唐朝中期的...
李辅国 2025-03-06 唐朝最强势宦官:李辅国,杖毙皇后吓死皇帝在唐朝这个宦官专权的时代,出现过许多权倾朝野的宦官,但若要论及其中最厉害的一位,非李辅国莫属。他不仅手握军政大权,甚至杖毙皇后、吓死皇帝,其权势之盛,令人咋舌。...
李辅国 2025-03-01 李辅国:从马夫到权臣的惊世逆袭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河中,诸多人物以其独特的命运轨迹和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历史的焦点。其中,唐朝时期的李辅国便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马夫,一步步...
李辅国 2024-08-08 唐朝宫廷两位权臣:探索李林甫与李辅国的真实身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而文化繁荣的朝代,但在其壮丽的历史长卷中,也不乏权力斗争和宫廷政治的阴影。李林甫和李辅国是唐朝历史上两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在史书...
李辅国 2024-06-07 李辅国: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他是如何做到的?在中国历史上,李辅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是唐朝时期唯一一个被封为王爵、拜为宰相的宦官,他的存在,无疑打破了历叚以来对“宦官不得干政”的铁律。那么,李辅国...
李辅国 2023-12-14 清朝为什么没有太监乱国?真实原因是什么?在中国历史上,太监乱国的事件时有发生,如唐朝的李辅国、明朝的魏忠贤等。然而,在清朝这个长达268年的大一统王朝中,却鲜有太监乱国的现象。那么,清朝为什么没有...
魏忠贤 李辅国 2023-12-05 唐肃宗时期的权臣指的是谁:李辅国的权力之路一、引言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权臣通过各种手段掌握权力,其中唐肃宗时期的李辅国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他以巧妙的政治手腕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从一个小小的宦...
唐肃 李辅国 2023-11-22 唐肃宗时期的权臣:李辅国的权力之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而在唐肃宗时期,有一位权臣崭露头角,他就是李辅国。本文将详细介绍李辅国的身份背景以及他在唐肃宗时期的权力之路。 一、李辅...
唐肃 李辅国 2023-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