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国。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说到春秋战国,常人都会谈及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在东周列国之时,首先凌驾于周天子之上,称霸于诸侯之间的居然是后世之中毫不起眼的郑国。
郑国的第一任国君郑桓公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也就是周宣王的同父异母弟。姬友是在周宣王二十二年被封为郑伯。周幽王时,姬友以皇叔的身份被封为周朝大司徒,位列三公,他在黄河洛水之间替周天子做了很多有利民生的大好事,所以周朝的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姬友曾对周天子说过,楚国君主曾经做过颛顼的火正官祝融氏,他们的功劳很大,如果周朝衰弱,楚国必定会兴旺,这样对郑国也是不利的,可惜周幽王没有听他的话遏制楚国的壮大。
后来姬友跟随周幽王,一并被犬戎追杀,死在骊山脚下,郑国人立姬友之子姬掘突为主,这就是郑武公。武公的正妻夫人姜氏被称之为武姜,生下长子寤生,因为寤生是难产所生,让武姜吃了不少苦头,所以武姜不喜欢这个长子,而后来她又生下了小儿子姬段,却非常溺爱他。可郑武公却一直遵守周朝祖制,立寤生为世子。这让武姜很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武公死后,寤生顺理成章成为了郑庄公。
郑庄公一即位,为了讨好母亲,立马将京邑划给弟弟姬段作为封地,又将姬段作为接班人,号为太叔。大夫祭仲急忙向庄公表示,京邑比国都还大,不适合封给庶出宗亲。庄公却说,这是母亲的意思,不能让她老人家不高兴。
姬段在京邑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日夜练兵,准备让母亲里应外合谋夺哥哥的王位。郑国大臣们都向庄公劝谏,要及早制止姬段的行为,庄公却说,不能让母亲不高兴,如果阿段非要做出什么与礼不合,出格的事情来,那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了!
后来姬段果然造反,庄公火速发兵迎战,姬段敌不过郑军,大败逃跑,京邑的百姓也拿起武器讨伐姬段这个叛逆,姬段最后跑到卫国共邑,客死他乡。郑庄公得知老妈武姜也参与了弟弟谋反,一怒之下指着上天发誓道:“以后不到黄泉,我永远也不再和她相见!”
后来郑庄公又后悔自己的不孝之言,于是派人挖了一条地道,直到挖出地底的泉水,然后通过地道将武姜迎回国都,依旧奉养尽孝,此举在当时被天下称为美谈。
郑庄公在位的第二十四年,宋国公子子冯因为夺位纷争,逃到郑国。当时郑国兵马侵入到周天子的属地,割取王田粮草以供军需,周天子居然忍受这种不法行为。卫国国君立马拉拢宋国,以郑国侵犯王土为由,向周天子请求讨伐郑国。当时的周桓王非常恼怒郑庄公的不臣行为,也就积极准备讨伐郑国。东周朝廷与诸侯联军直抵郑国境内,郑庄公亲自出马,巧妙运用个个击破的战术,连番大败周朝王师和诸侯联军,还射伤了周天子。
郑兵想要乘胜追击周天子,郑庄公急忙制止手下兵马,说道:“已经这样侵凌周天子了,再做出过火的事情,那郑国不就成为天下的箭靶了吗!”当天晚上,又派大夫祭仲前往问侯周天子被误伤的情况。周天子刚打了败仗,只好默认被误伤,拿郑国无可奈何,郑庄公就这样将射伤天子的罪名化解于无影无踪。
没多久北戎侵犯齐国,齐国向郑国求救,郑庄公派出世子姬忽领兵救齐。齐国见世子忽英武了得,又为了感谢郑国,便提出把女儿嫁给姬忽,姬忽竟迂腐地说道:“郑是小国,不敢高攀大国。”当时大夫祭仲劝他娶齐女为强援,不然的话汝父三子皆可为君也!姬忽却没有听从,后来果不其然。
郑庄公年老的时候,犯了和他老妈一样的毛病,喜爱少子姬突,有意将王位传之,还将原本亲附姬忽又最宠幸的大臣祭仲叫到跟前说:“不立阿突,将死!”以此威胁祭仲拥立姬突,祭仲没办法只好答应。
郑庄公一死,祭仲却没有听从庄公的遗嘱,依然将姬忽扶上了王位,是为郑昭公。可有先公遗诏加持的公子突就不乐意了,立马让外公家宋国出面以外交为由将祭仲调虎离山召唤到宋国,他自己便在郑国乘机夺位。郑昭公吓得出逃到了卫国,公子突做了郑厉公,祭仲见木已成船,只好承认了新君地位,但他回到郑国之后,由于威望巨大,依旧掌管着国政大权,厉公虽然多次派刺客进行暗杀,却不能动他分毫。
没多久,祭仲忍无可忍将厉公赶出国都,使他逃到边境小城栎邑为生,又将郑昭公姬忽从卫国迎了回来,使他复位为王。天下各路诸侯听闻祭仲废黜庄公嗣君,纷纷起兵讨伐,不想祭仲极能用兵,就像当年郑庄公一样将诸侯联军个个击破,联军铩羽而去。宋国也只能增兵为郑厉公守住栎邑,郑国也不想为此和宋国死磕,因此两国罢兵,暂时相安。
郑庄公在位的时候,与祭仲齐名的郑国名臣高渠弥和姬忽一直交恶,昭公复位之后,高渠弥害怕被清算,居然趁与昭公一同出猎之际,射杀了昭公,祭仲却不能将高渠弥依法处置,又不敢将厉公迎回,只好把庄公的第三子子亹立为国君。
齐新君襄公请郑公亹会盟,高渠弥作为国相跟从,祭仲却称疾不行。原来郑公亹与齐襄公同为公子时,曾经结下仇怨,祭仲此时也劝公子亹不要前往。郑公亹却说:“齐国强大,现在我二哥厉公居住在栎邑,我如果不去,恐怕齐国就要率领诸侯支持二哥讨伐我了!”后来齐襄公果然埋伏兵马将郑公亹杀害,高渠弥也被郑昭公好友齐襄公车裂,祭仲只好将子亹的弟弟公子婴立为国君,没多久祭仲就病死了。
后来郑厉公又趁郑公婴孱弱,勾结郑国大臣将其谋杀,重新夺取了郑国的王位,郑国经历三子夺位的剧变,从首先以小国姿态在诸侯中称霸,逐渐衰败下去,郑厉公复位这一年,齐桓公开启了春秋五霸时代。
没有了老谋深算的郑庄公和足智多谋的祭仲,后来的郑国一直在春秋战国时代,频频在大国争霸之间站错队伍,春秋之时就一直被南方楚国吊打,战国初年又被三家分晋的韩国各种暴虐,除了当中出了一个名相姬子产,让郑国还曾体面过一时,也挽救不了郑国一心向死的决心,最终老郑的小命也丧在了战国七雄的老幺韩国之手,老郑国都也在亡国悲剧中华丽转身,变成了韩国的繁华新都——新郑。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