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历史,古代更是朝代不断更迭,这就涌现出无数的末代皇帝,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曹奂、刘禅、孙皓分别是魏蜀吴三家的末代君主。蜀亡之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县公。魏亡之后,曹奂被封为陈留王。吴亡之后,孙皓仅被封为归命侯。从三者的爵位上讲,曹奂最高,刘禅其次,孙皓最低。
为何待遇不同?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蜀汉名义上是被曹魏所灭,但当时曹魏的实权掌握在权臣司马昭手中,给刘禅封个什么爵位,是摆在司马昭面前的一道政治难题。为什么这么说?灭蜀之后,司马昭被进封为晋王。如果投降的刘禅在爵位上与司马昭平级,那明显是不合适的。
所以,司马昭意识到刘禅不能被封王。此时司马家族已经全面掌握曹魏的国政,即将代魏。优待刘禅,可以给魏主曹奂做个“榜样”,促其退位。另外,吴国还没有平定,司马昭也考虑孙皓的的感受,所以,司马昭意识到,刘禅的爵位不能低了。
另一方面,蜀汉内部以谯周为代表的士族知识分子心向曹魏,劝说刘禅投降。司马昭要拉拢这些人为己所用,封谯周等人为列侯,那么,刘禅的爵位就不应该低于他们,毕竟他们曾经是君臣。这样一来,就只能封刘禅为公(古代爵位顺序:王-公-侯)。
那么曹奂为什么被封为陈留王呢?第一,西晋的江山名义上是受曹魏禅让而来。所以,西晋必然认同曹魏的正统性,以确保自己的正统地位。这样一来,魏主曹奂退位之后,地位不能低。所以晋武帝司马炎封其为王,位在安乐县公之上。第二,当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位,取代汉朝,建立了曹魏政权。汉献帝在没当皇帝之前就是陈留王。
司马炎封魏主曹奂为陈留王有两方面考虑:司马炎以禅让的方式取代了曹魏,他封曹奂为陈留王,一方面让大家想到曹奂就想到汉献帝,意在告诉世人,当年曹魏的江山也是这么来的。另一方面,当年曹丕代汉时,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而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要以此告诉世人,在对待前朝末代君主方面,司马家比曹家要厚道。
公元280年,吴主孙皓投降后,被封为归命侯,比蜀主刘禅地位还低,这是什么原因呢?从刘备入川开始,其家族统治了蜀地半个世纪。在蜀地,不仅益州本地的许多士族不支持这个政权,因此刘禅的号召力也就十分有限。所以,司马炎对刘禅的担心相对要小,封其为安乐县公还是比较放心的。
可是东吴与蜀汉不同,东吴更晚被灭,。第一,从孙策开始,东吴统治江东八十多年,仅孙权统治江东就长达五十多年。可以说东吴统治区域内,百姓基本上都是出生于孙氏家族统治时期。
第二,江东孙氏与士族大家联姻。魏晋时期,士族的势力逐渐强盛,而孙氏家族与士族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影响力很大。
第三,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公元264年,吴主孙皓即位;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蜀汉灭亡后,司马家族用了十七年时间才平定了东吴。其间,孙皓执掌东吴,与司马家族抗衡了十六年。可见,东吴的实力很强。
所以,尽管孙皓投降了,但如何削弱孙氏家族的政治影响力,巩固西晋王朝在江东的统治,是摆在晋武帝司马炎面前一个严峻的政治难题。孙皓不是一个人,他背后有一个利益集团。如果给孙皓的爵位封高了,其周围人的地位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孙皓的爵位不能太高。
曹奂、刘禅、孙皓结局如何?
蜀主刘禅投降后,当了八年安乐县公,去世时六十四周岁,算是善终;主曹奂退位后,当了三十七年陈留王,去世时虚岁五十八岁,也是安乐许多年。相比之下,吴主孙皓投降后,当了四年的归命侯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二岁,正值壮年。
孙皓为何与刘禅、曹奂结局不同?刘禅即位初期,实权掌握在诸葛亮手中。曹奂本来就是个傀儡皇帝。但是,孙皓不同,他从二十二岁开始就是一个自己说了算的实权皇帝,但三十八岁当了归命侯,他承受不了这样的政治打压和地位落差,结果于壮年就离世了。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曹操、刘备、孙坚草创基业,曹奂、刘禅、孙皓三人退位,三家归晋。其中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细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长河中的帝王将相也不过如过眼云烟…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亡国之君的生存智慧:刘禅投降曹魏后的隐忍人生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后主刘禅在权衡利弊后选择开城投降。这场看似屈辱的抉择,实则是刘禅在绝境中为保全蜀汉遗民性命、延续宗室血脉的无奈之举。从蜀汉皇...
刘禅 2025-09-28 困局中的妥协:刘禅投降的多维透视公元263年冬,当邓艾率领的魏军如幽灵般穿越阴平小道突现成都城下时,蜀汉后主刘禅的抉择彻底改写了三国格局。面对仍有数万守军、粮草充足的成都,这位在位四十年的君主...
刘禅 2025-09-2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西晋灭吴:公元280年终结三国分裂的统一之战公元280年,西晋王朝以雷霆之势攻破东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吴主孙皓面缚请降,标志着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以来长达90年的分裂局面彻底终结。这场由晋武帝司马炎主...
孙皓 晋武帝 2025-08-21 濮阳兴字子元:三国东吴权臣的姓名密码与命运沉浮在三国东吴的政治舞台上,濮阳兴(?—264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官至丞相,却因迎立暴君孙皓而身死族灭,其生平事迹被《三国志》等史籍详细记载。而关于他的姓名...
孙皓 2025-08-19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