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祁钰和朱祁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土木堡之变,明代二十万精锐全军覆没,就连皇帝朱祁镇都被抓,成为瓦剌的俘虏。就这样的皇帝,大臣为什么还拥护他?
朱祁钰和朱祁镇这对兄弟,在明代先祖的光环下,两兄弟这皇帝做得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朱元璋朱棣的戎马天下,朱高炽的仁德,朱瞻基的果决,他们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就是明代的支柱,明代有他们在就不会倒。
而朱祁钰和朱祁镇这两个皇帝总让人感觉太弱了,是需要竭力扶持的。
朱祁钰和朱祁镇都是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是长子,朱祁钰是次子。而且从身份上来说,朱祁镇比朱祁钰更尊贵,朱祁镇的母亲孙贵妃深受朱瞻基宠爱,而朱祁钰的母亲只是一个罪臣之女,罪臣之女不能入宫,朱祁钰小时候还是一直被养在宫外的。
没有他们的祖辈那般的杀伐决断和能力,其实也不能全怪这对兄弟。不管是朱棣、朱高炽还是朱瞻基,他们在做皇帝之前都是经过了很多历练,跟在父亲、爷爷身边受过严格的教育,他们耳濡目染也了解一个好的皇帝该是什么样的。

可是朱祁镇和朱祁钰没有这个机会,朱祁钰从小被养在宫外,直到他5岁时,朱瞻基病重,才将他找回宫中,此时朱祁镇也才6岁。
两年后,朱瞻基去世,两兄弟都还是孩子,他们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却没有得到来自父亲的,来自帝王的教导。
朱祁镇和朱祁钰做皇帝,给人的感觉是弱,是因为他们确实弱,朱祁镇八岁登基,朱祁钰就做一个闲散王爷。主少国疑,朝政大事全交由张太皇太后裁决,张太皇太后去世后,又是孙太后插手,在朱祁镇初登基的时候,他从来没有体会过一个皇帝真正的权力是什么样的。
但是,我们也都了解发生在这两朝的两件大事: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
土木堡之变中,朱祁镇少年意气,听了宦官王振的篡夺,要学习他的父亲,他的太爷爷,御驾亲征,带走了二十万精锐。结果在路上为了王振的一己之私,导致二十万精锐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瓦剌俘虏,还被瓦剌当做人质向大明王朝要钱要物。
这是奇耻大辱,明代自然不同意,但是皇帝没了,太子只有两岁,怎么办?

朱祁钰便临危受命,登上了皇位,以此向瓦剌表示:你拿皇帝勒索没用,不就是皇帝吗?他被俘了是他废物,我们大明还有皇帝!
这一举动也激怒了瓦剌,瓦剌军队进犯北京,打响了北京保卫战。
后世多把北京保卫战的功劳归功于于谦,说是于谦力挽狂澜,守住了北京。但是朱祁钰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他全意信任于谦,配合于谦,他的骨子里自然也有祖辈的血性:要战,绝不要逃。
北京保卫战赢了,瓦剌退兵了,却要在这个时候把朱祁镇送回来。
朱祁镇送回来的话,那应该谁当皇帝?
其实,一边是为了一己私欲搭进去大明二十万精锐,还差点让明代覆灭,被瓦剌俘虏给祖宗蒙羞的皇帝,一边是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保住了大明代的根基,两相对比,大家内心的天平都会向朱祁钰倾斜。
而且朱祁钰尝到了权力的滋味,更何况他不了解如果朱祁镇回来之后,会怎么处置他这个临时登上皇位,阻断了他回国希望的人。

所以朱祁钰决定,要将皇位握在自己手里。于是朱祁镇一回来,就被朱祁钰软禁了。
按照这样发展的话,以后就该是朱祁钰这一支做皇帝,朱祁镇郁郁而终,他的后代做个闲散王爷。但是历史的结局正相反,朱祁镇在大臣们的拥护下,复位了。
为什么一个给明代带来危机带来耻辱的人被拥护,而一个挽救明代的人被背叛,被赶下皇位呢?
归根结底,还是正统两个字。
朱祁镇是朱瞻基亲定的储君,且朱祁镇虽然被俘虏,可他早留下了太子朱见深。
但是朱祁钰的身份只是监国,他是临危受命,那是因为太子朱见深还小。在很多大臣心里,皇位最终应该给朱见深的。
更何况,当时的情况,确实是于谦站了出来。那么大臣们也可以把这一场战争理解为,朱祁钰在朱祁镇被俘虏的情况下,因为皇家血脉能够统筹四方调动军队,配合于谦,守住北京,救回朱祁镇。
尽管朱祁钰带领大家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但是他没有正统的身份,那这就可以理解为臣子尽忠的行为。

另一方面,也是朱祁钰不够狠。
朱祁钰又想要皇位,又不想被天下人戳脊梁骨,所以他还是保持朱见深为太子。又在于谦的保证下迎回了朱祁镇。
但是后边做的事情就不地道了,他把朱祁镇软禁起来,又废掉了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
如果他一开始就言明,他也是朱瞻基的儿子,同样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而且这皇位坐了他就不打算还了,他从一开始就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儿子,那他就给了自己一个正统的身份。
另外,朱祁镇软禁八年,八年里他对朱祁镇并不好,朱见深过得也不好,既然已经不好了,朱祁钰没有干脆把事情做绝。这也导致朱祁镇复位后,对朱祁钰满怀恨意,他不许朱祁钰葬入明十三陵,还给了他“戾”字作为谥号。
最后,朱祁钰的太子朱见济早亡,他后来也病重,没有后代,皇位无人可继承。大臣们自然就请出了朱祁镇重新执掌皇位。
朱祁钰执政八年,他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软弱,除了北京保卫战,没有大功也没有大恶,还让明代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他对得起祖宗。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明朝在土木堡败于瓦剌的事变。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明朝接到也先领导瓦剌军队侵犯的情报,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北伐亲征,十六日从北京出发。明英宗企图再现五年前正统九年边军征讨兀良哈的成功体验。然而,在明英宗组编亲征军的时候,外卫的兀良哈征讨军却没有被编入。因此,避免了在同年八月十五日的土木之变中覆灭,得以幸免。在土木之变后的京师保卫战中再次出师,在面对瓦剌军队时,以各种军功晋升。
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历史上的一场重大军事惨败,不仅让明朝的精锐部队遭受重创,更将明英宗朱祁镇的人生推向了命运的深渊。从被俘的囚徒到重新夺回皇位,朱祁镇在这段跌宕...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11-18 诚孝张皇后:以隐忍与智慧铸就明朝八年盛世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版图中,后宫女性往往被视为政治的“边缘角色”,但明朝的诚孝张皇后却以独特的政治智慧,在丈夫明仁宗朱高炽、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孙子明英宗朱祁镇三...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1-11 明英宗复位功臣的浮沉录:权力的游戏与历史的审判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夜,北京城飘着细雪,南宫的宫门在斧凿声中轰然洞开。被幽禁七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的簇拥下重登皇位,这场被称为“夺门之变”的...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石亨 2025-11-06 朱见深为朱祁钰、于谦平反:权力棋局中的政治智慧与历史担当公元1479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后,以一道“恢复景帝帝号、追谥于谦”的诏令,在明代历史上掀起波澜。这场平反不仅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更折射出朱见深在权力博...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朱见深儿子 2025-11-03 朱祁镇:从昏君标签下走出的“仁德之举”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明英宗朱祁镇常因“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被贴上昏君的标签。前者让明朝险些提前覆灭,后者导致忠臣于谦含冤而死。然而,若抛开这些重大失误,深...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于谦 2025-10-29 成化帝平反之谜:朱见深重构政治合法性的深层逻辑公元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迅速颁布两道诏书:恢复叔父朱祁钰的帝号,为含冤而死的于谦平反。这场跨越两代帝王的政治纠偏,表面是拨乱反正的道德救赎,实则是成化...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朱见深儿子 2025-10-16 女中尧舜的定鼎之策:张氏如何以柔术稳住九岁皇帝的江山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骤然离世,九岁的朱祁镇在乾清宫接过玉玺。此时,这位幼帝的身后没有强势的外戚集团,朝堂上“三杨”内阁与宦官王振的暗流涌动,北方瓦剌虎视...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11 血色疆场终章:英国公张辅的悲壮谢幕公元1449年9月1日,土木堡的黄沙裹挟着血腥气弥漫开来。七十五岁的英国公张辅提刀上马,试图为年轻的天子朱祁镇杀出一条生路。然而,瓦剌骑兵的铁蹄终究碾碎了这位四...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张辅 2025-10-11 从英主到昏君:明英宗形象嬗变背后的历史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明英宗朱祁镇的形象经历了从“英主”到“昏君”的颠覆性转变。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历史记载的复杂性,更折射出不同时代政治需求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刻影响。从...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29 朱祁钰励精图治为何反被哥哥朱祁镇推翻?——权力、伦理与命运的博弈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北京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打破宁静。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率军冲入南宫,将幽禁七年的朱祁镇抬上龙椅。次日清晨,当群臣聚集在奉天殿...
朱祁钰和朱祁镇哪个好 朱祁镇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09-2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