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由于十常侍祸乱朝纲,利用权势买卖官爵,遍地安插党羽,对百姓横征暴敛,致使民怨沸腾,忍无可忍又无处伸冤的情况下,终于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席卷八州的农民起义,因起义的农民军额头扎有黄色布条,故被称为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的首领是钜鹿人张角,参加黄巾起义的民众数量高达数十万人,汉末共有十三个州,而黄巾军遍布其中的八个州。除了黄巾军之外,肯定还有众多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为什么张角能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从众多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呢?因为张角解决了两个关键性问题。
其一,张角找准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痛点。
土豪恶霸压榨百姓,导致百姓活不下去,因而给民众的最直观感觉就是,我们只需把土豪恶霸打倒了,就可以过上好日子。这正是很多小规模起义军的想法和目的。其实东汉政权最高层的腐败才是导致民不聊生的根本,推翻现有政权制度,建立一种新的秩序,才是整个社会的痛点所在,也是终极解决之道。张角提出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正是站在了整个社会的痛点之上提出的,且目标明确,自然会获得更多支持。
其二,张角成功俘获到了最广大的民心。
光有口号也是不够的,喊口号的人很多,真正做成事的很少,因为民众不光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张角最初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治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后来创立太平道,传播劝人向善的理念,入教者众多。说明张角拥有强大的组织宣传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具有自发传播属性的宗教为载体,来宣扬自己的救世理念。而且这种理念是为大众谋福利,而不是为个人和小团体,因此更能获得广大民众的赞誉和认同,成为后来发动起义的基础。
黄巾起义为什么最终失败?我们来看看张角的黄巾军与东汉朝廷的实力对比。
在军力上,黄巾军有大小三十六方,人数达四五十万,而东汉朝廷派出的中央军加上各地勤王军只有二十万左右,士兵素质上政府军要强于黄巾军。将领方面,当时朝廷派了卢植、皇甫嵩和朱儁三位统帅,黄巾军的统帅是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这方面也是朝廷胜出。也就是说黄巾军除了数量优势,其他并不占优。不过随着战争的进行,黄巾军士兵将会逐渐获得战斗经验,善于统兵的将才也会涌现出来。
后勤上,东汉朝廷虽然已是强弩之末,但几百年的王朝经营,其后勤体制还是非常成熟和健全的。黄巾军在后勤上明显落后于朝廷。
民意支持度方面,东汉朝廷代表的是土豪权贵等既得利益集团,属于少数派,而黄巾军代表的是广大贫苦百姓的利益,属于绝大多数。黄巾军打的是黄天代替苍天的口号,颇有点替天行道的意味,黄巾军占据了正义。
策略上,张角早已买通朝廷核心权利层的宦官,又在京师洛阳布置好了以马元义为渠帅的潜伏部队,准备内外俱起,八州并发,搞突然袭击。而东汉灵帝事先对此一无所知,故黄巾军在策略上已占得先机。
张角的部署不可谓不周密,然而百密一疏,因张角派出给朝中内应送信的唐周告密,致使洛阳马元义潜伏部队被清缴,朝廷因而有所准备,张角的全盘计划被彻底打乱,不得不提前举事。如此一来,主动变成了被动。虽然开局不利,但这绝不是导致失败的决定性因素,中途仍然有扭转的可能性。
随着战事的进行,黄巾军由于后勤供应不上,致使士兵开始抢掠民财,疯狂残害民众,这比起东汉朝廷的压榨政策更加恶劣。黄巾起义变质为黄巾祸乱,民心尽失,东汉朝廷对黄巾军的镇压,反而成了正义之举,民心的天平开始向朝廷倾斜。
朝廷为了弥补兵力不足,令各地军阀独自招募义兵,如果民心还在张角一方的话,地方军阀是很难招到义兵的,但是关羽在三国登场之时,就是在去投军的路上遇到了刘备张飞二人,以关羽的忠义品德,选择投效政府军,足以说明当时黄巾军已不得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丧失民心,才是黄巾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也告诉我们,事业能做多大,首先要看格局,远见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最重要的是言行一致,不忘初心。
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 燕昭王:战国乱世中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燕昭王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用人艺术,将濒临崩溃的燕国推向鼎盛,成为战国史上最具争议性与启示性的君主之一。从即位前的流亡经...
启 2025-09-03 薄皇后与汉景帝:一场被权力裹挟的婚姻悲剧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景帝刘启与薄皇后的婚姻堪称一场充满无奈与悲剧色彩的政治联姻。这段关系不仅折射出皇室婚姻背后的权力博弈,更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
刘启 启 2025-09-03 宋国的祖先为什么是武丁:从甲骨卜辞到历史叙事的千年纠葛在商周历史的长河中,宋国的起源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传统史书将宋国开国之君微子启视为殷商后裔的代表,认为周武王灭商后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纣王兄长微子启于...
启 武丁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