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溥仪,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着戏剧性的。前后拥有者5个旗子,但是却没有一儿半女,其中的原因却是让人难以启齿的。在溥仪晚年的时候他还回忆道:“我的妻子都是摆设”。作为末代帝王,溥仪的一生不仅充满了戏剧性,连婚姻情感也比常人要离奇得多。从某方面来说,他先后拥有五位妻子,而且前半生虽然是个没有尊严的废帝,但也是在锦衣玉食中度过,可他这一生却没有一儿半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一段比较残忍的故事。
话说溥仪的皇后婉容,曾经怀过孕,生过孩子的,当年溥仪投靠日本人做了傀儡皇帝,这一期间,婉容怀孕了,而当他听说婉容怀孕时,婉容都快临盆了。在婉容生下孩子的当天,他的心彻底被愤怒吞噬,一把将孩子丢进了火炉中。
按理说,婉容是他的妻子,妻子生育应该高兴才对,怎么溥仪就如此怒火冲天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溥仪知道这孩子不可能是他的。
1922年12月1日,16岁的溥仪在皇室人员的张罗下,与皇后婉容成婚,同时还封了一位淑妃文绣。
这一天,紫禁城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城外凡迎亲队伍所经之处,无不是人山人海的观众。坐着婉容的三十二抬凤舆缓缓走乾清宫,按规矩,她下轿后,将由几位福晋和太监引领至坤宁宫,而她的夫君溥仪已经在那里等候,接下来便是行合卺礼,吃子孙饽饽,然后就到了洞房花烛的时刻。
洞房花烛夜,那是古话中的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啊,对于溥仪来说,应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时刻吧?可是接下来溥仪的行为却让人错愕,他后来回忆:
“进入这间一片暗红色的屋子里,我觉得很憋气。新娘子坐在炕上,低着头,我在旁边看了一会,只觉着眼前一片红:红帐子、红褥子、红衣、红裙、红花朵、红脸蛋……好像一摊溶化了的红蜡烛。我感到很不自在,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我觉得还是养心殿好,便开开门,回来了。”
从现有的照片来看,婉容的姿容气质算是无可挑剔的了,可是面对这么一个美人,溥仪却选择了溜开。当然淑妃文绣那边他更没有去。这是为何呢?
其实啊,不仅是大婚之夜,自娶妻到去世,溥仪都没有和任何一位女子有过亲密接触。1957年至1959年,劳改中的溥仪在撰写回忆录时,曾忏悔到:
“我先后有过四个妻子,按当时的说法,就是一个皇后,一个妃,两个贵人。如果从实质上说,她们谁也不是我的妻子,我根本就没有一个妻子,有的只是摆设。”
这个时候,溥仪还没有结识第五个妻子李淑贤。
而在1979年,李淑贤接受专家采访时,就提到了因为溥仪某方面能力有限,两人一直没有夫妻生活,导致她长期精神衰弱,长期失眠。
溥仪自幼养尊处优,大婚时也不过16岁,风华正茂,怎么会摊上这种问题?无非因为太监和宫女们做的好事。
溥仪两岁多被放在紫禁城养育,自小养成残暴的性情,时常以虐待太监为乐。为此太监们对他是又恨又怕,可是他们仍旧得当好差事,伺候好、看守好这位小皇帝。
溥仪十三四岁时,太监们为了省事,想出来一个法子,便是用女人拴住溥仪。他们将一些十几岁的宫女推到溥仪的床上,这些久处深宫的女子,突然见到这么一位男子,自然千方百计勾引起来,溥仪初尝人事,更不懂得适可而止。
溥仪晚年时曾向好友沈醉透露,有时候甚至两三个宫女一起教他做坏事,到了次日整个人筋疲力尽,看那太阳都是绿色的。
这还没完,太监们也不知是单纯为了献媚还是带有报复的目的,他们为溥仪找来了一些兴奋药物,溥仪吃了药后仍旧无法应付那么多的宫女,如此一段时间,溥仪的健康彻底被毁。
谁也想不到,溥仪好歹也是当过皇帝的人,却被妃子起诉离婚。在古代,那嫔妃不过皇帝的私人物品,要打要杀也只有一声不吭的份。可是在封妃九年后,淑妃文绣向溥仪提出了离婚。
文绣决定要跟溥仪离婚,最主要自然是因为与婉容争宠中败了下风,期间溥仪的偏心功不可没。然而在文绣的离婚主张中,其中一项原因竟然写道:
“侍帝九年,未蒙一幸”
两人结婚九年,却一次同房都没有过,这句话在当时的轰动程度不亚于地震。自此溥仪的“龙体”成了街头巷尾中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外人窃窃私语,溥仪的自尊心却彻底被击溃。在和文绣离婚后,他将这种怒火烧到了婉容身上,指责若不是婉容排挤打压文绣,文绣就不会离婚,自己的隐私也不会公诸于众。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自己的无能,溥仪一直都在想方设法治疗。他一度迷恋上各种药物,甚至还设下了两个药房,分中药和西药,他一直在服用各种补药。在伪满期间,他甚至每天睡前都要注射“赐保命”,(一种壮阳药物,现在已经绝迹)。他一开始注射2毫升,后来又逐渐加量到6毫升、8毫升,都没有效果,自身反而出现更多问题,譬如走两步就喘气,无法适应有亮光的地方等等。解放后溥仪甚至多次往返大医院治疗,却毫无效果。
所以,自少年时,溥仪就被太监和宫女毁掉了身体。这样的皇帝,就算给他一百个妻子也没用啊。
当然,不仅是溥仪,清朝后面三个皇帝都没有子嗣。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大婚之夜似乎都遇到同样的“遭遇”。据老太监信修明回忆,这三位皇帝大婚之日都遇到了皇后月事在身。本是合卺之夜却不得近身,冥冥中注定帝后二人无法圆满了。
在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位皇子中,长子刘荣与次子刘德的人生轨迹堪称最具戏剧性的注脚。他们同为栗姬所生,却因母亲的政治失策与自身选择,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场兄弟命运...
刘启 启 2025-09-30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两税法:实物与货币的博弈中开启税制新纪元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这场以“量出制入”为原则的税制改革,不仅终结了租庸调制下“以丁为本”的旧秩序,更在实物与货币的交织中,开启了中国...
启 2025-09-24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跨越海洋的历史坐标与文明碰撞1492年8月3日,西班牙巴罗斯港的晨雾中,三艘帆船缓缓启航。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站在"圣玛丽亚号"甲板上,手持西班牙王室授予...
启 2025-09-22 孔多塞悖论:民主决策的逻辑裂缝与理论启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硝烟中,数学家、政治家孔多塞侯爵在研究民主投票机制时,发现了一个颠覆直觉的逻辑困境:当三个或以上选项通过多数决规则竞争时,社会偏好可能陷入无...
启 2025-09-22 司马懿与曹氏家族的权力更迭: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博弈公元249年,洛阳城笼罩在寒冬的肃杀中。七旬老臣司马懿以太后诏书为名,发动“高平陵之变”,三千死士突袭皇宫,控制都城。这场政变不仅终结了曹爽集团的统治,更开启了...
启 司马懿 2025-09-22 葡萄牙的殖民地:从全球帝国到现代遗产葡萄牙作为近代史上首个开启全球殖民扩张的欧洲国家,其殖民版图曾横跨五大洲,鼎盛时期面积达1040万平方公里,是欧洲建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殖民帝国。从15世纪初...
启 2025-09-19 李三才为何位列东林点将录榜首:一场政治符号的构建与历史记忆的博弈明末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为打压东林党,命亲信王绍徽仿照《水浒传》模式编纂《东林点将录》,将东林党骨干成员按“一百零八将”排序。在这份名单中,李三才被列为“托塔...
魏忠贤 启 2025-09-18 魏源的重大历史贡献:以“师夷长技”叩开近代化之门在晚清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魏源以一部《海国图志》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系统引入西方知识,更在于以“经...
魏源 启 2025-09-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