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历史解密 >  曹爽若不投降:胜算几何的深度剖析

曹爽若不投降:胜算几何的深度剖析

时间:2025-05-16 14:18:04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在三国历史的波澜画卷中,高平陵之变宛如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改变了曹魏政权的走向。作为这场政变的核心人物之一,曹爽在握有天子和兵权的情况下,却选择了投降,这一决定不仅让他命丧黄泉,还让曹魏政权逐渐落入司马氏之手。那么,倘若曹爽当时不投降,他究竟有没有胜算呢?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军事力量对比:曹爽的潜在优势

从军事力量的分布来看,曹爽并非毫无胜算。当时,皇帝在曹爽手中,出行必然带有大量禁军士兵,中军实力主要掌握在他手中。就中央军、西部、东部军区的军事力量对比而言,曹爽占有绝对优势。东部军区方面,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以及扬州刺史诸葛诞,从他们后来发动淮南三叛、反抗司马氏的行为来看,至少不是司马懿的嫡系,从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角度,可将他们算作曹爽一方。中部军区虽以司马懿推荐的王昶为代表,但毋丘俭后来成为淮南三叛的主要发动者,曹爽也并非毫无筹码。北部军区中,田豫和阎柔作为曹操时的老人,大概率站在曹氏一方。综合来看,一旦发生战争,曹爽可调动的军事力量与司马懿的比例大于2:1,握有绝对优势。

然而,曹爽的军事能力却存在严重问题。他在正始五年(244年)贸然率领十多万大军讨伐蜀汉,结果被蜀汉汉中都督王平击败,导致曹魏大军损失惨重。这场战役不仅让曹爽自己的信心备受打击,也让众多将士对他颇有怨言。在战争中,军事统御能力至关重要,曹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使得他即便拥有优势的军事力量,也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政治资源博弈:人心向背的微妙天平

在政治资源方面,曹爽与司马懿的博弈异常复杂。司马懿获得了郭太后和蒋济等大臣的支持,而曹爽之前排斥异己、操弄权柄,饮食服饰的规格甚至达到了天子的水平,导致他在朝廷失去了人心,尤其是失去了蒋济等曹魏老臣的支持。皇帝曹芳也不一定会站到曹爽这一边,毕竟在当时,曹爽的行为更像是乱臣贼子。

不过,曹爽也并非完全处于劣势。他手握皇帝和玉玺,这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大司农桓范逃出洛阳,来到高平陵后,劝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到许昌,以皇帝的名义号召各地的将士来讨伐司马懿。从理论上讲,如果曹爽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政治资源,确实有可能改变局势。但曹爽对桓范内在疏远,犹豫不决,最终没有采纳桓范的建议。

外部因素考量:各方势力的潜在影响

外部因素对曹爽与司马懿的胜负也有着重要影响。东吴和蜀汉的存在,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如果曹爽选择抵抗,与司马懿爆发内战,东吴和蜀汉很可能会趁机而动,这对曹魏政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此外,各地诸侯和势力的态度也不确定。虽然曹爽可以利用皇帝的权威来动员天下诸侯,尤其是那些对曹魏政权忠诚的势力,但这些势力是否愿意响应,还存在很大的变数。

曹爽个人因素:性格缺陷的致命影响

曹爽的个人因素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之一。他贪图享乐,不敢放手一搏。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采取了怀柔的策略,先后派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前去劝说,并指着洛水发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和之后的荣华富贵。曹爽被司马懿的誓言所打动,最终选择了投降。

曹爽缺乏政治智慧和军事策略,在面对司马懿的政变时,他犹豫不决,没有果断采取行动。他的性格缺陷使得他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错失了扭转局势的机会。

人物: 分享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日本剑圣:剑术巅峰的传奇人物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