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出门远行并非易事。每一次出行,都需要精心准备,以确保旅途的顺利与安全。那么,古代人出门究竟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一、生活必需品:保障基本生存
(一)被褥铺盖
古代客栈一般不提供被褥,因此出门一定要自带铺盖。在《牡丹亭》中,柳梦梅的行装里就有一条破被单。如果赶上寒冬腊月,还得背上厚重的被子,以抵御严寒。
(二)生米和炊具
饮食是生存之本,古人出门会自带生米和炊具,以便随时烧饭吃。徐霞客出行时就常带着生米,自己烹饪美食。比较讲究的文人还会携带提盒、提炉等,用来煮茶酒炖汤。像《儿女英雄传》中提到的进京赶考的考生携带的“考篮”,里面装有笔墨纸砚、洗漱用品,还有装米面饽饽的口袋、饭碗勺筷等,甚至还有板凳儿、钉子、锤子、剪刀、梳子、蜡烛之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三)衣物和药品
根据出行季节和目的地,准备合适的衣物至关重要。同时,药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古人会按照《千金要方》等医书准备中药,如熟艾、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等,这些中药大多有芳香开窍、除秽杀虫的作用,以应对旅途中可能出现的疾病。
(四)夜壶等生活用品
古代客栈没有专门的厕所,所以夜壶是旅行必备。此外,蜡烛、茶叶、棋子、棋盘等也是古人出门常带的物品,以丰富旅途生活。
二、旅行工具:助力长途跋涉
(一)交通工具
古代交通工具以水路和陆路为主。陆路上,有牛车、骡车、马车等。元代以前,牛车是中国古人主要的旅行用车。以速度取胜的“包赶程”,多为耐力持久的骡车,即便是千里长途,戴星而行,数日可达。以稳著称的“太平车”,重大粗陋,以牛牵挽,每天行程不超过30里。水路上,舟船是主要交通工具。唐代时,租船游西湖已经很普遍。
(二)旅行装备
古人会用竹编的背包来装行李,既坚固又轻便,便于携带。像沈括这样的资深“驴友”,出行时会携带笔墨纸砚、酒器、茶盏、斧子、锄头、刀子、油筒、虎子(即尿壶)等物品。其中,斧子、锄头等工具可用于在名山胜水之地披荆斩棘开辟道路。
三、证件与盘缠:确保旅途顺畅
(一)证件
如果是官员、商人出差,或得到官方授权的外事活动,都会携带官方发放的“路引”(身份证)和作为古代护照的“通关文牒”。比如,电视剧《西游记》中经常提到的唐僧师徒的通关文牒,不过历史上真实的玄奘并没有取得官方的介绍信,是一路混迹在商队中私自出国取经的。到了清光绪年间,已经有了护照,一张纸上盖了无数的印章。
(二)盘缠
出游肯定要算好成本,古人旅游路上住店的费用是最多的。南宋初年,有人建造公房对外出租,每间房每月租金只要会子37文,当时一两黄金能兑换会子3万文。按照1克黄金在240元上下浮动,可以换会子252文。
四、精神寄托与仪式:增添旅途意义
(一)占卜与祭祀
古人特别讲究天人合一,认为出行要顺应天时,得到神明的保佑。所以,他们通常会通过占卜来选择一个吉日。在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很多关于卜行的记载。除了寻找吉日,古人出行前还会祭祀神灵,特别是君王出行,他们认为有“行神”,虔诚祭祀可以保佑出行一切顺利。
(二)离筵与折柳相赠
亲人外出,家人和好友会为之设宴饯饮,是送行即将结束时举行的敬酒道别仪式。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为友人饯饮而作。人们往往还会折柳相赠,以寄托依依之情。折柳有两种寓意,一是柳树生命力强,示意到天涯海角都能枝繁叶茂;二是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
(三)旅行手册与攻略
正如现在小伙伴出门的时候会上网查看攻略一样,古代也有类似的旅游攻略。描摹各地名胜风景的游记类作品兴起于魏晋南北朝,自唐代起记录“旅游路线”的作品也流行起来。到了明代,已经有专门的旅游地图,如《广舆图》《皇舆考》等。它们除了介绍行路路线,还搜罗了一路途经的名胜古迹,并细心地给出投宿建议、食宿交通的收费标准,以及注意事项。
五、旅伴与安全:结伴而行与安全保障
(一)旅伴
古人旅行很少独行,一般都会携带家奴,或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而行。一来是出门在外,行李繁重,需要肩挑担扛;二来路上万一遇到歹人劫匪,也好有个照应。比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游太湖时,雇了三艘游船,竟有两艘都用来盛载行李和仆从。
(二)安全保障
明朝时出现了镖局,为商旅护航,不过价格不菲,惠顾者多为运货商人。在住宿方面,官家住驿站,商旅住客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露宿野外或夜宿船家也时常在所难免。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这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其国籍归属常引发讨论。他出生于奥匈帝国波希米...
2025-06-12 黄老之道: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的智慧传承黄老之道,作为先秦道家思想的重要分支,以黄帝之“道”与老子之“德”为核心,融合法家、儒家思想,形成独特的政治哲学体系。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既是对老子...
黄帝 2025-06-12 翁卷:南宋布衣诗人的田园绝唱与精神突围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乐清)人,生卒年约1163-1245年。作为“永嘉四灵”之一,他以布衣之身跻身南宋诗坛,用清润简淡的笔触勾勒江南田园...
2025-06-12 五祖弘忍投胎:禅宗法脉的轮回叙事与信仰密码五祖弘忍投胎的传说,是禅宗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公案之一。作为中国禅宗东山法门的开创者,弘忍大师(601-674年)的生平本已充满传奇,而其“投胎转世”的记载更被...
2025-06-12 春思:王僧孺笔下的南北朝风华与士人情怀王僧孺,南朝梁代文学家、藏书家,出身琅琊王氏,一生历经宋、齐、梁三朝更迭。其诗作《春思》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士人在...
2025-06-12 张议潮是汉人吗?——从沙州豪族到归义军节度的身份解构张议潮(799-872年),唐末沙州(今甘肃敦煌)豪族领袖,以率众起义、驱逐吐蕃、收复河西十一州的壮举闻名史册。关于其民族属性,若以狭义“汉人”血统论,历史记载...
2025-06-12 古人一天都在做什么:穿越唐宋市井的十二时辰当现代人好奇“古人一天如何度过”时,唐宋时期的城市居民正用他们的生活节奏,在历史长卷中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清明上河图》。从寅时更夫的梆子声到子夜勾栏的弦歌,...
2025-06-12 母系氏族公社:远古社会的温柔图腾母系氏族公社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段独特而重要的文明阶段,它以母系血缘为纽带构建社会组织,女性在社会生产与家族传承中占据核心地位。这种社会形态跨越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
2025-06-12 黑船事件:零死亡背后的文明碰撞与历史转折1853年7月8日,江户湾(今东京湾)的平静被四艘漆黑的蒸汽战舰撕裂。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修·佩里率领的“密西西比号”“萨斯奎哈纳号”等军舰,以炮口对准浦贺港的...
2025-06-12 李岩:明末乱世中的理想主义者与悲剧谋臣在明末农民战争的烽烟中,李岩的名字如流星划过天际。这位出身河南乡绅家庭的举人,以“均田免赋”的政纲和“开了大门迎闯王”的童谣,将百万饥民凝聚成推翻明王朝的洪流,...
2025-06-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