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很少动怒,但有一次他却大动肝火,还说出了一句非常严重的话,便是“朽木不可雕也”。朽木不可雕也虽然没有一个脏字,但本义是指一个人的品性已经败坏到了极点,已无药可救,等于是彻底否定了一个人,所以说出这样的话语,可想而知当时孔子是有多么的生气。那孔子是对谁说的呢?下面就来跟各位讲讲这段历史故事,看看这个人最后是否真如孔子说的那样。
1、孔子著名弟子
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要好好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思想的起源就来自孔子。孔子一生都孜孜不倦地教诲他人,门下更是拥有数千弟子。但是在这么多学生里,并不是每个人都出类拔萃,品学兼优。
除了像颜回这样能塌下身子听取老师教诲的学生,还有不少“刺头”,他们性格迥异,做出来的事情也往往令人匪夷所思,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宰予。课堂上的他放到现在来看,活脱脱就是个“熊孩子”,经常不认真听讲,交头接耳,乱做小动作,更关键的是他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这让孔圣人十分生气。
宰予这个学生不仅性格活泼,还有点小脾气,经常会发表一些有悖孔夫子观点的言论。比如有一次孔子讲到了仁义这件事,这是孔夫子十分擅长的一个知识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聆听。
但宰予却没有这样做,反而听着听着突然站起来向老师提问:“世人都在追求所谓的仁,那么这个仁在哪里呢?如果我说仁在一口深井中,你也要接着跳下去吗?”这个问题虽然有点胡搅蛮缠,但还真的很难一时间回答上来,不少同学都愣住了。
2、公然顶撞老师
众所周知,为人至孝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这几乎是一种共识。不过有一次孔夫子谈论到“孝道”,其中就涉及到了父母去世之后,子女应该守孝三年这件事。此时宰予又站起身子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都说父母去世后要守丧三年,这会不会太长了一些?三年的时间里一个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和外人也没有什么交往,礼仪等各方面都越发生疏,即便是3年里不听也不演奏音乐,对应的技巧也会生疏。”
他还破天荒地当场提出:“一年的时间即使把所有一整年的粮食吃完,那新的粮食也会成熟;用来烧火做饭的木材用完了,也都可以重新换一般了,所以为父母守孝只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听到宰予的这番言论就质问他:“别人都在毫无例外地为父母守丧三年,只有到你这里变成了一年,你真的忍心这样做吗?”没想到宰予立刻给出肯定的态度。
孔子继续说:“如果是一个正人君子,那么在守孝期间即便是吃到美食也会感觉到毫无滋味;即便是有机会听到动人的音乐,也根本不会从内心之中生出快乐;既然你觉得这样做非常心安,那就随便吧!”宰予说到这里就拜了一下,退出了学堂,孔圣人评价他不是个讲究仁义的君子。
3、孔子语出惊人
从上面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宰予这个人性格很古怪,喜欢特立独行,根据记载,他不止一次地顶撞过自己的老师。终于有一天,孔圣人对他忍无可忍,借机敲打了一下他,宰予虽然表面上心服口服,但安稳不几天就又像以前一样。
甚至到了学习的后半阶段,白天在屋子里睡觉,晚上到处乱跑找不到人,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让孔夫子难以容忍,于是脱口说出了一句:“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意思就是宰予这个人纨绔成性,根本就无法教导,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那种人。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孔子的这句话还是很重的。
后来孔圣人评价弟子宰予的这句话就流传了下来,至今都被很多老师引用。当一个老师遇到那种顽皮,不好好学习,在批评教育后还是不能改正的孩子,往往就会用“朽木不可雕也”来形容,逐渐这句话就成为了一句口头禅。不过宰予并不是朽木,实际上他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思想家,还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十三贤”之一。
如今的社会不同于孔夫子时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孩子们性格各异追求全面发展的今天,老师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因人而异,切不可一概而论,更不要经常使用“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来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安贫乐道的精神丰碑在春秋乱世的风云中,孔子弟子颜回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生存状态,为后世树立了一座超越物质的精神丰碑。这个被《论语·雍也》记载的经典场景,不仅成为儒家安贫...
颜回 孔子 2025-09-04 孔鲤:以血脉为纽带,铸就儒家传承的基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鲤的名字或许并不如其父孔子那般熠熠生辉,但他作为孔子独子、儒家思想传承的关键纽带,其人生价值与历史贡献却不容忽视。他以豁达的胸襟、默默的奉...
孔子 2025-09-01 孔子与微子:血脉相连的千年传承——论孔子是微子的十五世孙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孔子与微子,两位相隔数百年的历史人物,却因血脉的纽带紧密相连。孔子,这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的伟大思想家,竟是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纣王...
孔子 2025-08-29 孔子弑母:一场跨越千年的谣言与真相之辨“孔子弑母”这一骇人听闻的指控,在历史长河中如幽灵般若隐若现,却始终缺乏任何可靠史料支撑。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圣人之一,孔子的道德形象与这...
孔子 2025-08-29 师旷与孔子:春秋时代的双璧:音乐与哲学的对话在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上,师旷与孔子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在音乐与哲学的领域中熠熠生辉。尽管他们的职业路径与思想体系存在显著差异,但作为同时代的文化巨匠,他们的...
孔子 2025-08-28 李膺与老子的血脉之谜: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考辨东汉名士李膺因刚直不阿、力抗宦官闻名史册,其“天下模楷”的形象与道家始祖老子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却将两人强行关联——孔融十岁时曾以“孔子问礼于...
孔子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