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白起临死前,他到底说了什么话?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司马迁《史记》中的这段话,记录了秦国大将、战神白起(即武安君)的死亡经过。
那个他为之而战的国君,亲自下令赐剑让他自裁。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白起没想过反抗,尽管以他的实力,保自己一命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他不怕死,可是他却无法接受现实。他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被自己忠心耿耿对待的秦昭王赐死。他心寒呐!
临死前,白起问自己:"我做了什么得罪了上天,让我落到这个地步?"其实,白起心里很清楚,他不是得罪了上天,他只是不小心得罪了秦昭王,尽管,他的本意是好的,是为秦昭王着想,不愿意看到秦兵战败。奈何,忠言逆耳。
那天,秦昭王让刚刚病愈的白起去往前线,统帅秦军攻打赵国邯郸。彼时,秦军的部队已经损失了五个营。认真分析了形势之后,白起跟秦昭王说了自己的想法:"赵国的邯郸现在很难攻下,并且别的诸侯国的增援兵队就快要到了。诸侯国对秦国积怨已久。秦国获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但是自己的伤亡也过半,国内空虚。如果长途跋涉去攻打赵国的国都,赵国军队在里面顽强抵抗,诸侯国的援兵从外面攻击,肯定会打败我们。还是不要打了。"
白起的苦口婆心,并没有让秦昭王暂时冷静。秦昭王太想赢了,因此仍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白起去到邯郸战场,扭转乾坤。于是,不听白起的劝告,坚持下令让白起奔赴前线。
白起明知这样不可为,只好称病拒绝。他不是不愿意为秦昭王效力,只是局势摆在那儿,硬着头皮上也只能是凶多吉少。在家待着,说不定还能想出更好的计谋,改变局势。
后来,果然不出白起所料。尽管秦昭王调换了统帅秦军的大将,但是在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赶去邯郸支援后,秦军的损失伤亡还是很大。也许是想趁机让秦昭王回心转意,白起说道:"秦王不听我的话,现在怎么样了?"
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
但是,秦昭王听了这句话后十分生气。
只能说白起的情商不太高,好心办坏事。他的本意是好的,希望秦昭王就此作罢,不要一错再错,但是这话听在秦昭王耳朵里,就像是在讽刺自己没有眼光和远见。
这个时候,君臣之间其实已经有嫌隙了。
让白起和秦昭王关系更加紧张的,是白起被贬出咸阳。白起出西门十里后,有大臣对秦昭王说,白起看起来有怨气、不服气。这时,秦昭王会如何想?之前,秦昭王可能只是生气,贬白起一下出出气,气消了还把白起叫回来。但是,如今白起心生怨气,记恨自己,会不会就此背叛自己?万一他投靠别国,以他的军事才能,秦国被灭都不是没有可能。因此,秦昭王觉得还是赐死白起最妥。
可能是白起功劳太高,引起了同僚的嫉妒吧,于是同僚才在秦王面前如此诋毁他。
临死前,白起说自己是因为坑杀大量降卒才遭此报应,明显是用结果推断原因,自欺欺人。现实是,秦昭王不再信任他,而白起,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他宁愿认为,自己的死是自己杀人太多的报应。因此,白起说的自己的死因其实并不可信。
由此可见,好好沟通的重要性。其实,秦军邯郸战败后,白起完全不用说那句"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自己就会反思。但是,他一说,反而激起了秦王的逆反心理,觉得邯郸这一仗一定要打赢,证明自己是对的,白起是错的。
此外,哪怕不愿意去前线,态度也可以软和些,多多跟秦王聊聊天,谈谈战事,引用一些以前战争的例子来说明。而不是一倔到底,称病在家就是不动,秦王也不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是在谋划更好的战略,还是对自己这个国君有意见。
我有个闺蜜也想白起一样傻,每次吵架,她都说要离婚来气他老公,气消后也不解释,结果她老公信以为真,赶紧转移财产……
希望大家都能有白起的高实力,同时也拥有白起不具备的高情商,这样,才不会重演白起的悲剧。
白起作为战国时期秦国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其军事生涯与秦国的崛起轨迹高度重合。从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魏韩联军,到鄢郢之战焚毁楚国宗庙,再到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卒,白...
秦始皇陵 白起 2025-09-04 霍去病与白起:跨越时空的战神之辩在中国军事史上,霍去病与白起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分别以“闪电战神”与“杀神”的威名震撼后世。若以军事成就、战术创新、历史影响为坐标,二者虽分属不同时代,却可展开...
白起 霍去病 2025-08-27 王龁与白起:秦国军中的双璧与权力博弈在战国末期秦国的军事版图中,王龁与白起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将领。他们既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又在权力漩涡中暗自角力,共同书写了秦国统一进程中的关键篇章。一、战场上的黄...
白起 王龁 2025-08-19 郭开:以谗言为刃的“战国第一猛将”在战国名将如云的史册中,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论“战绩”之震撼、手段之狠辣,赵国佞臣郭开却以另类方式被后世戏称为“战国第一猛将”。他未领一兵...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8-05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考辨:白起以弱胜强的军事密码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洛阳龙门),秦将白起以12万秦军对阵魏韩24万联军,最终斩首24万、俘虏主将公孙喜,彻底扫平秦国东进中原的障碍。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白起“...
白起 2025-08-01 伊阙之战:二十四万将士的血色黎明——解析战国规模歼灭战的代价与影响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一场载入史册的歼灭战在此爆发。秦将白起以十余万兵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斩首数量创下战国时期新纪录。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
白起 2025-07-31 赵奢为何未入战国四大名将之列?战国时期,名将辈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同样战功...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7-25 白起一生斩首多少人:血色数字背后的战争逻辑与历史争议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以“战神”之名威震六国,其军事生涯中斩首敌军的数量之巨,堪称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记载,白起指挥的战役中,仅明确...
白起 2025-07-17 白起若置身三国:战神之姿能否续写不败传奇?在中国冷兵器战争史上,白起以“人屠”之名成为战国军事的巅峰符号。他一生征战37年,斩敌百万,创造了长平之战45万赵军全歼的冷兵器时代纪录。若将这位“战神”置于三...
白起 2025-07-08 鄢郢之战:三十万生灵的悲歌与楚国盛衰的转折点公元前279年至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深入楚境,以决水攻城之策攻破鄢城,继而焚毁郢都,这场战役彻底改写了战国格局。史书记载的“鄢城百姓淹死数十万”与“楚国死者...
白起 2025-07-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