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唐代李建成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真像网上说的那样,强过李世民百倍?
公元626年,唐代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因为玄武门事变的发生,身为秦王的李世民,成功干掉了自己的大哥,继而逼迫自己老爹让位给自己,成了唐代的第二位皇帝。而原本作为太子的李建成,则是死在了这场政变当中,成了历史上的一个悲剧。

然而近年来,网上流传了很多有关李建成的文章。在这些文章当中,李建成被描述成一个十分英明神武的形象,似乎要比李世民厉害得多。更有很多人说,如果李建成做皇帝的话,那么李建成领导的唐代,将会比李世民领导的唐代更加强大。
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还得先还原一下李建成的真实形象。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公元589年,李建成出生。这一年,恰好正是隋朝南下灭陈,一统天下的那一年。在李建成出生这一年,他爹李渊还是一个普通的隋朝年轻干部,刚刚24岁。因为李家是隋朝有名的世家大族,而当时在位的隋文帝杨坚,又恰好是李渊的姨夫。所以这时的李渊,仕途也就显得一帆风顺。
作为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有着很重要的身份。就算一直天下太平,李渊当不成皇帝,那李建成将来作为嫡长子,同样可以继承李渊唐国公的爵位,位列隋朝的高层贵族之列。
在李建成九岁那年,李渊和自己的发妻窦氏,又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李世民。对于小时候的李建成来说,李世民就是一个小弟弟而已。因为两人相差了九岁,李建成又是长兄。所以在李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身份,是截然不同的。
也正是因为年龄的差距,让两人后来的处境,同样是天差地别。

此后又过了很多年,李建成逐渐长大成人,开始独挡一面。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因为李渊有一段时间表现得过于张扬,引来了隋炀帝杨广的猜疑,导致后来李渊不得不靠自污的手段保命。虽然表面上进行自污,但在暗地里,李渊还是希望能够更多地去结交各地的士族,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所以,从这时候开始,李渊对自己两个儿子的定位,就开始有差别了。
年纪更大的李建成,被李渊委以重任,代表他去和各地的士族接触,代替他去笼络这些士族。而李世民则是一直被李渊带在身边,帮李渊秘密训练大军,学习如何打仗。而这种定位的差别,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也从根本上让两人的命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大业十三年,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的李渊,决定正式起兵。但在正式起兵之前,李渊还得让远在河东郡的李建成带着家眷逃回太原。因为李渊在太原活动的时候,除了李世民之外,几乎所有李家人都在河东郡的李家祖宅生活。在这次逃亡过程中,李建成虽然带着李元吉等几个李家人逃到了太原,但还是有很多李家人,不幸被捕。比如当时李渊唯一的一个庶子李智云,便因此被杀。
到了太原之后,李渊当即对李建成委以重任,命李建成领兵进攻西河,同时让李世民给他打下手。在进攻西河途中,李建成令行禁止,不但很快便带兵拿下了西河,而且还将原本松散的大军,借着这个机会好好训练了一番,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
拿下西河之后,李渊又亲自率领主力,直接一路向长安进攻。在从太原攻向长安的路上,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有不俗的表现。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功劳存在争议,无法认定到底属于李建成还是李世民。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在父子三人的同心协力之下,李渊很快率军,进入关中,然后攻下了长安。再之后,李渊迅速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一跃成为整个天下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但因为当时杨广还活着,李渊为了得到那些忠于杨家的士族的支持,只能暂时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自立为大丞相。直到大业十四年,随着杨广在江都政变当中,被麾下禁军杀死,李渊才逼迫杨侑禅位给自己,正式登基做了皇帝。
在这段时间里,李建成一直表现得十分出色。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两个弱点。
第一,李建成是嫡长子,在李渊登基之后,李建成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子。但太子这个身份,却恰好有成了妨碍李建成领兵的巨大障碍。身为太子,个人安全是很重要的,不可能轻易领兵出战。相比之下,李世民只是一个秦王,在这方面的约束要少很多。
第二,因为早年的时候,李渊一直把李世民带在身边,让李世民去秘密负责军务。所以这就导致了李渊麾下最精锐的大军,都是由李世民执掌的,都是李世民的嫡系人马。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甲军,就是李世民的直属大军。掌握这支直属大军的李世民,可以完成很多高难度战术。反观李建成,则不具备这个条件。
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李渊对两人的安排,再次变得截然不同。
李世民这边,武德元年打薛举,武德二年打刘武周,武德三年和武德四年,打王世充和窦建德。尤其是打窦建德的时候,李世民凭借麾下三千玄甲军,硬是击败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创造了一个古代战争史上的神话。在这一战之后,李世民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甚至需要李渊主动为他创造一个叫做‘天策上将’的官职。

而在李世民横扫天下的时候,李建成其实也没闲着。武德元年,李建成基本上呆在京城,帮助李渊稳定内政。武德二年,出去平定了一次关中地区的农民军叛乱,然后奉命接收河西地区。武德三年,李建成镇守蒲州,防备突厥。武德四年,李建成又率兵去平定了一下稽胡叛乱,大胜而回。
从李建成的这些战绩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建成打的这几场仗,相对来说都比较安全。这也是李渊出于保护他的目的,才会如此选择。相比之下,李世民的敌人,则都是极为强大的割据势力,都是那种决定天下归属的强敌。
而在这几年的仗打完之后,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原本按照李渊的想法,是让李建成这个太子,去打一些相对安全的战争,只要树立威信即可。至于那些硬仗,则是交给其他李家宗室去打。但问题是,除了李世民之外,其他李家宗室几乎都是软蛋,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个李世民。这就导致了李世民在军中异军突起,地位陡然提升的情况开始出现。
尤其是李世民击败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功劳已经达到封无可封的地步。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足以对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产生威胁了。李渊作为皇帝,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接下来,李渊开始有意识地限制李世民的兵权,不希望李世民再有所提升。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生,彻底破坏了李渊的安排。
就在这之后不久,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忽然再次起兵。靠着当年窦建德的声望,再加上刘黑闼本人确实十分能打,刘黑闼很快收复了窦建德原本所有的地盘。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渊出于限制李世民的目的,并没有派李世民上场,而是派其他李家宗室去镇压刘黑闼。结果几个回合之后,刘黑闼一路过关斩将,打得唐军大败,已经到了可以阻挡唐代一统天下的地步。
到了这个时候,李渊也没了办法,只能派李世民上场。李世民上场之后,再次发挥了强大的战争天分,顺利击败了刘黑闼。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之前曾被李渊打压过的李世民,也长了个心眼,开始在军中大肆安插自己的人手。等到这一战结束之后,整个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已经遍布李世民的心腹。

被李世民击败之后,刘黑闼并没有被李世民抓住,而是逃往突厥。在突厥支持下,不久之后,刘黑闼便卷土重来,再次占领了大量的地盘。这一次,李渊是打死都不敢再让李世民领兵。而李建成则是在麾下谋士魏征的建议之下,主动请战,李渊也欣然允诺。
不得不说,李建成领兵打仗的本事,确实也很强。到了山东之后,李建成采取了和李世民截然相反的策略,一方面主动进攻刘黑闼,另一方面积极联络当地的士族。在李建成软硬兼施的策略之下,刘黑闼很快便再次战败,最后被自己的麾下反叛杀死。
此后,虽然南方还是一些战事,但唐代一统天下的大势,已经再也无法阻挡了。所以从这时开始,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都没有参与南方的战事。武德七年,突厥前来进犯,两人都曾短暂率兵在边境驻扎防御,然后又回到了京城。

从这段历史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早年的经历,让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思想。李世民更喜欢依靠大军,而李建成则更喜欢联系士族,或者那些归降唐代的封疆大吏。但从整体上来看,两人其实旗鼓相当。正是因为两人势力可以相互抗衡,所以在打败了刘黑闼之后,两人的夺嫡之战,也就正式拉开了帷幕。
最开始的时候,两人的斗争还较为隐晦。但是到了武德七年的时候,李建成因为李世民的天策府内拥有很多护卫,担心自己太子府的防卫力量不足,私下增加太子卫队。而这件事,最后却被李世民抓住,继而做了一个局,逼迫李建成的下属谋反,将谋反的帽子扣到了李建成的头上。事后李渊虽然察觉到真相,对两人各打五十大板。但这件事之后,兄弟二人也就彻底撕破了脸。

此后,两人展开了全方面的斗争。在这场斗争当中,李建成依靠着传统关陇士族的支持,再加上李渊本来就不想换太子,所以在京城内逐渐占据了上风。然而李世民却依然十分顽强,不管李建成如何努力,都无法将李世民彻底打倒。后来李建成甚至动了杀心,想要直接杀掉李世民,但惋惜未能成功。
在李建成的步步紧逼之下,李世民眼见李渊拉偏架,士族们又不支持自己,李建成甚至还打算直接杀了自己。在这些逼迫之下,李世民终于决定,铤而走险,策划一场政变,直接解决所有问题。
武德九年,六月初,恰逢突厥进犯的消息传来。因为李建成和李世民争斗得厉害,李渊也不愿让他们再领兵,而是让老三李元吉领兵。但李元吉其实也是李建成的人,所以李元吉便和李建成商量,企图在率兵出征之前,让李世民前来送行,趁机杀了李世民。这个消息,被太子府内的奸细泄露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终于决定,抢先下手,先干掉李建成再说。
六月初三,深夜,李世民入宫,向李渊打了小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与李渊的后宫有染。李渊一听,顿时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让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明天一早入宫对质。
在接到命令之后,李建成虽然也担心李世民会对自己下手,但想到宫内守卫的将军常何,是自己的人,所以也就大胆前往。但李建成万万没想到的是,常何其实已经被李世民暗中收买。第二天清晨,李建成入宫之际,途径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忽然率领亲兵杀出,最后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再之后,李世民顺手接管了整个长安城,逼迫李渊禅位给自己。与此同时,李世民掌权之后,将李建成的几个儿子,尽数斩杀,但李建成的几个女儿,都被李世民放过。

以上这些,就是李建成真实的一生。
从李建成一生的经历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建成确实是一个很卓越的人才,但要说他远比李世民更强,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两人擅长的地方不一样,李世民更擅长冷酷手腕,而李建成则相对温和怀柔,善于和士族们打交道。两人的这些差异,也决定了两人最后的命运。
而从两人的战绩来看,李建成很卓越,这不假,但他在打仗方面,确实要比李世民逊色一些。
至于李建成最后的结局,这恐怕就只能怪李渊了。如果不是李渊以和稀泥的方式解决问题,恐怕两人也不至于走到最后血溅玄武门的那一步。提起底,这其实都是李渊的错。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核心将领,侯君集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既以“灭两国”的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因谋反罪被处决,成为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之一。其军事才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贞观末局的权谋博弈:李世民为何放武则天一条生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长安城翠微宫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奄奄一息。面对26岁的才人武则天,这位以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铁血帝王,最终选择放她一条生路。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史笔遮掩下的真相:李世民真实死因考辨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深夜,长安城翠微宫含风殿内,五十二岁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剧烈喘息中溘然长逝。这位开创贞观盛世的千古一帝,其死因在《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玄武门之变:李渊为何未能阻拦李世民弑兄戮弟?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下,秦王李世民率部伏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亲手射杀兄长,随后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这场震惊天下的政变背后,李渊的被动...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07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选择铤而走险?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射杀太子李建成,两个月后登基称帝,开启贞观之治。然而,这位以“礼贤下士、宽厚仁德”著称的明君,却在即位次年遭遇了开国功臣罗艺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11-06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功高震主与制度桎梏:李渊对李世民复杂态度的深层剖析在隋末乱世中,李渊父子以雷霆之势终结了三百余年的分裂,但唐朝开国史却因玄武门之变的血腥而蒙上阴影。李世民以"天策上将"之姿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