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吕蒙和关羽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蒙为何不受欢迎?其实,与关羽之死关系不大。
三国时期,吕蒙出身草根,但凭借过人的天赋,与发奋勤学的精神,很快成为东吴名将,得到孙权、周瑜、鲁肃等认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白衣渡江”等典故讲的就是吕蒙。
纵观吕蒙一生,对孙权非常忠心,士别三日的勤奋读书,策划攻打荆州的智与勇,可以说忠、勤、智、勇全都具备,无疑是古今罕见的名将,但一直以来吕蒙却不太受到欢迎,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关羽是最受欢迎的历史人物之一,而吕蒙偷袭荆州导致关羽被杀,是不是吕蒙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呢?
刘备借荆州由来
所谓刘备借荆州,其实就是借的荆州南郡。当时,荆州一共有七郡,即为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而荆州七郡在赤壁之战后由三家瓜分。
赤壁之战后,曹操向北撤退,退出了荆州部分地区,占据荆州北部的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三郡,再加长江北的江夏一部分,孙权占据江夏南部。随后,孙权发动南郡之战,一举夺取了南郡,刘备顺势占据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四郡。南郡之战后,刘备分得南郡南岸地,后来孙权为了避免战线过长,也希望刘备抵挡曹操,于是在刘备请求下,就将南郡治所江陵让出,这就是“借荆州”的由来。
215年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孙权就索要荆州,刘备称等到夺取凉州后再归还。但孙权等不及了,直接派吕蒙率军2万前去攻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这时曹操发兵汉中,蜀魏汉中之战一触即发,于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刘备就与孙权和谈,最终达成中分荆州的协议,即双方以湘水为界,江夏郡、桂阳郡、长沙郡归孙权,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归刘备,其他地方还属于曹操。
按理说,刘备欠孙权的地盘,只有南郡治所江陵,孙权夺取了长沙、桂阳两郡,也拿到了不少利息,因此之后只要双方在南郡问题上达成和解,那么荆州归属矛盾就解决了。但吕蒙不这么看,他的一念之差破坏了吴蜀联盟。
关羽之死与吕蒙
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结成联盟,双方共同抵抗强魏。按照吴蜀规划,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打破曹操的长江防线,从而挺进中原,孙权北上攻打徐州,两路合击曹操,让他首尾不能相顾。但这时一个关键人物去世了,这就是老好人、坚持吴蜀联盟的鲁肃。
原本鲁肃辖区与关羽江陵毗邻,两人相安无事,鲁肃认为曹操雄踞北方,吴蜀应当互相帮助,不能因一些利益争夺影响大局。但当时吕蒙就很不认同,曾向孙权献上密计,大意有三层:一是刘备关羽狡诈无比,以后必然会攻打东吴,现在应该趁机攻打;二是只要守好长江,我向前占据襄阳,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关羽帮忙抵挡曹操;三是攻打徐州劳而无功,不如攻取关羽,占据全部长江流域,形势就会更加壮大。孙权深以为然,不久鲁肃去世,孙权就以吕蒙代替鲁肃为都督。
襄樊之战爆发后,吕蒙再一次上书孙权,认为“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关羽)”。于是,襄樊之战时吕蒙背后出兵,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隐蔽和诡密,突然袭击了荆州蜀控区,夺得荆州南郡、武陵郡、零陵郡三郡,并导致关羽败走麦城被杀。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到底是吕蒙杀了关羽,还是孙权指示杀了关羽?毋庸置疑,肯定是孙权下的命令,即所谓的“羽至即斩”,吕蒙还不够资格也不敢私自下令斩杀关羽。
可以说,襄樊之战中孙权偷袭荆州,破坏吴蜀联盟,罪魁祸首是吕蒙。至于关羽之死,吕蒙是起因,但真正凶手是孙权,因为原本完全可以“擒而不杀”。
吕蒙的三大罪状
在东方文化传统中,不宣而战不是罪过,但师出无名的不宣而战,攻打正统的不宣而战,攻打盟友、破坏联盟的不宣而战,这就难为世人接受了。
首先,孔子云“名不正,言不顺”,古代正式出兵都讲究师出有名,但孙权偷袭荆州属于师出无名。刘备借荆州,借的只是荆州南郡,之前孙权已经取得长沙、桂阳,也算是得到了一些利息。就算明知刘备不会轻易交还南郡,但在吴蜀联盟、合力攻曹的关键时刻偷袭荆州,孙权也应当暂时忍耐。吕蒙建议偷袭荆州,完全是利益熏心,根本没有让人信服的出师理由。三国时期,蜀国每次出兵往往都以“恢复汉室”与“讨贼”为名,曹魏是以汉献帝名义讨伐不臣,孙权攻打曹操也是“讨贼”名义,但偷袭荆州却师出无名。
其次,刘备自诩汉家正统,这也得到历代统治者的认可,原因在于没有统治者希望后代像汉献帝那样,或者希望有人推翻后代统治。因此,刘备政权的“名”很正,吕蒙偷袭荆州自然要受到非议。其实,如果孙权最终一统中国,那么还有机会书写历史,可以用各种笔法修饰攻打正统的行为,但东吴偏居一隅,保守偏安不思进取,后来还因为偷袭荆州一事引发导致吴蜀两国衰落的战争,因此作为罪魁祸首的吕蒙,还怎么让人喜欢呢?
第三,当时天下形势明朗,曹操一家独大,吴蜀两国合力才会具有一定优势。按照正常思维,老二与老三都不能单独与老大联手,更不能互相内耗,否则都可能让老大获益,因此保持吴蜀联盟的稳固在当时极为重要。
但吕蒙在襄樊之战的关键时刻偷袭荆州,直接破坏吴蜀联盟,导致后来刘备怒而发兵攻吴,尽管刘备兵败夷陵之战,但实际上是吴国损失也很大,这是吴蜀两国衰落的转折点,曹操这位老大坐山观虎斗,坐观老二老三实力削弱。与此同时,吕蒙显然没有鲁肃的眼光,只看到眼前小利,认为偷袭荆州可以实现孙权“全据长江”的宿愿,可以构筑一条“牢不可破”的长江防线,但事实证明他目光短浅,夷陵之战后蜀国损失惨重,没有蜀国的牵制,东吴一度非常辛苦的独自面对魏国;蜀国灭亡之后,没有了蜀国牵制,东吴也很快被灭亡。
刘备去世之后,如果不是诸葛亮眼光长远,主动再与吴国结盟的话,那么吴蜀二国处于战争状态,那么在魏蜀两国攻打下的吴国会怎样?答案显而易见,魏国攻打长江防线,蜀国从侧后方攻吴,估计吴国会亡于孙权时。
可以说,偷袭荆州的连锁结果,吕蒙没有考虑清楚,至少不如鲁肃看得清楚。如果刘备的报复不那么鲁莽,如果蜀国坚持不再与吴国结盟.......吴国都将陷入危险境地。由此也可见,吕蒙有小智,却没有大智。
与关羽、甘宁、太史慈等相比,吕蒙虽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励志典故,但他的行为不太符合传统价值观,偷袭荆州是高明的战术却是愚蠢的战略,自然也就很难得到世人的欢迎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等
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傲世群雄的武圣 为何独敬“三姓家奴”吕布?在三国武将的星空中,关羽始终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他以“万人敌”的武勇威震华夏,却也因“善待士卒而轻士大夫”的傲慢性格饱受争议——无论是马超、黄忠等同僚,还是曹仁...
马超 关羽 2025-09-30 吕蒙与孙权:君臣相得的典范与一场未解的死亡谜题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吕蒙之死:历史真相与阴谋论的博弈公元219年,东吴名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奇袭荆州,斩杀关羽、定鼎南郡,成就三国史上经典战例。然而,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却在次年骤然离世,民间关于其死因的猜测与阴谋...
关羽 吕蒙 2025-09-29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爵位之辨:诸葛亮、张飞封乡侯与关羽封亭侯的深层逻辑在蜀汉政权中,诸葛亮封武乡侯、张飞封西乡侯,而关羽仅获汉寿亭侯的爵位,这一差异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含东汉末年爵位制度的严格规范与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从爵位等级、军...
关羽 诸葛亮 2025-09-29 麦城余烬:关羽败亡后部将的命运分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关羽在麦城突围时仅剩十余骑,这位曾威震华夏的“万人敌”最终被潘璋部将马忠擒获,与长子关平同殒临沮。这场溃败不仅终结了蜀汉在荆州的统治...
关羽 2025-09-29 自保与守土的平衡:关羽保荆州的三重策略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却在三个月后因后方失守败走麦城。这场战役的转折点,暴露了关羽在战略、外交与人事上的多重失误。若想在自保...
关羽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