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承前启后的漆器的时代。宋代的漆器制造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剔红、堆红、戗金、螺钿、填漆、描金、犀皮等等工艺各争所长。
剔红、戗金等崭新工艺的繁盛,足以说明宋代的漆器制造是一座高峰。而“剔红”工艺,无疑是宋代漆器对中国做出的最大贡献,它的出现使漆器迈向更精湛的艺术境界。宋代漆器工艺发展的最大一个突出成就是雕漆的兴起。
据文献记载,唐代已有雕漆,遗憾的是至今并未见到唐代的雕漆实物。宋代雕漆是迄今所见到的最早的雕漆作品。历代文人对宋代的雕漆著录颇多,极尽推崇与赞誉。
雕漆的制作方法是,在已做好的木胎或金银胎上层层髹漆,待达到一定的厚度时,再按所需图案雕刻出花纹,其纹饰具有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的浮雕效果。因其所雕漆色不同,雕漆又分为剔红、剔黄、剔黑、剔彩、剔犀等若干品种。宋代雕漆之中最著名的就是剔红。宋代剔红漆器是中国漆器的巅峰,除了剔红,宋代雕漆还有剔黑、剔犀等,足证宋代雕漆业的繁盛。
剔黑,即用黑漆堆积,然后剔刻花纹的做法,又称雕黑漆。分为纯黑剔黑,朱地剔黑,朱锦地剔黑,黄地剔黑,黄锦地剔黑,绿地剔黑,绿锦地剔黑等多种。在中国尚未发现宋代剔黑漆器,但日本文化厅收藏有宋代剔黑婴戏图盘。盘内外髹黑漆,盘内雕楼阁3重,刻画的是中秋之夜的景色。盘内外壁雕有各种花卉。此盘髹漆较薄,花纹雕刻不深,全盘高低一致,尚有唐代雕漆有如印板的遗意,其风格和元代雕漆不同,而与宋代醉翁亭雕漆盘相似。因此,剔黑婴戏图盘至晚也应是一件南宋时期的制品。
元人孔克齐在《至正直记》“故宋剔红”中写道:“故宋坚好剔红、堆红等小柈香金箸瓶,或有以金柈底而后加漆者,今世尚存,重者是也。或银、或铜、或锡。”
明人曹昭与王佐也在《新增格古要论》“剔红”中指出:“宋朝内府中物,多是金银作素(内胎)者。”宋代的雕红漆器重量相对较重,因为许多胎很多都是金银等贵重金属制造。宋代的雕红漆器雕法精湛,令明清两代学者、收藏家赞美不已。
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雕刻精妙者,以宋为贵。俗子辄论金银胎,最为可笑。盖其妙处在刀法圆熟,藏锋不露,用朱极鲜,漆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鸟兽,皆俨若图画,为绝佳耳!元时张成、杨茂二家,亦以此技擅名一时;国朝果园厂所制,刀法视宋尚隔一筹。”
明人黄大成在《髹饰录》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又有无锦文者,其像旁刀迹见黑线者极精巧。”明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写道:“宋人雕红漆器如宫中用盒,多以金银为胎,以朱漆厚堆,至数十层、百层,始刻人物楼台花草等象。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图画。”
明人张应文在《清秘藏》中写道:“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峰不露,用朱及鲜,漆极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
清人谢堃在《金玉琐碎》中写道:“宋有雕漆盘盒等物,刀入三层,书画极工。竟有以黄金为胎者,盖大内物也。民间有银胎、灰胎,亦无不精妙。”清人邓之诚在《骨董续记》中写道:“袁珏生侍讲藏宋雕漆小盒,径不及寸,金底,上刻云龙,鳞鬣筋肉,骨角爪牙,夭矫飞动,宛若生成。平生所见雕漆,此为第一,迥非明代漆器可比。”
剔犀俗称“枣儿犀”,北京、山西又称其为“云雕”,日本则称之为“屈轮”。剔犀漆器在宋、金时期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剔犀漆器是用两色或二色漆,一般情况下都是两种色漆,在胎骨上先用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积成一个厚度,再换另一种颜色漆刷若干道,有规律地使两种色层达到一定厚度,然后用刀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在刀口的断面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灿然成纹,取得比纯色雕漆更富于变化的装饰效果。剔犀虽属雕漆范围,但是不雕山水、人物、花鸟、虫鱼,而是以雕刻线条简练、流畅、大方的“云纹”为主。
剔彩是雕漆的一个品种。剔彩漆器就是在漆器的制作过程中,用不同颜色的漆,分层漆上去,每层若干道,使各色都有一个相当的厚度,然后用刀雕刻花纹。剔彩的漆色一般有红、黄、绿、紫、黑等色,需要表现某种色漆时,便剔去在它以上的漆层,使之显露出来,并在它的上面刻花纹,最终使一器之上显露出各个漆层的颜色,达到五彩斑斓的效果。所谓红花、绿叶、紫枝、黄果、彩云、黑石等,就是用这种方法刻出来的。
明代宣德漆器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成功地制作了剔彩漆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剔彩漆器便是宣德剔彩檎双鹂大捧盒。剔彩自宣德时期出现以后,到了嘉靖时期才又大规模地出现,传世品较多。
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 燕昭王:战国乱世中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燕昭王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用人艺术,将濒临崩溃的燕国推向鼎盛,成为战国史上最具争议性与启示性的君主之一。从即位前的流亡经...
启 2025-09-03 薄皇后与汉景帝:一场被权力裹挟的婚姻悲剧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景帝刘启与薄皇后的婚姻堪称一场充满无奈与悲剧色彩的政治联姻。这段关系不仅折射出皇室婚姻背后的权力博弈,更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
刘启 启 2025-09-03 宋国的祖先为什么是武丁:从甲骨卜辞到历史叙事的千年纠葛在商周历史的长河中,宋国的起源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传统史书将宋国开国之君微子启视为殷商后裔的代表,认为周武王灭商后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纣王兄长微子启于...
启 武丁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