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太史慈和孙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此排名虽说是民间杜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国名将在读者心中的受欢迎程度。东吴名将太史慈既然位列其中,亦足见其分量不轻。但令人疑惑的是,这样一位难得的名将,自归附孙氏后,似乎就“泯然众人矣”了。
据《三国志·太史慈传》记载,太史慈投降后不久,其故主扬州牧刘繇病逝,这个时间大概在建安二年(197)。须知,太史慈病逝于建安十一年(206),可见他归顺孙氏已有十年左右。这十年,正是孙氏一族的高速发展阶段,值此期间,江东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将领,无论是程普、周瑜这样的元老;还是孙权提拔的鲁肃、吕蒙,亦或是几经辗转才加入的甘宁,皆曾大放异彩。
反观昔日威名赫赫、与孔融、刘备都有过交集的太史慈,却“销声匿迹”,几乎看不到他参与江东的重大战役。那么,太史慈究竟去哪了呢?
上图_ 太史慈(166年-206年)
一、太史慈在江东的定位
于《三国志》所见,与太史慈并列一传的是扬州牧刘繇与交州土豪士燮。魏蜀两国也有类似的情况,《蜀志》中有刘璋,《魏志》中最多,有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张鲁、张燕等汉末群雄。且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魏蜀吴三书中的排名还十分靠前。
这些被曹、刘、孙三家解决掉的诸侯、军阀,即统称为“驱除人物”,如项羽之于刘邦、公孙述之于刘秀。据《新唐书·陈子昂传》记载:“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简言之,为了宣扬自身的合法性,政权创立者往往要抓几个典型树立其权威,以示其煌煌功业。
刘繇与士燮,确实是孙氏或明或暗解决掉的割据军阀;只是,已经投降的太史慈,为何也被陈寿列入到“驱除列传”中了呢?
这便涉及到了太史慈在江东的“定位”问题。实际上,他更多是作为“刘繇旧部”而存在的。
上图_ 青州、徐州
二、刘繇集团的政治遗产
东汉末年,袁术横跨江淮地区,并有进图徐州、扬州之心。他一边与徐州地界上的吕布、臧霸联合,一边又答应了孙策的请求,允许他渡江攻取江东。彼时,朝廷正式任命的扬州牧刘繇因扬州治所寿春为袁术所据,不得不渡江发展,以豫章郡为根据地,屯兵曲阿。如此一来,孙策与刘繇的斗争便不可避免了。
刘繇、刘岱为太尉刘宠之侄,兄弟二人此前虽未曾担任过高官,却深谙养名之道。刘繇“藻厉名行,好尚臧否”,是名士圈子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正因如此,董卓、李傕等人把持朝政时,才会赏拔刘表、刘繇这样“幽滞之士”。刘繇“潜在淮浦”,深得江淮士人敬重,故而在担任扬州牧后,包括太史慈等人在内的流寓士族纷纷前往归附,形成了一个以刘繇为核心的政治集团。
刘繇赴任后,意识到袁术、孙策乃是将来之敌,便驱逐了吴景(孙策舅)与孙贲(孙策兄)两人。但可惜的是,刘繇割据时日尚短,未能得到江东本地大族的支持,以至于他没有强大武力手段来约束自己的部下。时有徐州旧将“彭城相薛礼、下邳相丹阳笮融,依繇为盟主”,后笮融杀朱皓、薛礼,引起刘繇大怒,遂引兵攻之。岂料命运弄人,在解决掉了背信弃义的笮融后,刘繇也随之病逝。
趁此机会,孙策迅速攻占丹阳、会稽、吴郡等地,成功割据江东。能在短时间内能够由此成就,小霸王孙策所用之手段不可谓不迅猛、酷烈,以致不少江东英豪都惨遭其诛戮。再加上袁术称帝,被视为袁术旧部的孙氏一族,也难免背负“篡逆”恶名。这样一来,非但江东大族不愿与之合作,就连寄寓在此的江淮名士,也很少主动来投。
上图_ 袁术(?-199年),字公路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孙策不仅主动与袁术断绝往来,试图摆脱“袁术附逆”的形象;还主动向许都遣使贡奉,以明确其汉室旧臣的身份。彼时,曹操忙于中原战事,无暇顾及江东,见孙策如此“上道”,就干脆承认了孙策的身份,并擢升其为讨逆将军、吴侯。紧接着,孙策又打起了刘繇旧部的主意。
刘繇为汉室宗亲,又是名正言顺的扬州牧,其在曲阿时,“值中国丧乱,士友多南奔,繇携接收养与同优剧,甚得名称”。可见,刘繇在江淮名士心中拥有强大声望;故孙策想要对流寓名士示好,自然要善待刘繇旧部,通过继承刘繇政治遗产的手段,经营孙氏一族的名声。
由材料一可知,孙策对刘繇、笮融旧部颇为宽容,有意拉拢他们,并成功得到了刘繇旧部的支持;材料二中,孙策主动安葬刘繇,带回其遗孤;孙权执政后,亦对刘繇之子刘基多有赏拔,可见孙氏一族有意宣扬其政权的合法性;材料三中,为得到太史慈效忠,孙策放低姿态,与之“推心置腹”,甚至为自己曾攻打过刘繇做出“反省”。而随着太史慈的服软,也意味着以他为代表的刘繇旧部倒向了孙氏。
三、太史慈对江东的作用
太史慈归附孙氏后,被擢升为建昌都尉,以海昏为治,统辖下六县(海昏、建昌、新吴、吴平、上蔡、永修)。彼时的太史慈,正如同初归曹操的臧霸,两人虽名义上属孙、曹管辖,但仍在自己的地盘上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属于半独立状态。当然,他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职责。
臧霸都督青、徐二州,率领泰山诸将屯兵于青、兖、徐三州交界的琅琊,与割据青州的袁绍长子袁谭相持,就自然替曹操守住了兖州北大门。同理,太史慈担任建昌都尉,亦有替孙氏镇抚山越、流寇之用。据陈建梅考证,建昌都尉即东吴名将蒋钦后来担任的(豫章郡)西部都尉。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魏武帝
建安初年,孙氏虽据有豫章郡,但鄱阳、庐陵等地皆未服从,实为孙氏统治不达之处。在此情形之下,孙氏令太史慈携刘繇旧部镇守豫章西部,不仅成功继承了刘繇的政治遗产,完美解决了刘繇旧部的安置问题;也能利用太史慈的武力,以防止豫州边郡的山民与流寇趁机作乱。
据《三国志·太史慈传》记载:“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策于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并督诸将拒磐。”又据《三国志·黄忠传》记载:“荆州牧刘表以(黄忠)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湘赣古道是连接豫章与长沙的常用交通要道。孙坚任长沙太守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孙坚即越境救之”,说明在汉代时,湘赣古道是可以通行的,所以刘磐、黄忠屯兵长沙攸县时,便可从此道而出,劫掠宜春、上蔡、艾县等地。考虑到太史慈的勇猛,孙权“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
上图_ 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
但也仅限于此。太史慈不是孙氏一族的元从心腹,也非享有盛名的流寓名士。他的身上,早已打上了“刘繇旧部”的标签,因为这个出身,孙策、孙权虽然对他非常重视,将豫州西南部的边防重任交给他,却也不会完全信任他。
其本传有云:“策初遣慈也,议者纷纭,谓慈未可信,或云华子鱼州里也,恐留彼筹策,或疑慈西讬黄祖,假路还北,多言遣之非计。”太史慈归附孙氏后,不少人仍对他采取怀疑态度;即便是孙策、孙权,也只能采取谨慎、保守的态度对待太史慈。
更何况,孙氏给予其“半独立”地位,已成功达到了笼络、安抚刘繇旧部与宣扬其政权合法性的目的;并不需要太史慈的武力为其开疆拓土。这就导致了太史慈在归顺孙氏后,便很难再有大的作为,以至于他临终前感慨道:“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参考资料:
[1]陈寿撰,裴松之注 《三国志》
[2]田余庆 《秦汉魏晋史探微》
[3]陈建梅 《“西部都尉”考》
[4]陈晨 《“建昌都尉”考》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孙权与吕蒙的君臣关系堪称东吴政权稳固的基石。吕蒙从一介武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孙权则以识人之明与用人之度成就其霸业,二人关系既包含传统...
孙权 吕蒙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张裔东吴流亡三年:权力博弈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益州郡首领雍闿的叛乱将时任益州太守的张裔推向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位以干练敏捷著称的蜀郡成都人,因被叛军押送至东吴孙权处,开启了长达...
孙权 启 2025-09-29 刘繇:乱世棋局中的宗室悲歌——从崛起江东到败于孙策的必然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舞台上,刘繇以汉室宗亲身份登上历史舞台。这位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的宗室大臣,在194年临危受命担任扬州刺史时,既无袁绍四世三公的威...
袁绍 孙策 2025-09-28 孙策传位之谜:为何舍子而立弟?公元200年,江东之主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遭刺客暗算,重伤不治,年仅二十六岁。临终前,他将象征江东统治权的印绶交予弟弟孙权,而非长子孙绍。这一选择看似违背“父死...
孙权 孙策 2025-09-28 陆逊:智勇双全的栋梁,为何陨落于权力漩涡?在三国乱世中,东吴名将陆逊以“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石亭之战大破曹休”的辉煌战绩,成为孙权麾下最耀眼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出身江东大族吴郡陆氏,自203年入孙权幕府...
孙权 2025-09-26 借荆州:孙权的战略棋局与利益权衡三国鼎立前夕,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冲,成为曹、孙、刘三方争夺的焦点。赤壁之战后,刘备以“借荆州”为名实际控制南郡、武陵、零陵等地,而孙权虽表面“出借”,实则...
孙权 刘备 2025-09-25 孙权:乱世枭雄的隐秘光芒——从权力继承到历史遮蔽的双重叙事公元229年,武昌城头旌旗招展,孙权在文武百官的朝拜中登基称帝,国号“吴”。这位十五岁临危受命、统御江东五十余年的统治者,用一场盛大的加冕仪式向天下宣告:三国鼎...
孙权 2025-09-25 三国养子风云:刘备、孙权、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抉择在三国乱世,收养义子不仅是宗法制度的延续,更是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刘备、孙权、曹操三位枭雄在权力扩张过程中,均通过收养义子巩固统治根基,但三位义子的命运轨迹却折...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5 孙霸之死:一场权力漩涡中的悲剧公元250年,东吴宫廷爆发了一场震动朝野的储位之争。吴大帝孙权第四子鲁王孙霸,因“图谋危害太子”被赐死,其党羽全寄、吴安、孙奇等尽数伏诛,连支持他的重臣步骘、吕...
孙权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