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历史解密 >  十常侍最后的下场:东汉宦官集团的覆灭与历史警示

十常侍最后的下场:东汉宦官集团的覆灭与历史警示

时间:2025-08-22 16:15:18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东汉末年,汉灵帝时期,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十常侍”权倾朝野,其专权乱政的行为不仅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更直接引发了“十常侍之乱”,最终以全体覆灭的结局收场。这场权力游戏的终局,既是宦官集团腐败堕落的必然结果,也是东汉外戚与宦官长期斗争的终结篇。

一、权倾朝野:十常侍的崛起与祸乱

“十常侍”并非固定十人,而是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统称,实际包括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人。他们凭借汉灵帝的极度宠信,以“中常侍”之职掌控朝政,甚至被灵帝称为“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这一集团通过卖官鬻爵、横征暴敛积累财富,其父兄子弟遍布州郡,形成庞大的利益网络。例如,张让的奴仆孟佗通过贿赂张让,竟被任命为凉州刺史;赵忠更因僭越修建比皇宫还奢华的宅邸,被时人讽为“宦官之首,骄横无度”。

十常侍的腐败行径直接激化了社会矛盾。黄巾起义的爆发虽被镇压,但起义领袖张角与宦官封谞、徐奉的勾结,暴露了宦官集团与民间反叛势力的隐秘联系。郎中张钧曾上书灵帝,直言“张角之乱,根源在十常侍放任亲属盘踞州郡,侵掠百姓”,并请求斩杀十常侍以安民心。然而,灵帝不仅未采纳,反而将张钧下狱拷打致死,进一步助长了宦官气焰。

二、权力博弈:何进与十常侍的生死对决

汉灵帝死后,十常侍的命运与外戚集团的首领何进紧密相连。灵帝临终前曾托付宦官蹇硕立次子刘协为帝,但蹇硕的计划因何进察觉而失败。何进拥立长子刘辩即位(汉少帝),其妹何太后临朝称制,何进以大将军身份掌权。为彻底铲除宦官势力,何进在袁绍建议下,密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以胁迫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

然而,十常侍先发制人。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何进入宫觐见何太后时,被张让、段珪等设计伏杀。何进部将袁绍、袁术闻讯后,立即率兵攻入皇宫,见宦官即杀,甚至因无胡须者也被误杀,导致宫中数千宦官丧命。十常侍核心成员张让、段珪等仓皇劫持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至小平津(今河南孟津县),但被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率兵追上。面对绝境,张让、段珪哀叹:“吾等今日命绝于此!”随后投河自尽,标志着十常侍集团的彻底覆灭。

三、覆灭余波:董卓入京与东汉名存实亡

十常侍之乱虽平,但东汉王朝已陷入更深重的危机。董卓率凉州军入京后,迅速废黜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汉献帝),并自任相国,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的暴政引发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虽然董卓最终被部将吕布所杀,但汉献帝又落入李傕、郭汜之手,关中地区陷入军阀混战。直至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东汉朝廷才暂时稳定,但已沦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工具。

十常侍的覆灭,本质上是东汉外戚与宦官两大政治集团同归于尽的结果。袁绍在诛杀宦官后曾感叹:“今日杀尽宦官,天下大乱矣!”这一预言很快成为现实。宦官与外戚的长期斗争耗尽了东汉朝廷的统治根基,而地方豪强的崛起则加速了中央集权的瓦解。十常侍之乱后,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三国割据时代。

四、历史警示:权力滥用与制度崩溃的必然性

十常侍的结局为后世提供了深刻教训。其一,宦官专权源于皇权衰微与制度漏洞。东汉幼主即位、太后临朝的惯例,迫使皇帝依赖宦官制衡外戚,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其二,腐败集团必然走向灭亡。十常侍通过卖官鬻爵、横征暴敛积累财富,但其行为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黄巾起义与十常侍之乱接连爆发,最终自掘坟墓。其三,权力斗争需以制度为约束。何进与袁绍引入董卓的决策,暴露了外戚与官僚集团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短视,最终引发更大灾难。

唐代诗人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写道:“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十常侍的覆灭,恰似东汉王朝的挽歌。他们的故事警示后人:权力若脱离制度约束,终将沦为毁灭自身的工具;而一个国家的兴衰,始终取决于统治者能否以民为本、坚守正道。

人物: 分享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李秀宁与柴绍:乱世烽火中的伉俪情深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