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平十八年(75年),西域疏勒城被北匈奴两万铁骑围困,城内仅余数百汉军。在断水断粮、士卒“煮铠弩食其筋革”的绝境中,校尉耿恭率众死守城池,以毒箭退敌、掘井得泉、炙杀匈奴使者的壮举,铸就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传奇。然而,这位被后世誉为“节过苏武”的铁血战将,却在建初三年(78年)被汉章帝罢免所有官职,黯然归乡。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实则是东汉初期六大家族权力博弈的缩影。
一、孤城忠魂:疏勒城的血色坚守
耿恭出身扶风茂陵耿氏家族,祖父耿况为上谷太守,伯父耿弇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他自幼慷慨多谋,永平十七年(74年)随窦固攻打车师,因功被任命为戊己校尉,驻守金蒲城。次年北匈奴攻破车师后,耿恭率部转移至水源充足的疏勒城,以数百兵力对抗两万匈奴大军。
面对匈奴断水围城的绝境,耿恭命士卒掘井十五丈不得水,士卒“压榨马粪汁而饮”。他亲自下井叩拜,仰天长叹:“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话音未落,泉水竟喷涌而出。匈奴见状惊呼“汉兵神”,解围而去。此后匈奴单于遣使劝降,许以“白屋王”之位,耿恭却斩杀使者,于城头炙烤其尸,以死明志。

建初元年(76年),汉章帝派七千援军驰援,范羌率两千兵马冒雪翻山,终与耿恭会合。此时城中仅余二十六人,撤至玉门关时仅剩十三人。中郎将郑众上书盛赞:“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耿恭因此被封为骑都尉,其事迹成为后世忠烈典范。
二、权力漩涡:六大家族的利益角力
耿恭的悲剧源于东汉初期六大家族(阴家、邓家、耿家、窦家、梁家、马家)的权力博弈。耿家凭借军事积累在军中地位显赫,而马家则依托马太后掌控政坛。建初二年(77年),金城、陇西羌人反叛,汉章帝派马防与耿恭共同讨伐。
战争中,马防为主帅,耿恭为副帅。虽共同取胜,但战后利益分配失衡——耿恭分得更多战后资源,直接触动马家利益。马防通过监军谏议大夫弹劾耿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汉章帝为平衡各方势力,未加详查便罢免耿恭官职,将其下狱后遣返乡里。
深层原因在于,马太后去世后马家失去最大靠山,汉章帝为稳固政权,需迅速削弱耿家势力。耿恭作为耿家代表,其功高震主之势成为政治牺牲品。正如《资治通鉴》所载:“章帝以恭功高,忌之,故借马防谗陷而罢其官。”
三、历史回响:忠诚与权谋的永恒命题
耿恭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王朝的残酷逻辑:在权力至上的体系中,个人功勋往往成为政治博弈的筹码。他以数百兵力坚守孤城的事迹,被岳飞视为精神图腾,其“饮粪止渴”“炙杀使臣”的壮举,更成为中华民族不屈气节的象征。
然而,这位孤城忠魂的结局却充满讽刺。当十三将士归玉门时,洛阳全城轰动,汉章帝亦曾“封恭骑都尉”;但两年后,同样的君主却因家族利益将其彻底抛弃。这种反差,恰是东汉初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乱象的预演。
四、历史镜鉴:权力与道德的永恒张力
耿恭的故事,是个人忠诚与制度性暴力的典型案例。他以生命践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誓言,却最终沦为权力游戏的牺牲品。这种悲剧,在历代王朝中反复上演:从岳飞之死到袁崇焕的凌迟,无不印证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逻辑。
但耿恭的坚守亦为后世树立了精神标杆。唐代诗人王维在《老将行》中写道:“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明代将领戚继光亦以耿恭自比,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这些历史回响,证明真正的英雄主义从不在意一时得失,而在于对信念的永恒坚守。
耿恭的陨落,是个人与体制碰撞的缩影,更是权力与道德永恒张力的见证。当我们在玉门关遗址前凭吊“十三将士”的忠魂时,或许更应思考:如何构建一个让英雄不必以生命为代价证明忠诚的制度?这,或许是这位孤城战将留给后世最深刻的诘问。
李勣(594—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氏,是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历事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封英国公,以卓越的军事...
2025-11-04 东汉名将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却两年后被汉章帝撵回老家之谜东汉时期,西域局势风云变幻,匈奴虎视眈眈,妄图重新掌控这片战略要地。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耿恭宛如一颗耀眼的将星,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绝境中坚守西域,书写...
2025-11-04 娄师德:唐朝两度拜相的传奇能臣在唐朝武周交替的动荡岁月里,娄师德以独特的生存智慧与卓越的治世才能,在朝堂与边疆间书写了传奇人生。这位出身郑州原武的文臣,不仅以进士之姿两度入相,更以屯田戍边的...
2025-11-04 北宋名相王珪:后世评说与轶事典故中的历史镜像北宋宰相王珪(1019—1085)以文学才华与政治生涯的双重轨迹,在史册中留下复杂而深刻的印记。这位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宰辅,既因典制策令的文学成就被赞为...
2025-11-04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之死:权力漩涡中的悲剧真相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魏延的死,是《三国演义》中极具戏剧性的情节之一。这位以勇猛善战著称的将领,最终却因“谋反”罪名被马岱斩杀,其结局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力斗争与历史迷...
2025-11-04 文史双璧映千秋:王溥的文学成就与轶事典故在五代十国至北宋初年的动荡岁月中,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走出的王溥,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开创性的史学贡献,在历史长河中镌刻下独特印记。他不仅以三朝宰相的身份稳立朝...
2025-11-04 王应麟:南宋末年的学术巨擘与教育先驱南宋末年,浙东学派以经世致用为核心,培养出一批兼具政治理想与学术深度的学者。王应麟(1223-1296)作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博洽多闻”著称,其一生横跨政...
2025-11-04 范旻:清廉刚正的北宋名臣与他的历史回响北宋初年,大名宗城(今河北大名)走出一位以清廉刚正、勤政爱民著称的官员——范旻。作为宰相范质之子,他继承了父亲“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的品格,在岭南治理、漕运...
2025-11-04 范旻:北宋宰相范质之子,宦海沉浮中的实干清官北宋初年,大名宗城(今河北广宗)范氏家族以清廉家风与治国才能闻名朝野。作为宰相范质之子,范旻(936-981年)自幼浸润于父亲“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的教诲中...
2025-11-04 范质:北宋初期的律法巨匠与清廉宰相在五代十国的乱世烽烟中,一位来自河北威县的寒门学子以律法为剑,以清廉为盾,在政权更迭的浪潮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为官之路。范质(911—964年),这位历经后梁、后...
2025-11-0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