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战国时期名将、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形容一个人的成功并不简单,除了要有强于常人的实力之外,还要有不错的运气。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成功的人大多如此,秦国的白起成功之路就是例子。
白起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战国时期杀敌近百万,被后世誉为“杀神”,这一切都建立在他是秦军最高统帅的基础上。
那么,白起凭什么当上秦军统帅?答案很简单,三分靠实力,七分靠运气。
对于白起的家族背景,《史记》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从后面的历史看来,并非出自豪门世家。
白起是郿邑(如今陕西眉县常兴镇)人,这个地理位置处于楚秦两国边境,到底是秦国人还是楚国人,已经无法判断。
不论怎样,16岁的白起怀着建立功勋的梦想,走进秦国军营,成为最低级的一名士兵。为什么白起偏偏选择秦国,而不是其他六国呢?
当时秦国推行商鞅变法,其中有一条特殊的法令,拥有战功才能够升迁加爵,这对于旧贵族势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因为不管你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少财富,只要没战功,就不能入仕为官。如果不能当官,按当时的社会体制来说,最终都会沦为平民。
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在战场上敢和敌人拼命,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条法令是秦国独有,关东六国没办法复制,所以白起才选择秦国。
凭着卓越的军事实力,短短十年时间,白起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左庶长,成为秦国军队中最年轻的将领。
秦国的军功爵分20级,左庶长恰好是第10级,已属于卿的范畴,放在如今来说,相当于师长级别。
《史记》有记载,“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
尽管白起已经小有名气,但是想要成为坐镇一方的统帅,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官职的提升并非只靠实力,按照当时情况来说,白起至少还要熬20年。
这时候,有一个改变白起命运的人出现了,他就是秦国重臣魏冉。
魏冉是秦国实际的掌控者宣太后的兄弟,秦昭襄王的舅舅,掌握秦国大部分军队。
魏冉和宣太后是楚国人,属于秦国的新兴势力,虽然呼风唤雨,但是根基并不深。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魏冉明白这个道理,要想在秦国站稳脚,除了手握兵权外,还要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时候,白起出现了,他作战勇猛、行事果决,却又不懂政治,恰好是魏冉所需要的。
公元前294年,白起统帅一万军队攻占新城,这虽然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但是地理位置相当重要,隔断了楚、韩两国的联系。
其实,魏国、韩国和楚国都对新城有兴趣,只是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白起抢先了。
魏韩两国自然不甘心,共同纠集24万大军征讨秦国,当时秦军主力还集中在蜀中,只能调10万人马抵御,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伊阙之战。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战争中,秦军主将刚开始并不是白起,而是向寿。
向寿是宣太后的外甥,从小和秦昭襄王一起长大,两人私交非常好,在秦昭襄王和宣太后的政治对峙中,他选择了秦昭襄王。
为了争夺朝堂的主动权,秦昭襄王强烈推荐向寿为统军主帅,一是向寿能捞政治资本,二是可以掌握军权。
秦昭襄王的心思,魏冉和宣太后自然清楚,他们不同意向寿为主将,而是选择了白起。
此时,朝中大臣也都偏向宣太后,一是因为宣太后位高权重,二是向寿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就这样,白起成为秦军主将,在这场战争中,围歼了24万魏韩联军。
《史记》有记载,“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起迁为国尉。”
也正因为伊阙之战,白起一战闻名天下,被封为“国尉”,成为秦军实际上的最高统帅,此时他还不到30岁。
在随后数十年里,他背靠魏冉这座靠山,手中又掌握着重兵,打下了令世人惊叹的战绩。
从某种程度上说,白起的成功三分来自于实力,七分靠魏冉。否则,没有背景的白起,想要走到人生巅峰,至少也要等到50岁。
秦昭襄王虽然在位56年,但是前41年被宣太后左右着朝政。白起后来被秦昭襄王赐死,站队也是主因之一。
(
在战国末期秦国的军事版图中,王龁与白起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将领。他们既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又在权力漩涡中暗自角力,共同书写了秦国统一进程中的关键篇章。一、战场上的黄...
白起 王龁 2025-08-19 廉颇活了多少岁:历史迷雾中的长寿名将之谜在中国战国史的烽烟中,廉颇的名字如同一面不倒的战旗,既承载着赵国抵御强秦的辉煌战绩,也镌刻着“将相和”的千古佳话。然而,当后人试图丈量这位传奇名将的生命长度时,...
廉颇典故 2025-08-11 郭开:以谗言为刃的“战国第一猛将”在战国名将如云的史册中,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论“战绩”之震撼、手段之狠辣,赵国佞臣郭开却以另类方式被后世戏称为“战国第一猛将”。他未领一兵...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8-05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考辨:白起以弱胜强的军事密码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洛阳龙门),秦将白起以12万秦军对阵魏韩24万联军,最终斩首24万、俘虏主将公孙喜,彻底扫平秦国东进中原的障碍。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白起“...
白起 2025-08-01 伊阙之战:二十四万将士的血色黎明——解析战国规模歼灭战的代价与影响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一场载入史册的歼灭战在此爆发。秦将白起以十余万兵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斩首数量创下战国时期新纪录。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
白起 2025-07-31 赵奢为何未入战国四大名将之列?战国时期,名将辈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同样战功...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7-25 白起一生斩首多少人:血色数字背后的战争逻辑与历史争议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以“战神”之名威震六国,其军事生涯中斩首敌军的数量之巨,堪称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记载,白起指挥的战役中,仅明确...
白起 2025-07-17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传奇“负荆请罪”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教育意义的典故,其核心人物为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栋梁之臣——廉颇与蔺相如。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胸怀,更成为中华文化中...
廉颇典故 2025-07-08 白起若置身三国:战神之姿能否续写不败传奇?在中国冷兵器战争史上,白起以“人屠”之名成为战国军事的巅峰符号。他一生征战37年,斩敌百万,创造了长平之战45万赵军全歼的冷兵器时代纪录。若将这位“战神”置于三...
白起 2025-07-08 长平之战廉颇守了三年吗:历史真相与时间线的澄清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关键战役,决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关于赵国名将廉颇在此战中“守了三年”的说法广为流传,却与史实存在偏差。一、长平之战的...
廉颇典故 2025-07-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