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顶级谋士极其重要,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三国的众多谋士当中,贾诩绝对算是高人,他先后为多个势力效命,且总能发挥重要作用,眼光犀利、算无遗策,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势力覆灭之前,他总能顺利改换门庭,且最终得以善终。可以说,这一切应该与他的性格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贾诩绝对是生存能力极强的高人
淡泊名利:贾诩的追求不同
世上之人,大多追求名、利二字,但贾诩显然不在此列,或者说他对于二者并非过于注重,这在其生平当中多有体现。他虽先后为多个势力效命,但却并非为了追究高官厚禄,或许他只是为了寻找一个适合自己施展的平台。
贾诩并不过分追求名利
董卓被杀之后,贾诩劝说李傕、郭汜收拢西凉兵,反攻长安,在顺利掌控局势之后。李傕便打算给贾诩加官进爵,先是打算给其封侯,贾诩以自己无功为由,坚决不受;又打算让贾诩担任尚书仆射,贾诩又以自己名望不足、难以服人为由,再度推辞。最终只是担任了尚书之职,而且由于母亲不久后去世,贾诩便辞掉了官职。
不论是之后转投段煨,还是效忠张绣,亦或是最终归于曹操,贾诩均没有对名利的过多追求。这种淡泊名利的性格,使得他从来不会居功自傲,也不会功高震主,更不会步入权力漩涡,这或许是在那个乱世的一种保命之法,同样应该是贾诩能够为多个势力先后效命,却总能顺利脱手,转投其他势力之后,又能迅速获得重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算无遗策:贾诩立身之根本
从贾诩的生平来看,其不论效忠于何人,总能获得重用。性格自然是一方面原因,但实力才是最为重要的,他或许出谋划策次数不多,但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力劝李傕、郭汜反攻长安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贾诩劝说李傕、郭汜率兵反攻长安,并提出了“奉国家以征天下”的战略,不仅与沮授劝说袁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毛玠劝说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有异曲同工之妙,且要绝对早于两人,可惜李傕、郭汜之流并未施行。
建安三年(198年),因张绣与刘表联合,同年三月曹操南征张绣,但不久便因袁绍欲偷袭徐州而被迫撤退,张绣和刘表联合夹击曹操,却反被曹操击败。面对曹操获胜后再度北撤,张绣仍然决定追击,贾诩劝说其“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果然再度被断后的曹操战败。贾诩此时却又劝说张绣果断追击,张绣这次听从了贾诩的建议,果然将曹操的后卫部队击溃。
助张绣战败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在曹操军粮用尽之际,曹操心有动摇之际,逐问计于贾诩,贾诩以“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答之,不仅坚定了曹操胜利的信心,而且还暗指出了曹操用兵的缺点,劝其应当善于抓住时机。后曹操果然抓住了偷袭乌巢的机会,一举战胜袁绍。
建安十六年(211年),韩遂、马超聚兵十余万对抗曹操,双方相持不下。贾诩则向曹操献计,应当假装答应马超划地为界的要求,麻痹对方之后,再使用离间计使马超和韩遂内乱,如此便可一举破敌。曹操依计行事,果然大胜。
助曹操败袁绍、间马超
以上种种,都是贾诩在关键时刻发挥的作用。我认为,贾诩之所以能够算无遗策,除了他的聪明才智之外,应该也与其淡泊名利的性格有关,只有如此他才能够不受外部因素干扰,置身事外的他能够从大局着眼,更为理性的分析局势。
情商极高:能够善终的根本原因
从贾诩曾效命的李傕、郭汜、段煨、张绣、曹操等人来看,这些人性格迥异,而贾诩却能被重用,且所献计谋大多能够被采纳。曹操本就多疑,却能够迅速接纳贾诩,并予以重用,可见贾诩显然是一位情商极高的谋士。
谋士能否得到展示平台,能否深得重用,情商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情商不够,那么完全无法成为谋士,而只会成为一位谏臣,又或者像是许攸那样,最终也没有落下个好下场。贾诩辗转多个势力,智谋无双是其立身之根本,献策因人而异,则是其能够屡受重用和能够善终的根本原因。
贾诩的情商,在曹操立嗣这件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曹丕向其问策之时,贾诩深知储君之争的危险,因而虽不得不出谋划策,但却也只是说了“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这种冠冕堂皇之语,这种话即使被泄露出去,也根本不会致使自己陷于险地。而在曹操向其询问立嗣的看法时,贾诩则更是小心翼翼,他并没有给出直接建议,而是巧妙的以刘表和袁绍的为例,阐述了自己支持“立嫡立长”的观点。
贾诩虽然在曹操麾下屡受重用,但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却极为谨小慎微,从不以功臣自居,且极少与他人官员私下往来,就算子女婚嫁也从不攀结权贵。故而,正因如此,曹操对其始终不疑。而在曹丕继位之后,贾诩因曾在立储之事中立下功劳,曹丕自然也不会为难于他。
综上所述,我认为淡泊名利、算无遗策、情商极高乃是贾诩能够在乱世安身立命,辗转多个势力却始终能够深受重用的主要原因。
贾诩能够安享晚年,同样与此有关,黄初四年(223年)六月,贾诩寿终正寝,终年七十七岁,在乱世当中,这已是极为难得了。
作为汉末三国时期最富争议的谋士,贾诩的智谋与生存之道常被后世津津乐道,而其断腿的细节更因史料记载的模糊与民间传说的演绎,成为三国文化中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谜题。从...
贾诩 2025-08-20 文和乱武:东汉末年权力漩涡中的致命谋略“文和乱武”是东汉末年一场震动天下的政治风暴,其核心是谋士贾诩以“奉国家以征天下”为名,策动董卓残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最终导致汉献帝被挟持、关中地区生灵涂炭的...
贾诩 董卓 2025-07-21 贾诩为何恨郭嘉:三国谋士暗战的虚实之辨在三国谋士群像中,贾诩与郭嘉的交锋常被后世演绎为智者间的宿敌对决。然而,拨开《三国演义》的文学虚构,从正史《三国志》的记载出发,二人之间并无直接交集,更无“仇恨...
贾诩 郭嘉 2025-06-11 三国贾姓双璧:贾诩与贾充的时空错位与家族浮沉在三国至西晋的权力棋局中,两位贾姓重臣——贾诩与贾充,如同历史长河中闪烁的双子星,虽无血脉相连,却因相似的姓氏与迥异的命运轨迹,在乱世中勾勒出一幅耐人寻味的对比...
贾诩 2025-06-09 三国智商巅峰:智谋群英中的璀璨星辰三国时期,英雄豪杰辈出,谋士智囊云集。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究竟谁才是智商最高的人,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同观点交织,让这一话题充满争议与魅力。贾诩:乱...
贾诩 2025-05-15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
贾诩 2025-04-02 贾诩:曹营谋士中的“无冕之王”在曹魏阵营的璀璨谋士天团中,贾诩堪称最独特的存在。他既非曹操嫡系,也鲜少主动献策,却在关键时刻以“计毒”闻名,以“谋己”立身,成为乱世中罕见的“无冕之王”。一、...
曹操怎么死的 贾诩 2025-03-24 贾诩:曹操霸业中不可或缺的智囊在汉末至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英雄辈出,谋士如云。其中,贾诩以其卓越的军事战略才能和深邃的政治洞察力,成为了曹操霸业中不可或缺的智囊。一、智谋超群,屡建奇...
曹操怎么死的 贾诩 2025-03-18 贾诩与郭嘉:智谋之巅的较量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曹操麾下汇聚了众多谋士,其中贾诩与郭嘉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星。他们各自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曹操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关于贾...
曹操怎么死的 贾诩 2025-03-10 三国“毒士”不只有贾诩,还有他!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谋士如云。说到“毒士”,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贾诩,他以深沉的智谋和毒辣的手段著称。然而,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一位同样可以被称为“毒士”的...
贾诩 2025-03-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