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朝被称为“纸糊阁老”的刘吉,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稳居内阁前后长达十八年?刘吉,字祐之,号约庵。北直隶博野(今河北省博野)人,明朝政治人物,于明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至弘治五年八月(1487-1492)任内阁首辅。
刘吉是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曾参加编写《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等著作,并曾为明英宗以及皇太子朱见深讲读经史。朱见深称帝后,渐受器重,明成化十一年(1475)变成内阁组员,与万安一同孤立刘珝。明孝宗即位后,担任内阁首辅,任内虽与刘健等阁臣对孝宗多有谏言,但仍然排斥异己。虽恋栈不退,终以弘治五年(1492)辞官,一年后过世。
刘吉在成化年间因无所作为,被称做为“纸糊阁老”;他自己又因耐受弹劾、稳居内阁(前后长达十八年),被称做作“刘棉花”。
明英宗正统十三年(1449)考中进士。后又被选为庶吉士,进到翰林院学习,三年学习满期因成绩优异留翰林院任编修。刘吉在任编修的与此同时,还充任经筵官,给皇上讲读经史。刘吉参与编写的《寰宇通志》一撰写成后,晋升翰林院修撰(翰林院中掌修国史的官职,从六品)。天顺四年(1460),刘吉侍候于太子朱见深身旁,为其讲读经史,后因遇家丧回归故居。
宪宗即位后,命翰林院的史官参与纂修《英宗实录》,刘吉被招回京城。刘吉到京后,因尚在丁忧守制期间而奏疏要求弃官,宪宗不予以准许,升他为侍读(正六品,翰林院掌讲读经史的官衔)。《英宗实录》一撰写成后,刘吉又被提高为侍读学士(从五品),在宫廷殿阁内值班与别的翰林官轮交给皇上讲读经史。之后数次升职,官居礼部左侍郎。
成化十四年(1478),宪宗以太子朱祐樘出阁念书,命阁臣万安、刘珝、刘吉等三人提督翰林院官员讲读,为表明奖赏,宪宗俱给三人加官,刘吉进为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明成化十八年(1482),刘吉的父亲去世,按照规定刘吉须回家了守丧三年,但宪宗却下诏仍然起用他。刘吉一方面虚情假意地再三奏疏回绝,另一方面又背地里走贵戚万喜的道路,皇上最后沒有同意刘吉的推辞。这一年,刘吉参与纂修的《文华大训》一撰写成,宪宗进刘吉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宪宗又升职刘吉为少保兼太子太傅。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宪宗病逝,太子朱祐樘即位,是为孝宗。那时候,内阁有阁臣三人,万安为首辅。其他两人,尹直得妖人李孜省的援引入阁,刘吉则结好贵戚万喜。他们只需官职牢固,按年资进升,哪些龌龊事都干得出来。孝宗即位后,庶吉士邹智、御史姜洪奏疏罢免内阁辅臣,说万安、尹直与刘吉全是奸险小人,理应从内阁中开除出来 。因此,刘吉对邹智、姜洪恨之如骨。
明孝宗免去了内阁首辅万安和阁臣尹直两个人的职位,留有刘吉接任丞相,增选了新阁臣徐溥和刘健两个人入值内阁,参预机务。刘吉任内阁丞相后,为了断好科道官,以防他们仍然告发自己,曾提议超迁科道官。但科道官不要吃他这一套,对他的告发沒有终止。左庶子张升,御史曹璘、欧阳旦,南京给事中方向,御史陈嵩等陆续弹劾刘吉。刘吉十分气愤,寻找一个托词将张升驱赶出朝中。然后,又数兴大狱,将邹智、方向监禁起來贬到偏远地区,姜洪也被贬职。刘吉又和太监蒋琮勾结,将南御史姜绾等赶出朝中。因为刘吉运用手上的权利排挤异己,使当初的台署(官衙)都闲置了起來,此后,朝內外重臣都害怕正视刘吉,弹劾他的人也减小了很多。
孝宗即位后,旧阁臣仅有刘吉留用,他见到孝宗是个励精图治、黜佞任贤的皇上,新一任的阁臣徐溥、刘健全是品性高尚的人,因此 办事较为小心。由于刘吉在内阁中为代表,因此 每每徐溥、刘健有提议明确提出后,刘吉一直署上自己的名字,而这种提议又常常是合理的,刘吉为此窃取美名来掩饰自身的缺点。
弘治二年(1489)五月,天下发生灾异,刘吉等奏疏要求孝宗修德政以避免微小的过错,还要求孝宗从始至终都需要做一个励精图治的皇上。八月,刘吉等又以灾异奏疏阐述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七件大事儿。那时候,代王给朝中进献海青,刘吉等说皇上继位时就早已公布。不接纳天下送过来的供品,请皇上不要接纳。
弘治三年(1490)三月,刘吉和别的阁臣一同劝谏说:“皇上恭俭仁明,勤求整治,与先帝不一样。凡宴乐游观,一切爱好之事,应当所有简省。假如上下内臣要求皇上像先帝那般荒政,皇上就应当以明太祖、唐太宗为楷模将他们斥责、赶跑。祖先传下的规矩是宴乐去玩应该有时间限制,皇上依照祖先的方法就可以了。”
刘吉从孝宗即位起就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直到《宪宗实录》一撰写成,刘吉又晋升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刘吉执掌内阁大政为时既久,权势异常显赫。孝宗即位之初,对刘吉还较为信赖并接收其提议,之后逐渐生疏刘吉。殊不知,刘吉始终沒有辞官的意思。
弘治五年(1492),孝宗欲封张皇后的兄弟为伯,指令内阁首辅刘吉撰拟诰命,刘吉上言表应当先诏封周太后、王太后俩家的子女。孝宗觉得刘吉违命,大不高兴,外派中官到刘吉家,婉转地令他致仕,刘吉这才迫不得已于同一年八月辞官。孝宗收到离职信后,马上给予准许,诏赐敕文,并准予刘吉具有一定的待遇,如返乡的道路上能够坐国家政府的马车,住国家政府的驿站等。
弘治六年十一月十六日(1493年12月24日),刘吉过世,长年六十七岁。听说刘吉家居失窃,他是惊吓过度而死的。刘吉去世后,孝宗曾外派内臣去谕祭,赠加官“太师”,赐谥号“文穆”。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曾是东汉、唐、明三朝挥之不去的梦魇,魏忠贤、刘瑾等权宦的恶行更成为后世警示的典型。然而,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却创造了&quo...
刘瑾 魏忠贤 2025-09-18 寇白门辞世之谜:秦淮风月中的早逝传奇寇白门(1624年—约1669年),原名寇湄,字白门,作为“秦淮八艳”之一,她的一生如同一幅跌宕起伏的画卷,从世家娼门的少女到保国公朱国弼的夫人,再到重返秦淮歌...
寇白门 2025-09-18 黄子澄与黄香:跨越千年的宗族迷雾黄子澄(1350年—1402年)作为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要谋臣,因削藩政策引发靖难之役而名垂青史;黄香(约公元64年—122年)则是东汉时期以孝行闻名天下的...
朱允炆下落 黄子澄 2025-09-18 李三才为何位列东林点将录榜首:一场政治符号的构建与历史记忆的博弈明末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为打压东林党,命亲信王绍徽仿照《水浒传》模式编纂《东林点将录》,将东林党骨干成员按“一百零八将”排序。在这份名单中,李三才被列为“托塔...
魏忠贤 启 2025-09-18 朱厚熜:朱棣一脉的皇权承继者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权力、命运与礼制:万历帝两位皇后的历史密码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地宫中,三口朱红色棺椁并列而立:居中为万历帝,左侧是孝端皇后王喜姐,右侧则是孝靖皇后王氏。这一布局折射出明代宫廷最复杂的权力博弈与人性...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孝靖皇后 2025-09-17 万贵妃与客氏:明代后宫权势女性的双面镜像明代宫廷史上,万贞儿(万贵妃)与客印月(客氏)作为两位以乳母身份崛起的女性,均以非传统路径突破后宫等级秩序,成为影响皇权运作的关键人物。然而,二人的权势根基、政...
客氏 万贵妃 2025-09-16 鱼玄机与绿翘:主仆恩怨背后的晚唐社会镜像晚唐咸通九年(868年)夏,长安西郊咸宜观后院惊现一具女尸。经查,死者是道观婢女绿翘,凶手竟是女冠鱼玄机——这位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名动诗坛的女诗人,因...
鱼玄机 2025-09-16 内厂:明代皇权博弈下的昙花一现在明代复杂的政治生态中,特务机构始终是皇权与官僚集团角力的关键工具。当锦衣卫、东厂、西厂构成的特务网络已无法满足统治需求时,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1508年)...
朱厚照为什么没有子嗣 2025-09-16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