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朝代,都会出现能干的君主和无能的君主,可是历史上晋朝一共15个皇帝,为什么14个都是无能之辈?虽然是这样一个受人唾弃的朝代,却衔接三国时期和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乱世中建立的晋朝
了解东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时期,蜀国和魏国分别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一位是蜀国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军师诸葛亮,另一位则是同样足智多谋的魏国军师,司马懿,也是后来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晋朝第一位皇帝司马炎的祖父。
与写出感动后人的《出师表》的忠臣诸葛亮不同,司马懿的城府极深,他早早地就谋划起了篡位夺权的事业,并顺利熬死了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瞅准时机成功谋反。
虽然司马懿并没有活着看到晋朝的建立,但是他的儿子司马昭同样不是吃素的,他将一切都打理好,为晋朝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于是,在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正式登基,晋朝由此建立。
作为开国皇帝,司马炎无疑是拥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的。登基伊始,司马炎牢记着祖父与父亲的成就与鞭策,勤勤恳恳地整顿社会风气,将经济、政治以及法律都治理地一派繁荣。
按理说,司马炎既然有这样的能力,那么必定也会把皇子皇孙教育好,为晋朝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能力卓越的他却没有保持住刚上任的心态,仅仅过了十几年,司马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把勤政和节俭抛之于脑后,开始大肆的地享乐。
皇帝都如此骄奢淫靡,晋朝的皇室子孙必定是要有样学样。学好不易,学坏还是什么难事吗?就这样,晋朝悲剧命运的种子被悄悄埋下。
其实,在司马昭选定世子时,他曾经犹豫过,因为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的个人能力是在司马炎之上的。司马炎能力不如弟弟,相貌却是占尽了优势。
史书记载,司马炎站立时头发可以拖地,手还长过膝盖。这样的相貌放到今天估计要被当成野人,但在那个时候可是令人称奇的“异相”。
司马炎就这样凭借着独特的外表成为了世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不管在哪个时代,光看外表都是行不通的。
何曾:“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
早早步入衰落
早在晋朝建立前,这个王朝就已经欠下了无数血债。臣子夺权,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注定遭人记恨。为了防止曹家夺回政权,也为了抚平心中的不安,司马家族曾大肆屠杀曹家后代,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一开始就失了民心。
与其他王朝相比,晋朝的衰落似乎开了倍速,在第二个皇帝司马衷即位后就开始了。司马衷本人愚蠢非常,还很宠信皇后贾南风,任其在朝堂之上胡作非为。
司马炎生前封了二十多个王,在司马炎去世后,势力最大的八个已经抑制不住造反的心。这八个王个个都想要皇帝的宝座,因此便互相厮杀,史称“八王之乱”。一时间,天下大乱,司马衷哪里管得了,只能灰溜溜地迁都避战。
八王之乱虽然在306年被司马越带兵平息,但经此一乱,晋朝的气数已经散了大半,更别提期间还有虎视眈眈的异族入侵中原。这样一来,晋朝悲剧命运的走向也愈发清晰了。
彼时的西晋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317年,西晋终于支撑不住走向灭亡,皇帝司马邺惨遭杀害,东晋朝廷在建康重建。
八王之乱后,继任的皇帝大多没什么才能和抱负,即使有心治理国家,也都在还没大展宏图前就死去。不得不说,晋朝的皇帝大多短命,有的先天不足,有的被臣子迫害而亡。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最长寿的皇帝是开国皇帝司马炎,但他也只活到55岁。
气数已尽
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后,晋朝非但没有往更好地的方向发展,反而愈发衰落了。作为建立东晋的皇帝,司马睿非但没有实战一番拳脚,反倒被外戚欺压夺权。于是,司马睿只能含恨而终,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
不得不说,司马睿的长子司马绍还是颇有才干的。早在皇子时期,司马绍就习文练武,十分出众。继任后,他满腔热血地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干,拯救东晋于水火之中。
324年,司马绍将父亲留下的烂摊子收拾了个七七八八,他先是采取措施,制衡权臣,之后趁机平定了王敦之乱,成功稳定了当下局势。
但可惜他的寿命也不长,年纪轻轻的司马绍生了一场大病,自此以后,身体每况愈下。27岁那年,司马绍病逝。
之后的继任者司马衍、司马岳、司马聃以及司马丕等,有的无能,有的年幼,还有的沉迷温柔乡。他们大多在二十岁左右就死去,自然也没有什么本领和时间拯救东晋。
东晋的统治者如此不给力,老百姓必然也好过不到哪去。东晋末年,藩镇割据,军阀之间互相征战,民不聊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地出现了叛乱,东晋政权岌岌可危。402年,平民出身的刘裕率领军队控制了东晋政权,并立司马德文为帝。
傀儡皇帝司马德文哪里能反抗的了手握兵权的刘裕,于是,当刘裕觉得时机成熟时,便将司马德文闷死在被子里。自此,晋朝这个无能的朝代算是落下了帷幕。
不可否认的是,晋朝虽然无能,但确实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于乱世中终结三国分天下的局面,又凭借着其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科技等等方面的成就推动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后来南北朝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也对唐宋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总结
细细数来,晋朝一共15个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司马炎之外,其余的14个要么短命要么无能,整整155年的时间里,竟然没几个贤明英武的君主。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负面评价如潮水的晋朝也不例外。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无能的朝代,在历史中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这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只能道一声:可悲,可叹!
十六国时期,慕容德在青州广固城建立南燕政权,其执政风格与历史评价始终充满争议。作为慕容氏家族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既展现出一代枭雄的权谋手腕,又在治国理政中流...
启 2025-05-09 尤俊达武功好吗:隋唐江湖中的武力定位与实战价值在《隋唐演义》的江湖体系中,尤俊达作为山东绿林的总首领,其武艺水平与实战表现始终是衡量其江湖地位的重要标尺。作为程咬金的至交好友与武学启蒙者,尤俊达的武功既非超...
启 2025-05-09 晋文公之后的晋国国君:霸业传承与历史转折在春秋时期,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下走向辉煌,成为中原霸主。晋文公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开启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然而,霸业的延续并非一帆风顺,晋文公之后的...
晋文公 启 2025-05-08 教皇子午线的历史意义:开启全球殖民时代的重要分界线15世纪末,在地理大发现的浪潮中,教皇子午线应运而生。它由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旨在解决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殖民地争夺问题,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具有多...
启 2025-05-08 乔托最著名的四幅作品:文艺复兴艺术的曙光在欧洲绘画的发展历程中,乔托·迪邦多内宛如一颗璀璨的启明星,照亮了文艺复兴艺术前行的道路。他作为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其作品打破了中世纪...
启 2025-05-07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重要开端与思想启蒙在晚清历史的长河中,公车上书与戊戌变法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公车上书是否为戊戌变法的开端,成为探讨这段历...
启 2025-05-06 宇文智及的结局:叛乱者的末路悲歌在隋末动荡不安的局势中,宇文智及作为江都兵变的主谋之一,其人生轨迹充满了权力欲望与血腥杀戮,最终走向了覆灭的结局。兵变主谋,开启末路之门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
启 2025-05-06 狄德罗的“三个关系”:重新解构美的本质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浪潮中,法国哲学家狄德罗以“美在关系”的命题颠覆了传统美学认知。他将美学的核心从孤立的对象转向复杂的关系网络,提出“实在关系”“察知关系”与...
启 2025-04-30 海国图志与日本明治维新:一部著作如何影响一个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书籍往往承载着超越时空的智慧与启迪。清代思想家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就是这样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它不仅为中国人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更在不...
魏源 启 2025-04-24 汉景帝废太子刘荣:宫廷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废太子刘荣一事堪称西汉宫廷政治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交织着复杂的宫廷权力斗争、家族利益纠葛以及汉景帝对帝国未来的考量,深刻影响了西汉王...
刘启 启 2025-04-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