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是非常严重的后果,原本的盛世因此消失,走上了巅峰的唐朝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而趁着这一次的叛乱,其他部族也有些蠢蠢欲动,吐蕃就曾经出兵,一直打到了长安,可是令人感到很奇怪的是,一路打过来之后,吐蕃在长安并没有待太久,又径直撤兵回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吐蕃在这样关键的时候要撤兵呢?

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自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这为吐蕃的崛起提供了良机。虽然唐朝与吐蕃屡次会盟、和亲,但吐蕃始终是唐朝最强大的对手。趁唐朝内乱之际,吐蕃开始逐步蚕食唐帝国的西部边境。至公元763年,吐蕃军控制了河西、陇右的大部分地区,还多次出兵进攻西京长安,甚至一度攻占长安,拥立了一个李唐皇室当傀儡皇帝。
然而,自公元767年起,吐蕃的进攻方向发生重大变化。其主力转向东北方向,沿长城一线,进攻位于今天宁夏、陕西北部的朔方、夏绥两个节度使辖区。一个以青藏高原为基本盘的政权,把触手伸向了这么北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在吐蕃北上攻势中率先遭难的便是灵州。灵州,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下辖的灵武市,地处黄河河畔,早在汉朝初年既已置县,唐代灵州为朔方节度使驻节地,堪称西北要郡。安史之乱时长安陷落,唐玄宗逃入四川,太子则前往朔方,在灵武城南楼登基,是为唐肃宗。因此,灵州在某种程度上也曾成为唐帝国的“陪都”。

吐蕃对灵州的争夺力度,不亚于同时代的阿拉伯人围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先是占领原州(今宁夏固原),以此作为进攻跳板,随之派遣数万军队攻打灵州,大肆掳掠。唐朔方军奋勇出击,在灵州城下将吐蕃人打败,斩首2000余级。
公元768年,吐蕃再次以十万大军北上灵武,作为策应,还派遣两万人进攻邠州(今陕西彬县),迫使长安戒严。结果,这次吐蕃又吃了好几个败仗。凤翔唐军趁机出动,派遣小部队突袭吐蕃后勤基地定秦堡,烧毁辎重,吐蕃大军只得解围撤退。
次年,吐蕃再发大军,首尾四十里,直扑灵州。周边唐军在名将郭子仪调遣下出动支援,吐蕃担忧后路被切断,不得不再次撤除包围。鉴于多次直接进攻失败,吐蕃一方改变策略,采取军事进攻与经济破坏相结合的战略。他们沿途割掉尚待收获的庄稼,破坏灌溉渠道,掳掠当地屯田的人口,对抵抗者采取三光政策。这个战术倒是起到了效果,导致灵武守军非战斗减员一度到了八九成。

公元783年,唐朝面对吐蕃和国内藩镇叛乱两重威胁,不堪重负,终于着手商议会盟,厘定边界。唐廷承认了吐蕃对河西、陇右大片土地的占领,吐蕃也满意而回。当唐朝爆发兵变、长安陷落时,吐蕃还以帮助平叛的旗号出兵(实则趁火打劫)。
然而,此后吐蕃人看到唐朝内部藩镇大规模叛乱,野心大增。他们用索取平叛报偿作为借口,进一步深入唐境,长途奔袭位于陕北的夏绥节度使辖区。
唐代中叶,夏绥节度使辖地大致在今天陕西省北部,包括夏州(位于今陕西靖边,元废)、银州(今陕西米脂、佳县)、宥州(位于今内蒙鄂托克前旗)、绥州(今陕西绥德)等地。这些城池基本分布在唐代黄河支流无定河流域。正如诗中所描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即将爆发又一场战争,令唐、蕃双方数万军民无处埋骨。
公元786年底,吐蕃大将尚结赞率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吐蕃军首先进抵朔方节度使辖地盐州(今陕西定边),向唐朝的盐州刺史提出:“我们只想要这座城,你可以带着人离开。”唐朝的刺史无力抵抗,果断率队跑路。吐蕃就这样“和平”占据了盐州城。

随后吐蕃人在夏州也如法炮制,地方官溜之大吉。银州则连城池都没有,唐朝的统治机关直接瓦解。吐蕃又接着攻陷了麟州(今陕西神木),占领了陕北大片土地。
然而事实证明,这一地区易攻难守。尽管吐蕃主力不久就撤退了,仅在盐、夏二州各留千余人镇守,但后勤的压力还是把守军压垮了,当年冬天过后,吐蕃损失了大量牲畜,粮食根本无法保证供应。
与此同时,执行反击的各路唐军日渐逼近,吐蕃统帅唯有卑辞厚礼,遣使求和。唐朝的使者责备尚结赞违反此前盟约,尚结赞只好辩解说:“盐州、夏州的守军是把城交给我后逃跑,并不是我们攻取的啊。”
此时,唐廷由于内部矛盾,没有选择继续战争,放走了吐蕃人。但吐蕃军也狼狈到了极点,撤退时因为缺乏马匹,许多人甚至徒步行军。在盐、夏二州的吐蕃留守部队坚持到公元787年夏天,不仅补给匮乏,还发生大规模疫病,纷纷表示不愿久留。尚结赞派兵三千接应他们,撤退前把房屋全部焚毁,城池一律拆掉,当地居民也被强行带走。

吐蕃远征灵州,屡遭失败;后来虽短暂占据了盐、夏二州,但很快就因粮食不足而向唐军求和,毁城而去。从后果上看,吐蕃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完全是得不偿失。而且即使他们成功站稳了脚跟,动机也很让人疑惑。
然而,唐朝虽然在东线战场一次次挡住了吐蕃,在西边却完全丢掉了河西走廊,孰胜孰败?
吐蕃王朝起源于青藏高原,为何要不远万里到宁夏、陕北,与唐军争夺这一带的控制权呢?原因有以下几条。
首先,朔方、夏绥本来就是农牧交错的地区,依靠黄河水源和中原帝国经营的灌溉渠道,两地能够引水灌溉,维持稳定的农业生产,如灵武号称“兵食完富”,而灵州以东则为广阔的畜牧地带。游牧民族攻占这些地区,既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提升的经济实力,又不至于放弃原有生活方式带来的强悍战斗力。

因此,今天看似荒凉的宁夏-陕北一线,历史上往往是受到周边游牧部落垂涎的宝地。东晋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以此为根据地,建立夏国,进而席卷关陇,从刘裕手中夺取长安。日后夏绥镇的中心夏州,曾经就是赫连勃勃营建的宏大都城——统万城。北魏攻克统万城,号称缴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可见其繁荣富庶。
后来,作为游牧民族的党项人,抓住唐末、五代的混乱时期,建立大名鼎鼎的西夏王朝。灵州也长期是西夏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西夏依靠原灵州等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加以游牧民族的剽悍之风,与庞大的宋、辽分庭抗礼,足以说明这一地带的地缘实力。
其次,陕北地当西北交通要道,当时已经成为连接河东与朔方的重要中转站。唐王朝从太原附近的腹心地区调运粮秣,西渡黄河,经过位于陕北的夏绥镇,到达西北前线的朔方。在西线经济遭到吐蕃打击破坏的背景下,这一补给路线尤其重要,吐蕃也要争取截断这一粮道的优势。

最后,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吐蕃夺取朔方、夏绥,意味着切断唐朝与西域的联系,打破唐朝的包围战略。
安史之乱发生后,原与吐蕃对峙的唐军主力东调平叛,吐蕃趁机出兵占据河西、陇右。但仍有部分唐军留守西域的北庭、安西二镇。由于河西走廊被切断,他们同朝廷失去联系数十年之久。
唐德宗结连回鹘,重新打开通向西域的道路。这条道路始自西域,经过控制漠北的回鹘境内,然后南下,经过夏州、盐州(今陕西五原)到达长安,西域唐军因此得以复通声讯。
不仅如此,通过夏绥地区,唐廷还可以与北方的回鹘结盟、贸易,获取缺乏的战马;进一步远交近攻,或许还能与大食、天竺通好,包围吐蕃(想的远了)。

反之,如果吐蕃控制了上述地区,就可以截断唐朝同西方的联系,确保继续蚕食西域,同时从西、北两个方向威胁长安,尝试进一步深入中原腹地。这就是吐蕃极力争夺灵州、夏绥,即使拿下一座座空城也在所不惜的重要缘由。
然而,从灵州、夏州到吐蕃本部,补给线极其漫长,唐军也设置了严密的防御体系,西北边防各镇互相支援,吐蕃的扩张因达到极限而止步。此后,唐、蕃双方大致形成以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大渡河为边界的对峙态势。该线以西的广大区域由吐蕃控制,以东则是汉人王朝的传统地盘。
公元9世纪上半叶,吐蕃王朝疆域达到了最大,北至天山,西逾葱岭,东临渭水,南近天竺,包括今天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大部,四川西部,宁夏南部,以及国外的尼泊尔、不丹、克什米尔等处。但吐蕃占领区大多气候恶劣、降水稀少,仅有部分河谷或绿洲地带适合农业生产,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
最终,吐蕃未能转型为成熟的农业文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固的政权,几十年后就发生内乱,退出了历史舞台。唐朝则借机收回被吐蕃长期占据的河西走廊。
在唐朝贞观年间的权力棋局中,李泰本是最接近储君之位的棋子。这位唐太宗李世民的嫡次子,自幼以"聪敏绝伦"著称,更因母亲长孙皇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11-14 武则天:盛世大唐的承启者与革新者在中国历史的星河中,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她统治的十五年不仅是唐朝政治格局的转折点,更是连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关键纽带。从政治改革到经济振...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启 2025-11-13 王君廓:以一敌千的悍将,缘何命丧乡野?在唐朝开国的烽火中,王君廓以“十三骑破万敌”的传奇战绩闻名于世。这位出身草莽的将领,既能在战场上以少胜多,又能在权谋中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然而,这位曾被李渊赞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1-13 帝王心术:李世民对尉迟敬德与秦琼的差异化任用逻辑在唐朝开国战争中,李世民对麾下两大猛将尉迟敬德与秦琼的任用策略,折射出帝王权术的深层逻辑。尉迟敬德以"玄武门之变首功"的身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秦琼 2025-11-12 探秘李商隐:枯寂无题人生中的诗意华章在晚唐的诗坛上,李商隐宛如一颗璀璨却又带着几分孤寂的星辰,以其独特的“无题”诗系列,在文学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无奈,仕途不顺、情...
李商隐 2025-11-12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定海神针”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则以智慧与德行成为他政治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之变,从巩固帝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11-12 知恩图报铸传奇:李世民救命之恩与臣子的王朝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知人善任著称,其麾下汇聚了无数贤才良将。然而,有一位臣子的命运轨迹尤为特殊——他曾在生死关头被李世民出手相救,此后以毕生忠诚与才智回...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2 帝王诗心照山河:李世民望终南山的雄浑气象与政治隐喻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望终南山》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壮美开篇,成为帝王诗作中罕见的兼具艺术性与政治深意的佳作。这首五言律诗不仅展现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1 功过交织的唐初名将:侯君集的功业与轶事作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核心将领,侯君集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既以“灭两国”的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因谋反罪被处决,成为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之一。其军事才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窝囊皇帝的陨落:一场权力更迭的宫廷风暴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外戚与宗室的角力屡见不鲜。唐中宗李显与武则天的权力更迭,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典型缩影。这位被史书评价为“贪玩厌学、胸...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