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银票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古代银票一张薄纸为何无人敢造假?
北宋年间,出现了史册记载的最早纸币——交子,又称“楮币”,开启了中国古代货币从贵金属转变为银票的历史,比西方国家早了六百多年。交子诞生于四川,除了宋代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其特殊性。隋唐战乱没有影响到四川,导致其贸易相对繁荣,经济相对独立,因缺铜而依赖铁。但是铁钱非常不方便携带,史料里有不少记载:“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一贯在宋代等于770文)、“尝使蜀,见所用铁钱至轻,市罗一匹,为钱二万”等。且铁钱与铜钱的比价据记载大概是10:1,“江南旧用铁钱,十当铜钱之一,物价翔踊,民不便”。最终,在茶叶和马匹贸易发达的四川,加之铁钱使用的不方便性,最终导致纸制银票交子诞生于此。虽然是一张薄纸走天下,但银票在古时却无人敢造假,这是为什么呢?
▲宋代交子
官方体系严密,从高层截断造假可能
1、银票用纸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材料稀缺
不同于一般的造纸材料,银票选纸要么制作工艺极度复杂,要么制作材料稀缺难求,并且一般都是官方垄断的,不流通于民间,比如川纸,由于制作工艺复杂,被列为银票的专有制作材料,而被禁止用作他途。在宋代的时候,用一种叫做“楮皮”的原材料来制作银票,这是非常不容易获得的稀有物质,也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银票被仿制的概率;且高丽纸是委托高丽制作并作为贡品进贡朝廷的。这都从源头上打击了伪造银票的行为。
2、银票的图案设计、盖章,被造假相当困难
银票官方设计图案复杂、精密、细致,相关机构集中了制作工艺最为精良的匠人,手艺精湛,花纹非常繁杂,细节很是微妙,还有最顶级的印刷技术,一般的造假人员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去做假模仿,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造假的可能。时至今日,这个防伪手段仍被广泛使用,可见其防伪效果的优秀性,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点赞、亮灯。
此外,设计图案的样式更迭速度也较快,一般1到2年就会更迭,这也为造假增加了不可预见的变数和难度。且随着防伪技术的发展,银票上还出现了针孔和点墨技术,这和现代人民币上的编码技术很像,就像是银票的“身份证”,这为古代银票安全的护航更添了一层保护。
▲清 银票
3、法律严苛,从国家层面杜绝了造假的可能
法律规定,造假币者,直接判处死刑,家人还遭受“连坐”,甚至满门抄斩,而且这个罪行是不可赦免的。在如此严酷的法律制度面前,相信有造假心思的人员,也都会三思而后行,望而却步了吧。那么名冠中外的晋商汇票是如何驰骋天下而不被伪造、冒领的呢?其实还要源于晋商汇票的高超防伪技术。
晋商汇票的高超防伪技术
一般意义上的晋商主要指的是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在晋商经营的盐务、票号等业务中,最著名的是票号业务,可以说是现代银行的“祖父”。所谓票号,是指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也被称为票庄、汇兑庄,主营业务是汇兑银票。
道光初年,也就是1823年左右,在平遥的“西裕城” 颜料庄,正在主持西裕成号事的大掌柜雷履泰不仅看到民信局的发展解决了通信的困难,还看到了随着国内国际贸易的发展所展现出来的大量货币流通所造成的契机。身为商人的雷履泰深有感触,他把握机遇,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兼营汇兑业务,运用全国各地设立的分庄优势,此端收纳银两后,然后写信给彼端分庄,由彼端分庄汇兑出等额的银两,然后在双方知晓的前提下,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就解决了现银运输携带不方便、不安全还经常出错的弊端。随着汇兑业务的风生水起、日益昌盛,雷履泰就放弃了颜料庄的业务,专门经营汇兑业务。
▲日升昌“汇通天下”牌匾
随后,雷履泰在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更多地拓展了分庄口岸,由于票号业务保险、迅捷、方便,迎合了当时不断膨胀的需求,票号不断壮大,经营范围也逐渐扩大,继平遥票号兴起后,相邻的祁县、太古商人紧随其后,更多的山西人也投资加入了票号业务,后来政府及相关人员的扶持为山西票号的壮大更拓宽了道路。山西票号一脉,气候渐成,还被外国人称为山西银行。
既然汇兑业务日益发展壮大,那做为汇兑业务的主要信用凭证——汇票,它的安全性和防伪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来一起揭开中国近代汇票防伪技术的面纱吧。
1、票面防伪技术的“黑科技”
票面的防伪技术主要体现在印制、水印技术、专人书写的笔迹、印章(微雕)以及汉字密押(密码)等方面。
汇票的印制和发行数量都会严格控制,由总号一统分发。例如:山西平遥蔚泰厚总部在平遥一统印刷汇票,所使用的票纸都是绿线红格的样式,然后分发到各分部,有折损、毁坏的会报送总部备案。未使用或者失效的汇票,都要上交总号进行备案销毁,对数量的核查和控制非常严格,绝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
水印技术主要体现在汇票内夹印水印。防伪的关键一环就是汇票内夹印的水印。这个水印在正常状态下是不显现在汇票上的,一般很难发现,只有当竖起来一照才会看到里面的水印。比如湖南印制的协同庆汇票看起来简单,没有什么装饰花纹和特殊格式,但在纸面上暗印“协同庆”三字,不仔细观察辨认是很难发现这几个字的;再如平遥蔚泰厚的票号,其使用的汇票内部都夹印有“蔚泰厚”字样的水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汇票被仿造的难度系数。时至今日,这个技术仍被运用在现代钞票的防伪技术上,比如人民币内的领袖头像。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大德通牌匾
汇票由专人来填写,确保笔迹容易辨识。每家票号都会安排专人来填写汇票,且在总部备案,由固定的人书写的笔迹特征会被通报各分号,并让各分号能轻松准确地辨认出这样的字迹。由于古代毛笔的特殊性,书写字体一般一人一笔势,特点鲜明,具有较高的唯一性,很难被完全模仿,造假更是难上加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汇票的真实性提供了又一保障。甚至,行至现代银行业兴起,汇票和支票改由钢笔填写后,却仍然要求经理用毛笔签字,原因即在于此。中国书法是不是非常神奇而伟大呢?!此外,填写汇票的人一旦发生变动,各总号、分号会被即刻通知新的笔法特点。
汇票上的印章繁复、细微、精细到极致。汇票一般填写完成后,会加盖4个印章。晋商发明了一种“微雕章”,这种印章采用水牛角的材质,运用微雕技术,行笔非常细密精致,想要伪造这样的印章,难度可想而知,且印章颜色各异。由于汇票的纸质类似于宣纸,耐揉搓,上面会盖有很多繁复、精细的印章。对于这些精细的印章,仿造者想造假,想想也了解难度级别非同一般。且多在数据处印有印章,以防日后纠纷,谨防涂改。
最后,讲一讲古人又一汇票防伪智慧的结晶——密押,即用汉字代替数字的密码法。密押是将汇票上的重点信息,比如年月日和款项金额用相应的汉字代码来代替,外人看起来如坠云雾根本不知所云。只有票号内部的账房先生和掌柜才了解密押的答案。且密押会经常更换,确保不被破译。下面就举一个实例来看看密押是怎么运行的吧。
例如:十二个月的代码分别对应汉字“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每个月的三十天又按序用以下汉字代替“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正,昧心图私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将报,到头自分明”。银两数目的十个数字分别用“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或者“生客多查看,斟酌而后行”等来代替。然后,数字单位“万千百两”用“国宝流通”四个字来代替。那么,如果有人七月二十日在票号开了一张汇银为五千两的的汇票,那么“勿人璧宝通”就成了这张汇票的代码。这样对于保密信息能够起到保密作用的同时,还为防伪技术贡献了力量,一举多得。并且,密押的代码大多比较朗朗上口,且和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容易记忆。
2、票据流通过程中的防伪措施
汇票在流通过程中的防伪,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讨保交付”和“面生讨保”、见票“三五日兑付”的规定、汇票挂失及汇票数量、兑付后 “汇票即焚”制度等。
▲乔家大院
商家在汇款的时候如果要求汇款不被遗失,那汇票上就会盖上“讨保交付”的字样。在取款的时候还必须取得“商保”才行,而且如果取款人面生,那就得采取“面生讨保”的措施。汇票是一种基于信用而产生的汇兑行为。票号行业内有一条管理制度,即见票“三五日兑付”,且兑付后“汇票即焚”,这也是行至今日,几乎没有汇票流传下来的原因,也建立起了晋商的信誉制度。如果汇票不慎遗失,各地都有各地相关的政策保障汇票不被冒领。比如,登报声明;通知相关票号和政府机构备案等等。这一套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都从各个方面防止了汇票被作假、冒领的可能性。
总结:
通过对以上古代银票防伪技术的探讨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法至精密”“信用最著”用这几个字来形容古人在银票防伪技术上的成就,不为其过。希望我们后人也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
参考文献:
《晋商翘楚乔致庸》
《问道晋商》
《中国大生意人》
《白银帝国》
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 燕昭王:战国乱世中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燕昭王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用人艺术,将濒临崩溃的燕国推向鼎盛,成为战国史上最具争议性与启示性的君主之一。从即位前的流亡经...
启 2025-09-03 薄皇后与汉景帝:一场被权力裹挟的婚姻悲剧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景帝刘启与薄皇后的婚姻堪称一场充满无奈与悲剧色彩的政治联姻。这段关系不仅折射出皇室婚姻背后的权力博弈,更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
刘启 启 2025-09-03 宋国的祖先为什么是武丁:从甲骨卜辞到历史叙事的千年纠葛在商周历史的长河中,宋国的起源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传统史书将宋国开国之君微子启视为殷商后裔的代表,认为周武王灭商后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纣王兄长微子启于...
启 武丁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