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荆州江陵人,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公元263年8月,魏国实际掌权者司马昭决定伐灭蜀国,为自己篡位进一步做准备。他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姜维凭借山川之险,把钟会的大军阻挡在剑阁之外,但邓艾却率3万人偷渡阴平小道,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选择投降,蜀国灭亡。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仅仅过了四十多年,蜀国就灭亡了,当时司马氏甚至还没有篡魏建立晋朝。一方面我们替蜀汉感到可惜,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为邓艾的奇兵之计拍案叫绝。但其中有个问题,如果当时邓艾兵临成都,刘禅拒不投降,而是坚守的话,蜀汉会灭亡吗?
魏军伐蜀的具体进军路线是:西路邓艾率3万人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维,中路诸葛绪率3万人负责切断姜维后路,东路钟会率大军10余万人主攻汉中诸城。姜维在沓中与邓艾交战后,晃飞诸葛绪,直奔东路抵挡魏军主力。而钟会大军在占领汉中大部分据点后,前进到剑门关外时,被回援的蜀军阻拦,僵持不下。当时钟会已经准备放弃了,准备退兵。
姜维
邓艾则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
吕思勉
近代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在《三国史话》中指出:“邓艾的兵,是能够进去,退不回去的,自然要拼命死战,其锋不可当。然而其实是孤军。假使后主坚守成都,这时候,剑阁并没有破,钟会的大军不得前进,邓艾外无救援,终竟要做瓮中之鳖的。然而后主不能坚守,竟尔投降。”
我其实非常赞同吕思勉先生的观点,如果刘禅坚守成都,蜀汉不会迅速灭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邓艾是孤军深入,没有粮草补给,没有后援。邓艾偷渡阴平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为太过于出人意料。蜀军之所以在阴平不设守军,是因为根本没有路可以走。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途中,粮运不继,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队走到马阁山,道路断绝,一时进退不得,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
邓艾身先士卒
所以,吕思勉先生才说,邓艾的兵是能够进去,却回不去的,因为没有回头路。也因此,邓艾的军队自然会拼死力战。另外,剑阁向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当时钟会率魏军主力就被阻挡在剑阁之外,是没有办法支援邓艾的,因此邓艾所率3万人,经过沿途损耗,到达成都城下其实是孤军奋战。
诸葛瞻战败
第二,蜀汉还有成都可以坚守。虽然江油守将不战而降,诸葛瞻又在绵竹战败,但是蜀汉还是有坚城成都可以抵挡邓艾。邓艾仅有不到3万人的军队,面对成都这样一座坚城,肯定很难迅速攻破。蜀汉完全可以抽调军队回防成都,姜维也可以分兵救援成都,那样邓艾恐怕就真的成了“瓮中之鳖”了。
第三,据《三国志》记载,刘禅给姜维下令投降后,当时的将士都发怒的“拔刀斫石”。这说明,蜀汉的军队,是不甘心投降的,他们还有继续抵抗的信心和勇气。只可惜,刘禅选择了投降,让大家放弃抵抗。
因此,在我看来如果面对邓艾军队兵临成都城下,刘禅选择坚守的话,蜀汉不会就此灭亡。当然,以上的分析是作为后来者,站在蜀汉一国一地的角度来看的,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看的。其实,即使刘禅当时选择坚守,蜀汉没有灭亡,但过不了几年,蜀汉还是会灭亡的,因为魏蜀双方实力差距太大。
站在历史长远角度来看,刘禅选择投降,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蜀汉多年用兵,诸葛亮死后,刘禅亲信宦官黄皓,朝政混乱,百姓苦不堪言。自东汉末年,天下纷争已近百年,也到了重归统一的时刻了,刘禅选择投降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司马昭之女:权力漩涡中的命运浮沉司马昭(211年—265年)作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奠基人之一,其家族在魏晋交替的权力场中占据核心地位。这位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闻名的政治家,一生共...
司马昭 2025-09-28 亡国之君的生存智慧:刘禅投降曹魏后的隐忍人生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后主刘禅在权衡利弊后选择开城投降。这场看似屈辱的抉择,实则是刘禅在绝境中为保全蜀汉遗民性命、延续宗室血脉的无奈之举。从蜀汉皇...
刘禅 2025-09-28 困局中的妥协:刘禅投降的多维透视公元263年冬,当邓艾率领的魏军如幽灵般穿越阴平小道突现成都城下时,蜀汉后主刘禅的抉择彻底改写了三国格局。面对仍有数万守军、粮草充足的成都,这位在位四十年的君主...
刘禅 2025-09-26 诸葛诞兵败司马昭:一场被战略失误与时代洪流裹挟的悲剧公元257年,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城举起反旗,集结十余万大军对抗司马昭。这场被后世称为“寿春之变”的叛乱,是曹魏末年规模最大的军事对抗,却以诸葛诞兵败身死...
诸葛诞 司马昭 2025-09-25 司马昭真实死因考辨:正史记载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黄皓之死:历史与演义的交织真相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