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梁纥,陬邑大夫,宋国君主的后代,孔子的父亲。“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叔梁纥祖上为宋国贵族,传到他这一代时,家道中落,成为了一个小奴隶主。为躲避宋国的战乱,叔梁纥带着全家人流亡到了鲁国陬邑。
《左传》记载,叔梁纥在鲁国时立过两次战功,被鲁国贤臣孟献子赞为“所谓有力如虎者也”。《孔子编年》中也对叔梁纥赞赏有加,称赞他“以勇力闻于诸侯”。这两次大功让叔梁纥由一个小小的武士晋升为陬邑大夫。
咱们先来说说叔梁纥的这两次战功。
一是在鲁襄公10年,已经50多岁的叔梁纥被征召前去攻打一个名叫逼阳的小国。勇猛的叔梁纥,率领士兵打开逼阳的城门。正当鲁国士兵蜂拥入城之时,逼阳的守城士兵,突然放下了厚重的闸门,意欲将鲁国士兵拦腰截断,分而杀之。叔梁纥急中生智,奋力托举住即将下落的闸门,让士兵们安全撤出城外,从容化解了一场危机,由此被誉为“力如虎”。
二是在鲁襄公17年,齐国入侵鲁国,兵临鲁国大夫臧纥的城下。鲁襄公派出救援队伍前去解围,但援军走到半道时,慑于齐军的威名,便打道回府了。
此时,又是勇猛的叔梁纥率领着300名敢死队士兵,保护臧纥杀出了一条血路,将他安全护送到了鲁国都城。其后,叔梁纥又搬来救兵,杀了个回马枪,对齐国军队实施内外夹击,齐军只好撤退。在这一战中,叔梁纥不但誓死保护了臧纥,还解了其防邑之围,立下奇功一件,因此“以勇力闻于诸侯”。
此时的叔梁纥已年过六旬,不但战功显赫,还被封为陬邑大夫,也算功成名就了。但有一事,始终让他耿耿于怀,那就是膝下无子,无人继承他的封邑和爵位。
原本叔梁纥有一个正妻施氏,施氏虽然一鼓作气,但也只是为叔梁纥生下9个女儿。于是,叔梁纥按照当时的礼法“大夫一妻二妾”的规定,娶了一个小妾。
这个小妾倒是利索,非常干脆地为叔梁纥生下了一个儿子。只可惜这个儿子患有先天“足疾”,无法继承自己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爵位。
不得已,叔梁纥想再纳一个妾,希望能为他生下一个健康的、体面的儿子,来承袭自己陬邑大夫爵位和封邑。经过筛选,叔梁纥在自己的封邑里看上了一户颜姓人家,家里有3个待字闺中的女儿,叔梁纥亲自上门求婚。
《孔子家语》中对这段求婚细节做了详细记载:“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征在。颜氏谓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也。今其人身长九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女孰能为之妻?’ 二女莫对,征在进曰:‘所制,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叔梁纥求婚颜氏的细节。
一是叔梁纥是仗着自己大夫的身份强求颜氏的,二是颜氏的小女儿颜征在并非自愿嫁给叔梁纥,而是在帮助父亲解决难题。因为她知道,婚姻大事须得谨遵“父母之命”,尽管叔梁纥和自己年龄悬殊。
但是,让颜征更加没想到的是,叔梁纥居然年近70了,而自己还不到20岁。于是,在见到叔梁纥后,颜征在的反应是“见以叔梁父之年已衰,大惧”。
叔梁纥在娶到颜氏后,也没有按照大夫应有的礼数举办婚礼,而是“颜氏于归,既庙”,就草草地宣告婚成了。
婚后,急于得到儿子的叔梁纥便拉上颜氏,登上尼丘山祈祷。不久后,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儿,这便是孔子。
于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这里的“野合”并没有苟合之意,也并非说孔子是私生子。而是说叔梁纥已过了正常纳妾的年龄,且和颜氏的年龄太过悬殊,不符合礼制。同时强调两人的婚姻太过草率,就像乡野之人的婚礼。因此,司马迁用了“野合”两字。
孔子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颜征在便带着孔子到了鲁国国都阙里独自生活了,生活十分艰难。直到孔子17岁时,积劳成疾的颜征在去世。不过,在去世前,她一直都没有告诉孔子,他的亲生父亲是谁。
孔子为了将他的父母合葬,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其生父的名字和埋葬地点,将父母葬在了一起。
那么,颜征在为何不告诉孔子其父亲的信息呢?
一是因为颜征在对这段“野合”的婚姻心存芥蒂,对叔梁纥强求将她作为生育工具而不满。
二是当叔梁纥去世时,颜征在并没有送他最后一程。因为对于这段年龄过分悬殊的“野合”婚姻,颜征在不想遭世人的谴责和耻笑。因此叔梁纥去世时,颜征在并没有参与送葬,可能也确实不知道叔梁纥最终埋葬的具体位置,只知道他“葬于防山”。
三是在叔梁纥去世后,颜征在母子备受叔梁纥正妻等人的歧视和侮辱,不得已才逃离出来,颜征在不想让孔子重蹈那个让她们尝尽屈辱的伤心地。
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安贫乐道的精神丰碑在春秋乱世的风云中,孔子弟子颜回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生存状态,为后世树立了一座超越物质的精神丰碑。这个被《论语·雍也》记载的经典场景,不仅成为儒家安贫...
颜回 孔子 2025-09-04 孔鲤:以血脉为纽带,铸就儒家传承的基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鲤的名字或许并不如其父孔子那般熠熠生辉,但他作为孔子独子、儒家思想传承的关键纽带,其人生价值与历史贡献却不容忽视。他以豁达的胸襟、默默的奉...
孔子 2025-09-01 孔子与微子:血脉相连的千年传承——论孔子是微子的十五世孙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孔子与微子,两位相隔数百年的历史人物,却因血脉的纽带紧密相连。孔子,这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的伟大思想家,竟是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纣王...
孔子 2025-08-29 孔子弑母:一场跨越千年的谣言与真相之辨“孔子弑母”这一骇人听闻的指控,在历史长河中如幽灵般若隐若现,却始终缺乏任何可靠史料支撑。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圣人之一,孔子的道德形象与这...
孔子 2025-08-29 师旷与孔子:春秋时代的双璧:音乐与哲学的对话在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上,师旷与孔子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在音乐与哲学的领域中熠熠生辉。尽管他们的职业路径与思想体系存在显著差异,但作为同时代的文化巨匠,他们的...
孔子 2025-08-28 李膺与老子的血脉之谜: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考辨东汉名士李膺因刚直不阿、力抗宦官闻名史册,其“天下模楷”的形象与道家始祖老子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却将两人强行关联——孔融十岁时曾以“孔子问礼于...
孔子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