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上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有三急,古代大臣在上朝的时候想上厕所了该怎么办?
(康熙王朝里王辅臣的儿子王吉贞,就算是憋得快要晕过去也不敢主动向皇帝申请去厕所)
老话说人有三急,意思就是说不分高低贵贱还是男女老少,这便意和尿意要是一上来只怕是夹着屁股也憋不住,所以对于咱们现代人来说,除了极少数很重要庄严的场合外,其他诸如开会、上课和考试这些集体活动,如果你提出来想去上个厕所,虽然有点不礼貌,但一般都能获得批准,毕竟不能把人给憋坏了。
那么问题来了,咱们现代人可以随时申请去上厕所,古人有这个待遇么?如果在上朝或者是皇帝召见时想上厕所怎么办?能不能和皇帝老儿请个假去上茅房呢?
(先轸,一个敢于辱骂国君、太后,还朝着国君吐口水的牛人,这样的人申请去厕所估计也没人敢有意见)
这事儿要搁在春秋战国时期没准还真能行,毕竟那时候没什么礼法约束,君臣关系相对也比较随便。臣子喝醉酒了可以调戏国君的爱妾(楚庄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灯烛灭。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绝其冠缨,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绝缨之人。)当君主不听自己的意见时甚至还可以拿着刀逼他同意(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
晋国的先轸老兄更是个纯爷们,崤之战中晋国偷袭秦国,俘虏了秦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主要将领,本来都打算要杀了拜祭祖先,可晋襄公的老妈文嬴是秦国的公主,拼命给这三人说好话,晋襄公拗不过母亲便将这三人放回秦国,先轸在上朝时问起了这三人的情况,晋襄公回答说我已经听从了老妈的劝告把这三个人放走了。先轸大怒,他对着晋襄公就是一顿狂喷:将士们拼死拼活好不容易擒获了敌军主将,你却因为老太婆的几句话就轻易赦免了,将士们会怎么想?像你这样毁自己的士气涨敌国的志气,咱们晋国用不了多久就要灭亡了!说完还对着晋襄公狠狠的啐了一口唾沫恨恨离去。
好嘛,不但骂了国君,损了太后,还大逆不道的说晋国就要灭亡,这搁后世就足够让先轸抄家灭族的了,但晋襄公却丝毫没有追究先轸罪过的意思,反而还因为释放了战俘向先轸道歉,这在后世您敢想?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要真想上厕所,大臣们向国君提一句就行。
(随着君主集权的逐步强化,从明代以后大臣上朝就得跪着了)
不过随着君主集权逐步强化,君主和大臣们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皇帝的脸不再叫脸,那叫“龙颜”,皇帝说话也不叫说话,那叫“玉言金口”,臣子们上朝也从坐着(唐代)到站着(宋代)继而演变成跪着(明清),要遵守的规矩也多了起来。于是在皇帝面前臣子们莫不毕恭毕敬,战战兢兢,生怕行为不慎影响了皇帝陛下的光辉形象,否则便会被安上“冒犯天颜”的罪名受到朝廷的严厉处罚,您还别以为这只是小事,刘宝瑞先生在单口相声《官场斗》中就曾经提到,臣子不能仰面视君,否则就是有意“刺王杀驾”,按照律例就是杀头的罪过,就连声音稍微大一点也不行,不然便会认为咆哮朝堂,后果是什么?大不敬,也得宰。
当然了,这是影视作品进行了艺术夸张,但如果在现实中您真这么做了,那这代价也不小……
(和岳正相比,包拯就要幸福多了,当年包拯向仁宗皇帝上谏,口水都喷到了宋仁宗脸上,但仁宗也没说啥)
明代的大臣岳正就是这么个倒霉蛋,这位爷就是因为说话乱喷口水结果从正一品的国家领导人直接降级成一个小官,岳正是天顺、成化时期的大臣,他生性慷慨豪迈,遇事敢于仗义执言,明英宗在复辟后将他提拔入内阁,岳正感激皇帝对他的重用更是一心国家效力,在讨论国事时经常高谈阔论,口若悬河,这其实也没什么,但岳正同志太激动语速太快了,以至于说话时口水乱喷,唾沫四溅,甚至还溅到了明英宗的龙袍上,明英宗对此厌恶无比,私下里和太监们痛骂岳正无礼“龌龊胡子对我言,指手画脚!”
可是岳正却忽然不觉,依然迟钝不知悔改,最后明英宗忍无可忍,找了个机会将他贬到外地去当了个小官,正一品的国家大员因为唾沫丢了官,岳正老兄也太冤枉了!还有更惨的,明代大臣礼科右给事中周监就因为乡音浓重,结果在上朝时被御史弹劾“失礼”,毕竟在皇上面前说话如此不标准,这不是存心恶心我们万岁爷么!这位老哥也被一撸到底,打发到四川去做个判官,这辈子算是毁了。—“戊戌调礼科右给事中周监为四川崇庆府判官,以其奏对语音不正故也”
(监察御史招牌)
您看看,连大喘气都能被安上罪过,更何况是庄严而肃穆的上朝?只要稍微咳嗽两声或者是走路姿势不规范都有可能被两旁的监察御史记录下来,并且以“上奏失仪”的罪名弹劾。至于后果么,运气好点儿就是罚俸,这一个月给皇帝陛下打白工,惨点儿就是打屁股,让你尝点皮肉之苦长点记性,更惨就是降职。所以咱们设身处地的想想,正当官员们等着皇帝陛下训话,偌大的广场鸦雀无声时有人举手:陛下,我实在憋不住了,想去个厕所!您说说会是个什么下场?更何况封建王朝官员最讲究个风度、气质,在满朝文武面前说些屎尿屁的龌龊事,丢人不丢人?估计稍微要点脸面的也不用等着皇帝说,自己就辞职了。
所以对于明清时期的大臣们来说,真要遇到这种情况就只有一个字:憋!就算是憋死了、把膀胱给憋爆了也只能忍着,毕竟君前失仪丢官罢职都是小事,要是严重估计连命都保不住!但这玩意说起来简单,但有过这方面痛苦经历的我们都了解这玩意是憋都憋不住,难道古人就这么粗暴,直接硬憋着?
(如果您的官阶在五品一下,那么恭喜你不用为上朝时想上厕所而纠结了,因为你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那当然也不是,首先得看看您是什么身份,如果您是五品以下不入流的小官,那么恭喜你不用对此担忧,您的品级实在太低了,连早朝都没资格参加,自然不用担心在面见君主时内急。但如果您很上进在有生之年混到了个尚书侍郎,那就得为上朝做准备了,要是皇帝像万历还好,三十几年不上朝,但要是像雍正一样是个工作狂,您就只能祈祷自己有个好肠胃。
但怎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呢?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排空肠胃,肚子里什么都没有当然就不用担心上厕所了!所以很多大臣会在上朝前一个晚上尽量少吃或者不吃,等到朝会结束后再垫点点心,这一招当然一劳永逸,但也有个问题,早朝一般在六点以后开始,而大臣们得凌晨两三点就从家里出发,这期间几个小时水米不沾牙能撑得住?冬天还好说,夏天这大汗淋漓一口水都不喝?所以这一招只符合一些年轻力壮的大臣,要是老人家来这么一招,估计就死在上朝的路上了。
(朝房,对于品级高的官员,在上朝之前可以选择在这里方便)
当然了,品级高的官员想要解决问题可以去朝房,朝房是大臣们专用的“值班宿舍”,当政事繁多或等待紧急军情时一些亲信重要的大臣就得呆在皇宫随时等待皇帝召见,朝廷为他们提供了朝房以供休息,对于一些年事已高的大臣苦于早起还可以在朝房里眯一眯,同时朝廷还很人性化的提供了净桶。这样又比排空肠胃好得多,毕竟不用忍饥挨渴,但这同样有个问题,朝房并不是人人都能去,您要么是内阁、军机处成员,要么年高德勋,德高望重,品级不够也能干着急。
不过您也不用太过操心早朝的时间问题,和影视剧里早朝皇帝训话,大臣上奏又臭又长不同,实际上上朝十分简单快速,毕竟朝中的重大事务基本上都是内阁和军机处讨论解决,压根用不着当着这么多人商议,朝会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象征存在,大臣们在朝会上提出问题后由内阁中枢给出处理意见即可,就算是大臣们真要憋,也不用憋太久。
所以憋尿这事儿最考验的就是内阁和皇帝的亲信大臣,毕竟他们和皇帝朝夕相处经常要见面,怎么找机会上厕所倒真是个难题,在小说《鹿鼎记》中韦小宝就活活憋了一回尿:
韦小宝见他语气和神色之间,对自己又是亲热,又是羡慕,素知他是直爽汉子,不会作伪,心中惊惧之意尽去,笑道:“多大哥,请你等一等,兄弟尿急得很。皇上传见,吩咐叮嘱的话很多,兄弟忍尿忍到这时候,可实在忍不住了。”多隆哈哈大笑,了解皇上召见臣子,若不示意召见已毕,臣子决不敢告退。做臣子的当真尿急起来,倒是一件大大的难事。只不过也只有像韦小宝这等宠臣,皇上才会跟他说话这么久。别的大臣三言两语,即命起去,也轮不到他尿急屎急。
(在明清时期,能够进入内阁或军机处,个顶个都是人精,咱们也不用太替他们担心)
对于这些人咱们也不用太替他们担心,毕竟混到了这个等级哪个不是人精?这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早就让他们修炼了一双铁膝盖(明清时期皇帝奏答得时候大臣得跪在地上听着)和一副好肠胃(能憋),对这种事情早就习以为常了,再说了就算他们不敢说去厕所,皇帝总得去方便吧?他们也可以趁着这个时候去清空内存,退一万步讲,哪天要是真破了功憋不住了也能趁着一个不太重要的时机向皇帝请求:陛下,微臣请求前去更衣。估计皇帝老儿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好奇,中华几千年历史究竟有没有人在面见皇帝或者是早朝的时候憋不住呢?
还真有,这位倒霉蛋就是明英宗(对,又是明英宗)时期的刑科给事中曾瑄同志,这位老兄估计前一天喝多了水,结果一个没忍住在早朝的时候尿了出来……当然他的下场也很惨,挨了一顿板子,好好的京官当不成,被贬到福建连江县去当一个主簿去了(职业生涯彻底宣告结束)—“降刑科给事中曾瑄为福建连江县主簿,瑄早朝丹墀遗溺,法司论当赎杖还职,上特命吏部降之。”
虽然听起来很惨,但是不了解为啥我还是憋不住想笑……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漫长历史中,皇位继承始终是牵动朝局的核心命题。康熙朝太子胤礽的两度被废,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成为透视皇权制度深层矛盾的典型案例。这位从襁褓...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08-11 遏必隆是忠臣吗?——从历史轨迹与政治抉择中探寻答案在清朝康熙朝的权力棋局中,遏必隆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出身钮祜禄氏的勋臣之后,既是康熙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又因依附鳌拜而遭弹劾下狱;他既是战场上的巴图鲁(勇...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图海与吴六一: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双重镜像在历史剧《康熙王朝》的荧幕叙事中,图海与吴六一两位角色因演员郝铁男的“一人分饰”引发了观众长达二十余年的误解。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安排背后,实则折射出历史真实与文学...
康熙的儿子们 图海 2025-08-05 康熙大婚:12岁少年的帝王婚典与权力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帝的婚姻堪称特殊——他以12岁之龄举行大婚,不仅创下清代帝王最早结婚纪录,更以57年半的婚姻生活成为清帝中婚龄最长者。这场看似“早婚”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4 朱国治:历史褶皱中的善恶双面镜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国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朝官场中臭名昭著的酷吏,又在三藩之乱中以死殉国,被康熙帝追封为忠臣。这种矛盾的评价,让朱国治成为解读清代政治...
康熙的儿子们 朱国治 2025-08-01 胤祕读音考据:从康熙皇子到汉字本义的深度解析在清宫剧与历史读物中,"胤祕"这一名字常引发读者对读音的困惑。作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的姓名承载着清代皇室命名传统与汉字文...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祕 2025-07-30 諴亲王:康熙幼子,清朝宗室中的特殊存在在清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諴亲王作为康熙帝的幼子,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皇室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諴亲王本名爱新觉罗·胤祕,后因避讳雍正帝名讳,改名允祕,...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9 汤斌:清廉理学名臣与太子老师的双重人生在清朝康熙朝的政坛与学界,汤斌(1627—1687)以“清廉如水、理学大家”的形象载入史册。他不仅是康熙帝亲自选定的太子首席讲师,更以刚直敢谏的品格和“豆腐汤”...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29 十三爷为何在宗人府关了十年:康熙的深谋远虑与权力棋局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风云中,十三阿哥胤祥的命运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这位以侠义著称的皇子,因性格耿直、行事磊落,却在宗人府被圈禁长达十年之久。这一看似反常...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祥 2025-07-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