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除曹芳,另立曹髦为新帝。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元子攸
这是一个皇帝评论另外两位皇帝的一句话,元子攸是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在位时用剑亲手杀了权臣尔朱荣。他的学习对象就是,曹操的重孙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高贵乡公曹髦(mao),曹髦面对权臣司马昭,没有和汉献帝那样苟且偷生,而是拿起剑杀向司马昭……
聪明好学,少年即位
曹髦生于正始二年(241年)。正始五年(244年),被封为郯县高贵乡公。嘉平二年十二月,其父曹霖去世。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镇压王凌后,将曹魏宗室王公均置于邺城以便监视, 曹髦亦被移置邺城。曹髦从小好学,才慧早成,有祖父曹丕的之风。
自高平陵政变之后,曹魏政权已经落入司马氏手中。公元254年,第一位少帝曹芳不甘于做傀儡,准备除掉司马师,结果被废。曹髦作为曹丕孙子,入继大统,曹髦不同于8岁即位的曹芳,他即位时已经14岁了,而且又聪慧好学,知道自己和曹魏的处境。
曹髦文才武略,崇拜少康,擅长诗文,创制了九言诗,传世文章有《伤魂赋并序》、《颜子论》等。爱好儒学,亲赴太学论道,把许多大儒问得哑口无言,著有《春秋左氏传音》(失传)。而且他精通绘画,据说曹髦可能是中国第一位成为画家的皇帝。这样一个有才的少年天子,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只做一个傀儡的。
第一次夺权尝试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声讨司马氏,大将军司马师督师征讨淮南。几番激战,毌丘俭战死,文钦逃往孙吴,然而,司马师在这场战争中被文钦之子文鸯惊得眼球掉落,病上加病。“叛乱”平息不久,司马师自料性命难保,就派人从洛阳叫来了司马昭,对他说:“我估计自己不行了,你接掌我的大将军印。”
话未说完,司马师一命呜呼,消息传到宫中,曹髦大喜。他意识到这是夺权的好机会,于是一面下诏命司马昭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六军还京师”,一面着手筹划宫廷政变。不料,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策,他率领军队回到了洛阳。这样一来,曹髦的计划落了空,从此,司马昭独掌大权。
玉碎九重,率兵讨伐司马昭
司马师死后几年时间里,司马昭不断加快夺权的速度。曹髦见自己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愤恨,于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夜里,命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 并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日我将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
王经说:“古时鲁昭公因不能忍受季氏的专权,讨伐失败而出走,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所耻笑。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昭之手已经很久了,朝廷内以及四方之臣都为他效命而不顾逆顺之理,也不是一天了。而且宫中宿卫空缺,兵力十分弱小,陛下凭借什么?祸患恐怕难以预测,应该重新加以详细研究。”
曹髦从怀中拿出黄绢诏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决定了,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说完就进内宫禀告郭太后。王沈、王业跑出去告诉司马昭,想叫王经与他们一起去,但王经不去。
甘露五年五月初七(260年6月2日),曹髦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呼喊着出了宫。在东止车门遇曹髦一行遭遇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曹髦左右之人怒声呵斥他们,司马伷的兵士都吓得逃走了。中护军贾充从外而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杀。
众人想要退却,贾充之军将败,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事情紧急了,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今日之事,没什么可问的!”于是成济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他弑杀于车下。
曹髦死时尚不满20岁。司马昭闻讯,大惊,自己跪倒在地上。太傅司马孚奔跑过去,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着说:“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
曹家最后的血性
曹髦虽然未获成功,但他确实做到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力争百分之几的机会,展现了曹家最后的血性。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下,曹髦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在中国古代有类似遭遇的皇帝群体中,实在不多。他是壮志未竟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斗士。
他有一身傲骨,他有刚烈的血性,为了活出帝王的尊严,为了活出人性的高贵,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与残酷的命运抗争。用壮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其苟且偷生,毋宁高贵赴死!曹髦的所作所为,足以安慰九泉之下的曹操了。
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黄皓之死:历史与演义的交织真相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檄文如炬:毌丘俭讨司马师檄文中的忠义与抗争公元255年,曹魏正元二年,一纸檄文如惊雷般撕裂了中原的沉寂。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以“清君侧”之名,在淮南举兵讨伐权臣司马师。这场被后世称为“淮南三叛...
司马师 2025-08-27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接力中的兄弟共谋与历史分野司马师与司马昭,这对生于河内温县的兄弟,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手段,共同完成了司马氏从权臣到帝王的转型。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子,他们既是血浓于水的兄...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8-07 东兴之战:魏国折戟沉沙的惨痛代价公元252年冬,曹魏权臣司马师借东吴孙权新丧之机,调集15万大军分三路南下,意图一举荡平江东。这场被后世称为“东兴之战”的战役,最终以魏军在东兴堤的惨败告终,其...
孙权 司马师 2025-07-21 曹芳之后谁继承皇位:曹魏末期的权力更迭与傀儡悲歌曹芳作为曹魏第三位皇帝,其统治时期因权臣司马氏的崛起而充满动荡。公元254年,曹芳被司马师废黜,这一事件不仅终结了他在位15年的统治,更标志着曹魏皇权彻底旁落。...
司马师 2025-07-15 西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崛起与统治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家族,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7-07 贾充与司马昭:权力漩涡中的忠诚与猜忌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骤逝于洛阳,其子司马炎随即代魏建晋。然而,在后世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司马昭之死却被蒙上一层阴谋色彩——“贾充毒杀司马昭”的流言流传千年。...
司马昭 2025-06-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