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襄公,姬姓郑氏,名坚,郑穆公之子,郑灵公弟(一作郑灵公兄),春秋时期郑国第13任国君(前604年 - 前587年),在位共18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郑襄公即位后依违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前597年,因与晋盟,楚庄王出兵攻郑,围郑三月。晋军未及救援,郑襄公献城降楚。前587年,郑襄公去世,其子郑悼公即位。
人物生平
继位为君
公元前605年(郑灵公元年)秋天,郑国执政大臣子家和子公杀死了郑灵公。郑国人想立郑灵公的弟弟公子去疾为国君。公子去疾闻讯,赶忙去对众大夫说:“先君尚有十二子,若立贤者为君,去疾无德无能;若立长者为君,大长兄公子坚尚在。去疾罪该万死,不敢越长兄的位置!”于是,众大夫们商议,扶立郑穆公的庶长子公子坚为国君,是为郑襄公。
向晋背楚
公元前604年(郑襄公元年),楚国因郑国接受宋国的贿赂而放走了宋将华元为由,派公子婴齐率兵攻打郑国。当初,郑襄公的父亲郑穆公在位时,曾派执政大臣公子家领兵攻打宋国,在大棘大败宋兵,俘获宋将华元。宋昭公得知宋兵大败,主将华元被俘,连忙准备了百辆兵车和装饰齐全的四百匹战马,送往郑国赎回华元。可是,宋国的车马尚未来到郑国,华元自己已经跑回宋国。楚庄王派兵伐郑,郑襄公急忙派执政大臣公子宋去晋国借兵。晋国派荀林父为将,领兵援救郑国。楚国又移兵攻打陈国,于是郑国得救。郑襄公在黑壤(又名黄父,山西沁水西北)与晋国结盟,继续奉行向晋背楚的政策。
公元前600年(郑襄公五年),楚国再次派兵攻打郑国,晋国派兵前来救援郑国。公元前598年(郑襄公七年),郑国与晋国在鄢陵结盟。
献城降楚
公元前597年(郑襄公八年),楚庄王以郑国背楚向晋为理由,又出兵伐郑。当时,楚庄王亲率楚国大军伐郑,长驱直入郑境,攻破郊关,直抵郑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附近)。楚庄王传令,围郑城四周筑长堤攻城。郑襄公也命将士和百姓登城坚守城池,等待晋师救助。楚国大军四面攻城,一连攻打十七日没攻下新郑。城内百姓伤亡也很惨重。忽然有一日,郑城东北角的城墙突然崩塌了十几丈宽。城内军民听说城墙崩塌,惊恐万状,哭声叫声惊天动地,都以为是天意灭郑。这时,楚国大军正准备乘机攻入城内,灭掉郑国。楚庄王听见新郑城内的老百姓惨哭悲叫,心中不忍,便传令楚军后退十里安营扎寨,等到郑国将城墙修好后再攻打郑城。楚国大夫公子婴齐劝楚庄王说:“郑城陷塌,正是天意灭郑。我军正可乘机攻入城去,灭掉郑国,为什么要退兵十里?”楚庄王说:“现在郑国人已经知道我楚国兵威,不知我德。郑城危急,我退师十里以示德,看郑人是投降还是抵抗,再做决定。”
郑襄公正为城墙崩塌而着急,忽闻楚师退去,以为是晋国的救兵快要到了,便传令城内军民加强修筑城墙,日夜派人巡逻防守,毫无投降之意。
楚庄王连等几日,不但不见郑国开门投降,反而又修筑城墙,加强了防守,便又传令三军攻打郑城,日夜攻城不止。郑国将士与百姓一直坚守城池三个月,晋国援军仍迟迟不到。城内将士和百姓伤亡惨重,渐渐支持不了。楚国大将乐伯率兵攻城,架梯从皇门登上郑城,劈开城门,楚军攻入城内。楚庄王传令,楚军不准烧杀抢劫,不准扰乱百姓。楚军纪律严明,秋亳无犯。等楚国兵马到达逵市时,只见郑襄公脱去了上衣,袒胸露怀,左手拿着牦牛尾巴做的旗节牵着羊,右手拿着杀牲畜的弯刀,在路口迎接楚庄王,对楚庄王恭敬地说:“我不德,得罪了上国,又不能服侍上国,因而得罪了上国,使上天降罪于郑国,使君王怀怒,降祸于郑城,又劳君王千里劳苦来到郑国。我已知罪。郑国的存亡,在于君王,若君王顾及先祖武公、庄公的友好,不灭郑国,延其宗祀,使郑国成为楚国的附庸,乃是君王之德!”此时,楚国大夫公子婴齐在一边,忙向楚庄王献计说:“郑国力穷而降,正好可以乘机灭了郑国。若赦后郑国又叛楚降晋,则是楚国的大祸!”楚庄王说:“昔时,寡君灭了陈国,降为县邑,归楚。申公屈巫以践其田而夺其牛的故事笑话寡人。今日若灭郑国并其地,又要被人说是‘践其田而夺其牛'了。郑国君能屈膝下人,老百姓必定拥护,这是不可轻视的!”于是,楚庄王下令,楚师退兵三十里,让郑国与楚国讲和结盟。
郑襄公姬坚为感谢楚庄王不灭郑国的大恩大德,亲自去到楚营慰劳将士,杀猪宰羊,纳物朝贡,又派其弟公子去疾去楚营做人质,和楚国结盟。楚庄王得郑国,又率大军北上到延城(今河南延津北)驻扎,扬言要饮马黄河水,以武力向晋国示威。
直到这年秋天,晋国才派荀林父为中军元帅,先谷为副元帅,率领六百乘兵车救郑。到了黄河北岸,听说郑城已破,郑国已投降楚国,和楚国结了盟。于是荀林父便屯兵敖山、郜山(今河南荥阳北),不再前进。楚庄王原本打算班师回楚,听说晋国兵马已过了黄河,前来救郑,便也率领楚师北上,驻扎管城,与晋师对阵。
这时,郑国已和楚人结盟,归顺了楚国。郑襄公又听说晋国发兵车六百乘救郑,已过黄河,声势浩大。恐怕晋师一旦战胜了楚师,又要讨伐郑国降楚之罪,心中不安,问计于众大夫。大夫皇戎劝郑襄公说:“臣愿前往晋营,劝说晋军和楚决战。晋军胜我们从晋,楚师胜我们从楚,择强者而从之!”郑襄公以为好计,便派皇戎去晋营,又派使臣去楚营,挑起楚晋两军决战。郑国坐观成败,择强者而从之。
于是楚、晋两军在邲邑(今河南荣阳东北)激战。楚庄王派公子婴齐率左军攻打晋国的上军,派公子侧率右军攻打晋国的下军,自己亲率中军和两广兵马攻打晋国中军。楚庄王亲自击鼓,楚国将士奋勇上阵,步兵如蚊,杀声冲天,潮水般地攻入晋军阵地。晋国将帅们不和,毫无防备,被冲得七零八落,四分五裂,被杀得血流成河,哭爹叫娘,狼狈逃跑。在抢渡黄河时,又自相践杀,落入河中不计其数,惨败而逃。
郑襄公得知楚军打了胜仗,亲自到邲城朝见楚庄王,设丰宴庆贺胜利。
对战晋国
公元前595年(郑襄公十年),晋国因郑国反叛晋国而亲附楚国的缘故,所以发兵攻打郑国。
公元前588年(郑襄公十七年),晋国联合宋、鲁、曹、卫四国兵马进攻郑国,从郑国东部攻入境内,向郑城进犯。郑襄公派大夫公子偃(郑襄公弟)领兵埋伏在丘舆(在郑国东部),打败了进犯郑国的五国之师,保住了郑国社稷。
同年夏天,许国的许灵公以为有楚国做后台,不服郑国管辖,不到郑国朝贡。因而郑襄公派大夫公孙申领兵伐许国,将许田(在河南许昌东)攻取。不久,许灵公又派兵马攻打公孙申,企图夺回许田。郑襄公闻讯,亲自领兵攻打许国,又夺取了许国的组任、冷敦等地。许灵公害怕,忙向晋国求救。于是,晋景公派大将栾书领兵讨伐郑国,夺取了郑国的汜水邑(今河南荥阳西北)、祭城(今河南郑州东北)。郑襄公急忙派人向楚国借兵救助。于是,楚共王派兵攻打许国,援助郑国,晋国兵马才被迫退去。
公元前587年(郑襄公十八年),郑襄公去世,其子郑悼公即位。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