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康熙的评价很高,甚至被一度吹捧到所谓的“千古一帝”。咱们在这里不吹不黑,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确实存在一定贡献,但许多人所说的吃糠拉稀也不是没有道理。说朱棣残暴程度超过了嬴政,光是屠杀方孝孺就杀了数百人;很少有人知道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杀得人数之多,绝对不下于永乐大帝。朱棣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等到皇位巩固立马停止杀戮;康熙则是奴役农民思想,着实可恨。他在位61年,造成的四大暴行令人发指:
第一次:镇压三藩起义,无故屠戮平民百姓
看过电视历史的人都清楚,康熙统治时期曾经爆发过三藩之乱。清史稿王骘传记载,他在对康熙的上疏中说道:“四川经过三藩之乱的大屠杀,方圆百里一片荒芜,臣当年在运送粮草期间,看到的是满目疮痍。自从平定三藩后,休养生息,全省统计总人数还没有人家一个县人的人口多。”可见当年大屠杀对于中原百姓的影响,黑暗统治造成了民族反抗。
第二次:三天之内让沿海地区的有关人员迁往内地
康熙皇帝把沿海50里内的居民往内地迁徙,如果有规定时间内没迁徙的,一律格杀勿论。这就是康熙皇帝的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人救济台湾。根据海上见闻录里面记载,北面到了辽东,南方到了广东,都强迫人们迁徙。百姓流离失所死亡的人数以亿万来计算!
第三次:文字狱大屠杀,从康熙开始,乾隆最为严重
说到文字狱,很多清朝历史爱好者喜欢把这个锅甩到明朝。这个一点道理都没有,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比起历朝历代最为严重,没有之一。虽然康熙比起雍正,乾隆二朝要少些,可实际上一点也不少。最典型的就是朱方旦一案,其中一条罪名就是煽动别人搞歪门邪道,不但自己被处死,身边的家人弟子均遭到迫害。还有一个案子叫南山集案,戴名世赞成方孝标给南明正名的观点,结果被康熙斩首,家人也被流放到宁古塔。
第四次:所谓的“康熙大帝”,曾经也胡乱杀人
很多人说康熙仁慈爱民,是千年难遇一代圣主,很明显这句话吹捧过高。康熙中后期曾经有一个陈四的人,他是山西太原人。由于康熙四十四年到康熙四十五年山西省歉收不能度日,第二年带领妻子儿女等一百多人外出逃荒。在逃荒过程中,一边卖艺一边度日。后曾经被人诬陷抢劫,官府审理觉得这帮人没带武器,就把他放了。
康熙皇帝得知后,经过刑部定义判处陈四斩立决,其他的家人发配到黑龙江为奴隶。实际上康熙皇帝这么做,害怕这些流民造反。清朝明文规定汉人不能聚集三十人,这个人数远远超过指定数量,所以痛下杀手。
1:所谓的“康乾盛世”只是笑话,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质疑
除了以上说到的这些例子之外,史书上还有其他许多例子,这里就不一一举例。可想而知康雍乾时代,部分老百姓锦衣玉食之外,大部分的人连饭都吃不上。称之为番薯盛世也不为过,曾经的清史研究专家阎崇年提出康乾不能称为盛世,最多只是康乾之治。
2:文治武功上康熙比永乐差上一大截
真不知道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追捧康熙?甚至有的人认为他的功业超过了秦始皇嬴政,这是个很好玩的笑话。文治方面康熙没啥建树,朱棣则编修古今第一奇书“永乐大典”;武功方面康熙平定三藩等建立在大屠杀的背景下,没什么好吹的。朱棣实打实的五征蒙古,不是鞑靼,瓦剌等部落挑衅,朱棣绝不会贸然出手。
3:被一些人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清吹黑明朝喜欢拿某些人想的事情举例,比如说高晓松的三无之说;李亚平的三百万领土之说。尤其是这个李亚平还是个所谓教授,其实是被利益冲昏头脑的可怜虫。明朝276年以来,300万领土比北宋小,南宋略大?这样荒谬的结论很明显语无伦次,连中学生都知道明朝再怎么样也比北宋大。
在清朝康熙朝的权力棋局中,遏必隆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出身钮祜禄氏的勋臣之后,既是康熙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又因依附鳌拜而遭弹劾下狱;他既是战场上的巴图鲁(勇...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图海与吴六一: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双重镜像在历史剧《康熙王朝》的荧幕叙事中,图海与吴六一两位角色因演员郝铁男的“一人分饰”引发了观众长达二十余年的误解。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安排背后,实则折射出历史真实与文学...
康熙的儿子们 图海 2025-08-05 康熙大婚:12岁少年的帝王婚典与权力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帝的婚姻堪称特殊——他以12岁之龄举行大婚,不仅创下清代帝王最早结婚纪录,更以57年半的婚姻生活成为清帝中婚龄最长者。这场看似“早婚”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4 朱国治:历史褶皱中的善恶双面镜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国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朝官场中臭名昭著的酷吏,又在三藩之乱中以死殉国,被康熙帝追封为忠臣。这种矛盾的评价,让朱国治成为解读清代政治...
康熙的儿子们 朱国治 2025-08-01 胤祕读音考据:从康熙皇子到汉字本义的深度解析在清宫剧与历史读物中,"胤祕"这一名字常引发读者对读音的困惑。作为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胤祕的姓名承载着清代皇室命名传统与汉字文...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祕 2025-07-30 朱棣:从藩王到帝王的身份嬗变与权力重构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权力谱系中,藩王与亲王作为皇室宗亲的重要封爵,既承载着维护统治的使命,也暗含着威胁皇权的隐患。明成祖朱棣的传奇人生,恰是这一矛盾的典型写照——他...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29 諴亲王:康熙幼子,清朝宗室中的特殊存在在清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諴亲王作为康熙帝的幼子,以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在皇室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諴亲王本名爱新觉罗·胤祕,后因避讳雍正帝名讳,改名允祕,...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7-29 汤斌:清廉理学名臣与太子老师的双重人生在清朝康熙朝的政坛与学界,汤斌(1627—1687)以“清廉如水、理学大家”的形象载入史册。他不仅是康熙帝亲自选定的太子首席讲师,更以刚直敢谏的品格和“豆腐汤”...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7-29 十三爷为何在宗人府关了十年:康熙的深谋远虑与权力棋局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风云中,十三阿哥胤祥的命运堪称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这位以侠义著称的皇子,因性格耿直、行事磊落,却在宗人府被圈禁长达十年之久。这一看似反常...
康熙的儿子们 胤祥 2025-07-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