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走廉颇,谗杀李牧的郭开结局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赵武灵王赵雍在推行“胡服骑射”军制政策后,赵国国力日益强大,像肥义、赵奢、蔺相如、廉颇等良相名将辈出,这使得赵国成为东方六国中的强国,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强劲对手。
公元前245年,孝成王赵丹病逝,其子赵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这时赵悼襄王接手的赵国在历经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已元气大伤。再加上赵悼襄王逼走老将廉颇等一系列昏招,这时的赵国已无力与秦国抗衡。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去世,其子赵王迁即位。赵王迁品行不端,昏庸不堪,杀名将李牧、废司马尚,祸害了两名大将,使赵国失去了支撑危局的良将。
于是,秦将王翦在李牧被杀后数月即大败赵军,俘虏了赵王迁。
公元前222年,秦国俘虏了赵王迁的兄长、逃亡代地称王的赵国公子嘉。至此,赵国最终灭亡。
廉颇和李牧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廉颇被赵王弃之不用、李牧被赵王迁冤杀,可以说都加速了赵国灭亡的进程。
李牧死后,就有“李牧死,赵国亡”的说法。
廉颇和李牧这两位名将的悲惨结局都和赵王的宠臣郭开有关。
郭开可以说是秦国灭亡赵国的神助攻。
赵悼襄王在为太子时,郭开就是他的伴读,很得太子的宠信。
在赵悼襄王即位后,郭开就成为了他的心腹宠臣。
在赵悼襄王即位之时,廉颇时任代理相国之职,当时正率军攻打魏国。
廉颇在孝成王末期,在赵国历经长平、邯郸惨痛后,仍率军大败乘虚而入的燕军,并斩杀了燕军主将栗腹,包围了燕国都城蓟,逼得燕王派使求和,割让了五座城池给赵国,这才使得廉颇撤军。
廉颇在长平惨败和邯郸之围后,大败燕军,提振了赵国军民的士气和人心。因此受国赵国人的极力拥戴,赵王也封其为信平君,出任代理国相。
赵悼襄王即位后,廉颇高涨的人气,令宠臣郭开极为嫉妒。
于是,郭开向赵悼襄王谗言,称廉颇手握重兵,而新王刚刚即位,根基未稳,恐怕不好驾驭老将廉颇。为防日后生变,赵王应早做打算。
廉颇此人本来生性耿直,又有点小高傲。所以赵悼襄王也觉得廉颇有点不尊重自己。
于是,他就听从了郭开的建议,令武襄君乐乘代替伐魏的廉颇,解除了廉颇的军权。
此时的赵国,赵奢已死,其子赵括也死于长平之战,可用的武将已为数不多。可赵悼襄王刚刚即位,即听信郭开的谗言,弃廉颇不用,自毁长城,可谓昏庸至极。
乐乘在攻打燕国时,只是廉颇的副将。这时来取代廉颇,自然不能令廉颇信服。
于是,廉颇率军攻打乐乘,乐乘一听老上司率军来了,赶紧逃回了邯郸。
廉颇自知若回邯郸,必会被赵王以谋反治罪,难逃一死,可自己确无背叛赵国之心啊!
想到当年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留居赵国的事后,廉颇只得把心一横,出走魏国了。
廉颇投奔魏国后,虽然被魏王封为客卿,但魏王并不完全信任他,因而对廉颇并不重用。
廉颇久居大梁,并不得志。而赵国在廉颇出走后,在与秦国的作战中多次败北。所以赵王有意再起用廉颇。廉颇也思念故国,很想回来为赵国效力。
此时的廉颇年事已高,赵王就派了个使者先去大梁打探一下廉颇的身体状况如何。
这时赵王的宠臣郭开可慌神了。当初就是他向赵王屡向谗言,才逼走了廉颇。这廉颇若是回赵后,再手握军权,哪会有郭开的好果子吃!
于是,郭开就贿赂了赵王派往魏国的使臣,让他回国后在赵王面前中伤廉颇。
廉颇在大梁与赵使见面后,为使赵王相信自己仍能领兵作战,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饭量十分惊人。
赵使回国后,赵王问使者,廉颇的饭量如何?使者如实回答了廉颇饭量惊人。
但这位使者由于收受了郭开的贿赂,在说了廉颇饭量惊人后,又不忘抹黑廉颇,无中生有地说廉颇虽然能吃,但很快“三遗矢矣”。
于是,赵王就认为廉颇确实已年老,遂不再征召。
此后,廉颇再也没有回到赵国,最终郁郁不得志,客死楚国。这一切,都是拜郭开所赐。
而名将李牧的遭遇比廉颇更加悲惨。
赵王迁即位后的次年,秦将桓齮率军攻打赵国,杀死赵将扈辄,斩杀赵年十万,直逼赵国都城邯郸。
李牧临危受命,出任大将军,率赵军在宜安与秦军对峙。而后又趁秦军疏于戒备,奇袭秦军大营,指挥赵军分两翼钳攻秦国的援军,致秦军大败。
李牧因军功被赵王封为武安君。
虽然此后在对赵的作战中,由于李牧与另一武将司马尚的配合,秦军并没有捞到便宜,但这并不能阻挡秦王政灭掉赵国的步伐。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趁赵国发生地震、饥荒之际,派大将王翦率兵进攻赵国。
大将军李牧、副将司马尚再次披挂上阵,全力抵御入侵的赵军。
由于前几次的作战,李牧与司马尚携手合作,让秦军吃了不少苦头。所以,秦将王翦为了速战速决,决定实施反间计,除掉李牧。
这时,郭开又进入了王翦的视线。
王翦派出奸细,混入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郭开,许诺除掉李牧后,将给予郭开高官厚禄。
郭开本来就不是有什么家国情怀的唯利是图的小人,在丰厚回报的巨大诱惑下,他与王翦一拍即和。
郭开开始大量散布李牧试图勾结秦军谋反的流言。
昏庸的赵王迁偏偏就听信了这些谣言,他派出宗室赵葱和齐人颜聚取代了李牧和司马尚,解除了这两名武将兵权,并且诱捕斩杀了李牧。在大敌当前之际,赵王迁冤杀李牧,无异于自断臂膀、自毁长城。
李牧被杀后,秦将王翦已无所顾忌,只用了三个月,就攻下了邯郸,俘虏了赵王迁。
郭开一人祸害了赵国的两位顶级名将,可以说为秦国灭掉赵国立下汗马功劳。事后,秦王政封其为上卿。
对于郭开不遗余力的瓦解赵国,秦国的说客王敖都表示非常不解。他曾问郭开,不怕赵国灭亡吗?
郭开竟厚颜无耻地说,赵亡是国事,我构陷别人是我自己的事。
郭开就是这样一个为个人利益置国家利益不顾的小人。
在《东周列国志》的记叙中,虽然郭开被秦王政封为上卿,不过,他没有得到好的下场。
赵亡后,郭开到了秦国,又惦记他留在邯郸的大量黄金。
就在他从邯郸向咸阳搬运黄金的途中,郭开被人所杀。
但在正史中,并没有郭开结局的记载。
或许《东周列国志》中郭开的结局,只是迎合世人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的心愿吧!
郭开的结局,已成历史之谜。
在中国战国史的烽烟中,廉颇的名字如同一面不倒的战旗,既承载着赵国抵御强秦的辉煌战绩,也镌刻着“将相和”的千古佳话。然而,当后人试图丈量这位传奇名将的生命长度时,...
廉颇典故 2025-08-11 李左车的结局:历史迷雾中的传奇谢幕秦汉之际的谋士李左车,作为战国名将李牧之孙,凭借井陉之战中精准识破韩信计谋的军事眼光,成为楚汉争霸时期最耀眼的战略家之一。然而,这位曾让韩信“东向而坐,师事之”...
李牧 韩信 2025-08-07 郭开:以谗言为刃的“战国第一猛将”在战国名将如云的史册中,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论“战绩”之震撼、手段之狠辣,赵国佞臣郭开却以另类方式被后世戏称为“战国第一猛将”。他未领一兵...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8-05 赵奢为何未入战国四大名将之列?战国时期,名将辈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同样战功...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7-25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传奇“负荆请罪”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教育意义的典故,其核心人物为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栋梁之臣——廉颇与蔺相如。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胸怀,更成为中华文化中...
廉颇典故 2025-07-08 长平之战廉颇守了三年吗:历史真相与时间线的澄清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关键战役,决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关于赵国名将廉颇在此战中“守了三年”的说法广为流传,却与史实存在偏差。一、长平之战的...
廉颇典故 2025-07-04 李牧为什么那么厉害:战国名将的军事智慧与人格魅力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李牧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战国末期的天空。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以一己之力支撑赵国危局数十年,在北方边疆筑起钢铁长城,在宜安之战...
李牧 2025-06-17 郭开真实结局:历史迷雾中的多面猜想在战国末年的风云变幻中,郭开作为赵国的权臣,以谗言陷害廉颇、李牧两位名将,加速了赵国的灭亡,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然而,关于他的真实结局,正史中却并未留下明...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6-04 廉颇籍贯之谜:探寻战国名将的出生地廉颇,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一生征战无数,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关于廉颇的籍贯,历史上却存在多种说法,至今仍...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5-28 廉颇叛变之后,为何屡战屡败?在中国历史上,廉颇作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格而著称。然而,在廉颇的晚年,他因一系列的政治变故而叛离赵国,投奔魏国和楚国。然而,在这之...
廉颇典故 2025-03-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