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较量,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汉末三国大乱的开启者,自然要首推董卓,董卓的西凉兵团在汉末三国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其实,董卓虽然是从行伍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大军阀,但他也有忌惮的将军,那就是汉末第一名将——皇甫嵩。作为汉末的重要将领,董卓和皇甫嵩有很多的恩怨。
黄巾起义,皇甫嵩打赢了董卓打不赢的仗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说的是刘关张桃园结义,然后刘备和关羽、张飞跟随卢植讨伐黄巾崭露头角,刘备之所以投奔卢植,是因为之前刘备曾经是卢植的学生。其实在历史上真正剿灭黄巾的是皇甫嵩、朱俊和卢植三人,而其中皇甫嵩才是真正剿灭黄巾的首要功臣。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皇甫嵩建议汉灵帝解除党禁,赦免天下党人,拿出中藏钱和西园厩马赐给将士,这样来取得士人集团的支持。紧接着,汉灵帝起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各持节,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军。卢植被派往冀州,和张角对战,皇甫嵩和朱俊被派往颍川。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皇甫嵩先是在颍川大破黄巾,随后转战汝南、陈国。卢植被宦官陷害,朝廷派董卓接替卢植,结果董卓被黄巾击败。朝廷又调皇甫嵩北上河北,在持续的打击下,张角病死,张梁、张宝被皇甫嵩击杀,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就此被平定,皇甫嵩也因此而威震天下!
平定冀州黄巾时,接替卢植后董卓放弃围攻张角据守的广宗县,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围攻两月余不克。朝廷令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罢免至廷尉受审,判“减死罪一等”(后遭大赦赦免)。自己被治罪,而皇甫嵩威震天下,董卓心里估计是很不舒服的。
王国之乱,两人结怨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凉州叛军首领王国包围陈仓,汉灵帝又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领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士兵拒敌。董卓提出迅速进赴陈仓,他说:“聪明人不失时机,勇敢的人不迟疑。现在救,城就可以保全;不救,城就会破灭。保全或破灭的形势就在此时。”
皇甫嵩却说:“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先要作出不可获胜的样子,用来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时候。现在陈仓虽然小,但守城的工事坚固完备,王国现在已经陷入受害之地,陈仓可保不被攻破。我可以兴兵动众,收到全胜的功,为什么要救呢!”没有采纳董卓的建议。
王国围攻陈仓从冬到春,已有八十多天,但由于城坚守固,最后也未能攻下,部众都疲劳不堪,只好解围撤退。皇甫嵩立即起兵追击。董卓劝阻说:“不可以,兵法上说,被击败的敌人不要追赶,撤回去的部队不要逼迫。现在,我们追击王国,是逼迫撤回的部队,是追击被打败的敌人,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挣扎,蜂虿有毒,何况这么多人呢!”
皇甫嵩则说:“以前我不进击,是躲避他的锐气,现在进击,是等到敌人衰弱的时候。我们进击的是疲敝的敌人,不是撤回去的部队。王国的部队,准备逃走,没有斗志。用堂堂之阵,进击溃乱之师,这不是叫作追穷寇。”说完,便独自率兵追击,而命董卓殿后。皇甫嵩连战连捷,大破王国的部众,斩杀一万多人。
董卓又惭愧又遗憾,自此开始嫉恨皇甫嵩(卓大惭恨,由是忌嵩)。董卓亲自见证了皇甫嵩的用兵如神,而且自己远远不如,所以董卓才会忌惮、怨恨皇甫嵩。
董卓抗命,怨上加怨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重,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统领,董卓不肯奉命。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认为董卓逆命怀奸,罪在不赦,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皇甫嵩说:“董卓不听命虽然有罪,但我专诛也是有责的。不如正大光明地上奏,让朝廷处理此事。”
于是将此事上奏,朝廷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更增怨恨(卓又增怨于嵩)。此时东汉朝廷已经看出了董卓的野心,可是董卓也知道汉灵帝病重,敢于公然抗命,而皇甫嵩上奏朝廷,无疑加深了董卓对自己的怨恨。
祸乱朝廷,恩怨结束
公元189年董卓进入洛阳把持朝政,皇甫嵩当时统兵三万驻扎在扶风郡,盖勋秘密与皇甫嵩商议讨伐董卓。董卓同时也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想寻找机会将他杀掉。皇甫嵩应召将行,长史梁衍劝他起兵抗拒董卓,与袁绍呼应。皇甫嵩不听,到洛阳后主管官员便秉承董卓之意,将皇甫嵩交付审判,想把他杀掉。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有交情,从长安跑到雒阳,投奔董卓。董卓正摆设酒宴,大会宾朋,皇甫坚寿抢步向前,与他辩理,且责以大义,叩头落泪。在座的宾客深受感动,纷纷替皇甫嵩求情。董卓这才离席而起,拉皇甫坚寿和自己同坐,并派人释放皇甫嵩,任命他为议郎。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后,朝廷任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攻破郿坞屠灭董卓宗族。曾有人向司徒王允建议派皇甫嵩统领董卓的旧部,并留驻陕县进行安抚。王允拒绝此议。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赠以骠骑将军印绶。
皇甫嵩与董卓都是汉末的重要将领,董卓深深的忌惮皇甫嵩,两人恩怨颇多,皇甫嵩其实有机会钳制董卓,可却恪守原则,结果差点被董卓杀掉。纵观两人的一生,皇甫嵩始终恪守忠于朝廷,而董卓则是野心勃勃的乱臣贼子。最终的结局证明,皇甫嵩的选择没错。
在人类航海史上,费尔南多·麦哲伦的名字始终与“首次环球航行”紧密相连。这位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于1519年从西班牙启程,历经三年艰险,最终由“维多利亚号”完成...
启 2025-09-11 文武兼资的仁君典范:解码宋太祖赵匡胤的多面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的传奇开篇,以“杯酒释兵权”的智慧收尾,其人生轨迹既充满戏剧性转折,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这位终结五代乱世的开国之...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启 2025-09-11 泓水之战:千年古战场的现实启示公元前638年的泓水河畔,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面对渡河未竟的楚军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最终以惨败收场。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宋国争霸中原的野...
宋襄公 启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王莽篡汉:一场看似“众望所归”的权力和平更迭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逐步掌控朝政,最终通过“禅让”形式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这场改朝换代在历史上显得尤为特殊——与后世董卓废立皇帝引发的诸侯讨伐不同,王莽...
董卓 王莽 2025-09-09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曹孟德献刀:一场惊心动魄的权谋博弈与人性试炼东汉末年,洛阳城笼罩在董卓的铁腕统治之下。这位西凉军阀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甚至夜宿龙床、奸淫宫女,其残暴行径令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然而...
董卓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