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常,一作元常, 姒姓,他是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后裔,春秋时期越国君主,继位者为勾践。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允常在其父夫谭死后,继任越国君主之位。允常即位后,接受中原各地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业、陶瓷业、纺织业、造船业、编织业等,尤重冶炼业,曾命欧冶子铸剑,得青铜宝剑五,工艺精良,坚韧锋利。于是国力强盛,向外扩张,“拓土始大”。至晚年,越国疆土南至句无(今浙江诸暨一带),北至御儿(今嘉兴一带),东至鄞(今宁波一带),西至姑蔑(今龙游一带),江西东北一部亦属越国。越国自允常始称王,“越王”之称始于此。允常是越国霸业活动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吴越在越国北部边界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发生战争。不久双方缔约媾和。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吴王阖闾发兵攻越,占领檇李等地。十五年,允常趁吴国兴兵伐楚、国内空虚之际,发兵攻入吴境。自此,吴越两国怨恨加深,战争日益频繁。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葬允常于会稽木客,世称“木客大冢”。
主要成就
增强兵力
吴、越结怨,由来已久。究其原因,既受晋、楚争霸战争的影响,更是两国间根本利益的冲突。
晋、楚争场前后长达八十余年,是一场南北两大集团扩大统治范围、抢夺土地和人口的斗争,夹在中间的一些小国,其势力之消长,往往受晋、楚矛盾的制约。
晋是北方强国,在晋文公执政时期(前636— 前628年),其势力发展到顶峰。其时,文公在狐偃、赵衰等著名大臣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国力强盛。而南方之楚国,已控制汉水流域和长江中游地区,大有北上争霸之势。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澈(今山东哪城西南临浪集)之战,晋虽取胜,也只是暂时遏止楚国争霸中原的野心。至楚庄王继位之后,任孙叔敖为令尹,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加强战备,使国力更盛。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挥师北上,晋楚又会战于泌(今河南荥阳东北),结果晋军大败,楚庄王成了霸主。庄王死后,楚国渐弱,而晋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又重振旗鼓,至公元前576年,晋、楚复战于鄢陵(今河南鄢陵北),晋击败楚师,得以重新确立中原霸主地位。
晋、楚拉锯式的战争,双方都想联络第三国打击对方。如公元前584年,晋使申公巫臣“使吴,令其子为旱行人‘封早乘车用兵。吴晋始涌,约伐楚”。楚亦用同样方法联越制楚、间接削弱晋国的力量。如公元前537年,楚国联合越国等讨伐吴国:“冬,十月,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越大夫常寿过,帅师会楚子于琐"所以晋楚争霸对吴、越矛盾的激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 吴、越成为“仇雕敌战之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双方利益的冲突。吴谋臣伍子胥说:“夫吴之与越也,仇雕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车。”可见吴视越为扩张领土的首取之地。所以早在吴王阖闾元年(公元前515年)构建吴都时,“欲东并大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无独有偶,越国君臣也有类似想法。越大夫范蠡说:“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两国民风习俗相同,地理位置又紧密相连,要向外扩张,必然是势不两立。
吴之攻越,由来已久。湖北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书《春秋事语》,就载有吴王余祭进犯越国之事。吴军把俘获之越民施以残酷刑罚,如断其手足,又通其看管船只,处境甚于奴隶,故被俘越民“怨以伺间”,想寻找机会进行报复。公元前544年,“吴人伐楚,获俘焉,以为阁,使守舟。吴子余祭观舟,阁以刀拭之”。此所谓“阅”,即守门奴,其来源很可能就是被俘的越民,因为当时越是楚之附庸,随楚征吴之事时有发生。吴王余祭被杀,反映越民对吴军的切齿仇恨。
公元前510年,吴国大举进犯越国,使吴、越间的矛盾骤然橄化。《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载:“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杜预注:“自此之前.虽扭事小争,未尝用大兵。”此为吴、越间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开始,而其时正值越王允常执政时期。战争爆发时,允常责以背信弃义:“(阖闾)五年。吴王以越不从伐楚,南伐越。越王允常曰:‘吴不信前日之盟,弃贡踢之国,而灭其交亲。’阖闾不然其言,遂伐,破携李。”越依附楚国,至公元前584年。“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从此,越又沦为吴之附庸。作为附庸国,越每年要向昊供给礼物,故贵以“弃贡赐之国,灭其交亲”。
此次战争,是在越碎不及防的情况下姗发的。越国首战失利,携李失陷。但从道义上讲,越国是胜利者,当时晋史官蔡墨就说:“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撕毁盟约,突然进犯盟国,乃不义之举,自然要遭到舆论的谴责。
至公元前505年,越王允常经过数年准备之后,决定举兵反击。《春秋·定公五年》载:“于越人吴。”同年《左传》亦载:“越人吴,吴在楚也。”允常选择此时讨伐吴国,因为其时吴军正与楚交战,故《吴越春秋·卷四》云:“吴在楚,越盗掩袭之。”
此次伐吴之战,是越国历史上第一次自卫反击战争,“越王允常恨阖闾破之柳李,兴兵伐吴”,也是对五年前吴军进犯的报复。从当时两国军事实力而言,吴军正处于“五战人郑”的鼎盛时期,所以越军并未能取得重大战果,但也足以显示越王允常战胜强敌的决心和勇气。勾践在临死前曾说:“吾自禹之后,承允常之德,获天灵之佑、神抵之福,从穷越之地,籍楚之前锋,以撇吴王之干戈。"勾践报仇雪耻,正是继承其父允常的斗争精神。
综上所述,史籍中关于“有越侯夫谭,子曰允常,拓土始大,称王”、“越之兴猫自元常”的记载,殆非虚言。允常为越国的发展,筚路蓝缕,功不可没。
人物评价
赵晔:越之兴霸自元(允)常矣。
吴国,这个始于商周之际、存续六百余年的江南古国,其灭亡的结局早已镌刻在历史长卷中。而越王勾践的复仇故事,更因“卧薪尝胆”的典故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传奇。那么,吴国...
勾践 2025-08-15 毛嫱是四大美女之一吗?——历史语境中的审美流变与文化重构在中国古代美人的历史叙事中,“四大美女”的称谓几乎成为美的代名词,但这一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文化筛选与重构。毛嫱,这位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宠妃...
毛嫱 勾践 2025-08-12 卧薪尝胆:千年典故中淬炼的奋斗精神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舞台上,一场持续二十余年的复仇史诗,因一个成语的诞生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越王勾践以柴草为榻、以苦胆为镜的极端自砺行为,不仅改写了历史走向...
勾践 2025-07-22 范蠡娶了东施是真的吗?历史镜像中的虚实辨析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范蠡与东施的名字如同两条平行线,却因后世文人的想象产生奇妙交集。一个是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的智者,一个是因“东施效颦”沦为千年笑柄的寓言人...
勾践 范蠡 2025-07-02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复仇者与权力场中的双面君王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越王勾践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存在。他以“卧薪尝胆”的典故名垂青史,成为忍辱负重、逆境崛起的象征;但其统治手段之狠辣、权力博弈之冷酷,又使其饱...
勾践 2025-06-24 如何评价越王勾践:历史镜像中的霸主双面像在春秋末年的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以“卧薪尝胆”的传奇故事被镌刻在历史丰碑之上。这位从阶下囚到霸主的逆袭者,既是忍辱负重的励志典范,也是权谋算计的政治家。要客观评...
勾践 2025-06-18 范蠡三子:性格、命运与智慧的博弈在春秋末年的历史舞台上,范蠡以“三迁皆有荣名”的传奇经历被后世传颂。他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急流勇退,转而经商成为巨富,号“陶朱公”。然而,这位智者的家庭生活却因一场...
勾践 范蠡 2025-06-09 西施与郑旦:双姝殊途,性格与命运交织的吴宫往事在春秋末年的吴越争霸史上,西施与郑旦如同两朵并蒂绽放的奇花,以绝世容颜被载入史册。这对“浣纱双姝”同被越王勾践选为美人计的关键棋子,却最终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西施 勾践 2025-05-30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铸就霸业传奇春秋末年,吴越两国争霸,战火纷飞。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越王勾践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卧薪尝胆的精神,书写了一段从亡国之君到霸主的传奇故事。兵败会稽,忍辱求和公元前...
勾践 2025-05-23 探寻楚惠王的外公:越王勾践的传奇关联在风云变幻的春秋战国时期,楚惠王作为楚国的重要君主,其家族背景与历史渊源备受关注。而关于楚惠王的外公究竟是谁这一问题,通过历史资料的考证,可以清晰地得出答案——...
勾践 2025-05-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