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六国面对秦国的进攻,并不是完全没有动作,合纵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其实即便秦国再强大,就算是七雄第一强大,但怎么也不可能大的过其他六国联手,如果说六国真的联起手来,秦国可能真的没戏,但六国的联盟却始终都是貌合神离,始终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背叛联盟,为什么会如此,难道六国国君真的不懂这背后的道理吗?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实力却是逐渐变强了,但是并没有比单独的其他国家强大很多,只能说在战略都没有出现失误的情况下,秦国相对来说是会存在优势。一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使得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这个人就是白起。
白起一生的战役都是指挥的大规模的军团作战,前前后后七十多次战争。没有出现一个失败,这样一个非常厉害的将领,仅仅一个长平之战就消灭了赵国四十多万人口,而且这些人口全部都是男性人口。所以在这之后,赵国已经没有能力对抗秦国了。而且在白起的一生中,一共消灭了六国一百六十多万人。全部都是能够出征的男性人口,这样一来,包括楚国等国家在内的国家男性人口短时间内下降太严重了。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时间之后,在秦国统一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恢复。但是并没有恢复到完全。
同时六国之间也是存在很多的矛盾,之前秦国进攻的时候每次六国联盟都在击退秦军之后。就发生严重的内讧,趁着一起抵抗秦国的时候得到了从别国借道的机会,乘机攻打他国领土。这种事情实在太多了,所以六国逐渐的相互不信任。
这才导致,仅仅依靠秦国一个国家的能力就能够消灭六国的原因所在。原本男性人口已经被白起消灭得差不多了。六国中最惨的国家,在秦军进攻的时候,大部分士兵都是二十五岁以下,三十岁以上的士兵基本没有。
合理的战略加上总体战的国力优势,保证秦国即便在统一战争中犯一些错误,甚至遭遇少数几次惨败,仍然能够保证取得最终的胜利。
所以说最强的国家肯定是有它强的地方,如果在各方面都很强的话就无敌了。
东方六国之间的矛盾就不少,赵燕之间、燕齐之间、齐楚之间、魏齐之间更是互磕很久,韩赵魏虽然同出于晋,摩擦也不少。每次合纵攻秦,都未必真心出力。“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有道理的;一两个国家团结起来可能还容易,要让六国真心抱在一起打秦国,很难。还有燕、齐不与秦国接壤,燕齐出力若出力攻秦,即使了胜仗分到的底盘也是飞地,几乎没有控制力。
六国的目的是称霸,称霸的表现是比别国认可本国强,秦国的目的是统一。其次,从历史来看,就算是周朝代商,最后对周朝老臣也没有杀啊,只是封土变少,但依然是一方诸侯啊,所以可以贪,有啥好怕的只是他们还是小看了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车同轨,书同文,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而更是思想,民族的统一,从这时起,人们才开逐渐有了国的概念,家国天下也才正式开始深入人心。
从这时起统一就是大势所趋所以,按照后人的看法他们的做法似乎很傻,但在当时的思想,认知里,完全没有任何逻辑上的不同,他们并不是单纯的短见,毕竟天下只有一个秦始皇,他们要有真和秦始皇有同样的政治理想,远大抱负,能看出来秦要行郡县。等秦始皇开始发动统一战争的时候,东方六国已经没多大实力了。相对合纵连横时代,六国实力大大削弱,而秦的国力持续上升。要注意的是,奋六世之余烈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这个时候,六国是知道秦要一个个灭了他们,为什么不合心合力一举把秦灭了?
大概是因为他们知道,就算他们合心合力也没法把秦灭了吧。甚至说,就算他们齐心合力也没法阻拦秦统一天下的脚步了。时代已经不同了。秦在最西边,把秦灭了,东边的齐国燕国能得到秦的土地么?反过来其他六国把齐灭了,秦国韩国又能得到什么?所以金角银边草肚皮,不就是这道理么。中间的晋国和后来的魏国赵国就比较悲剧了,这地缘和欧洲的德国差不多,分明就是四战之地。晋要是不分,或许还能用体量弥补地缘的差距,三家分晋就没办法了。
六国国君没有鸿鹄之志,思维方式上没有跳出原来固有的思维。他们的思维和秦国的旧贵族一样。在打仗这块,他们的志向最多当个霸主。让他们合纵,时间一久就窝里横了。秦国的商鞅变法,吸引了六国能人,这个大家都知道,不太清楚的是,还吸引了很多六国流民。慢慢的这些人也变成了老秦人。
西周灭亡,周天子威严尽失,周平王连迁都要靠别的军队来护送,就算建立东周也无力再管诸侯国,虽然诸侯们有异心,但谁敢表露?估计话一说出口就被百国灭了,于是小国蓄积实力,只为自保,大国虽强,也有取代周朝之心,可暂时没有一国能打赢天下所有国,正在各国厉兵秣马之际,管仲帮齐桓公想到一个法子:“尊王攘夷”,团结其他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建立威信,又举行诸侯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此后强国君王纷纷效仿,名为诸侯之长,代表诸侯朝见天子,实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地位早已胜过天子。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晋,周天子碍于武力不足,顺水推舟,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战国七雄的局面确定。七雄之中,任意一国都强于周,加之西周分封的诸侯国都被竞相吞并,于是进入一个竞先称王的时代,经过重新洗牌的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一点作用,统一的任务交到七雄手上,更换新的天子已经成为必然。
农业乃兴国之本,秦孝公用商鞅变法,鼓励耕战,秦人“虎狼”之名得以闻名山东六国。何为耕战?就是平民百姓只做两件事——耕田与作战,甚至为了保障秦人不参与经商这类当时看上去是“投机倒把”的行为,商鞅大力打击商业、手工业,实行重农抑商,商人虽有钱万金,然而地位地下,连农夫都不如。为什么秦国能撑得起这么多次战争,能够灭了一国又一国,不仅是因为军功爵制激发士气,还在于粮食供应得上。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工具得到改良,生产力也大大提升,各国经济也随之提升,一个特别的制度:郡县制出现,农业生产、政治制度跟上去了,然而面对日益扩大的兼并战争,各国不得不征收大量粮食,最严重时还强行收走农民的口粮,导致百姓每天吃饭只有上顿没有下顿,甚至只得易子而食,战争之久,民不聊生,天下苦战久矣,和平统一的呼声越来越盛。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国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实不只秦国,战国早期的魏国、临海大国的齐国、合纵纵长的楚国都有机会统一天下,然而这些国家的国君目光都太短浅了,明君只有一代,从春秋到战国,统一思想逐步兴起到确定,秦国虽为后起之秀,却能够一统天下,在于国家变法的彻底,几任国君能够洞悉百姓之苦,承上启下,贯彻统一思想。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秦国将领,其人生轨迹因一场惊天刺杀计划而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他以自刎献首的决绝,成为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象征,其故事背后交织着...
樊於期 2025-09-19 孔庙有薛瑄吗?——从祀孔庙的明代第一廉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地,也是历代儒家学者精神传承的象征。从祀孔庙的先哲先儒,需经严格遴选,代表着一个时代思想与道德的最高成就。在明代,有这样一位...
孔子 2025-09-19 孙子兵法从未失传:一部兵学圣典的千年传承与全球影响《孙子兵法》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自春秋末期成书以来,始终以鲜活的生命力活跃于历史舞台。尽管历史上曾出现对作者身份的争议、部分篇章的散佚,以及《孙膑兵法》...
孙膑 2025-09-18 秦穆公寿命考:春秋霸主的生卒之谜与历史争议秦穆公(嬴任好)作为春秋时期秦国第九任国君,其寿命与殉葬制度、政治遗产等问题长期引发学界争议。结合《史记》《诗经》等典籍记载及现代考古研究,本文将围绕秦穆公的寿...
秦穆公 2025-09-18 楚威王:战国时代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烽火燃遍华夏大地,楚国作为南方大国,在楚威王熊商的统治下迎来了最后的强盛期。这位以恢复楚庄王霸业为志业的君主,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与外交举措...
楚庄王 2025-09-17 春申君殒命棘门后:李园的权力幻灭与楚国终局公元前238年,楚国权臣春申君黄歇在棘门遭遇伏击,被李园豢养的死士刺杀身亡,其家族三百余口尽遭屠戮。这场血腥政变标志着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彻底覆灭,也揭开了李...
黄歇 2025-09-17 齐桓公“尊王攘夷”:权力博弈中的政治智慧与战略布局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衰微,诸侯割据混战,戎狄势力南侵,华夏文明面临存续危机。在此背景下,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
齐桓公 管仲 2025-09-16 樊於期:战国末年血色悲歌中的义烈之魂在战国末年的历史长卷中,樊於期是一个被血色浸染的名字。这位秦国叛将的命运轨迹,从咸阳宫阙到燕国边陲,最终定格在咸阳城外的血色黎明。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歌,...
樊於期 2025-09-16 孙膑的妻子与后代:历史迷雾中的家族轮廓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围魏救赵”“马陵道歼庞涓”等经典战役闻名于世。然而,相较于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关于孙膑的妻子与...
庞涓 孙膑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
孟尝君 田文 2025-09-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