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曹髦和司马昭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髦身为君,司马昭作为臣子,曹髦为什么不在觐见时杀掉司马昭?曹髦心里有什么顾忌存在?
说来讽刺,就算是曹髦最后带着几百侍卫拼死一搏,都是注定没有结果的“送死”,而曹髦也因此被称为“曹家人最后的血性”。
司马家旺曹,但也克曹,在魏晋之际,这很明显。
司马家的大功臣乃是司马懿,他被曹操压制,而后又被曹丕、曹叡压制,要说造反,司马懿在这三个人的时代,顶多只能当个炮灰,可是曹叡之后的血亲断代,幼帝曹芳给了司马懿机会,在干掉了简直“低能”一般的对手曹爽后,司马家篡夺江山指日可待。
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扛起了“谋朝篡位”的大任,本来吧,司马师要比弟弟卓越太多了,司马昭后来都经常自愧不如,但谁了解司马师命薄,在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战争后,司马师算是把自己祭献给了即将诞生的“晋朝”。
司马师之后,便是那个路人皆知他心的司马昭,司马昭接过哥哥的任务,和当年曹操一样,在谋朝篡位之前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但他也学曹操,就是不登基,也没有让皇帝禅让,只是一直摄政着。
曹魏的坠落在于曹叡的断代,魏明帝曹叡登基的时候,已经是不小的年岁了,对于曹丕留下的班底,有着很好的掌握,他在位期间,几乎不可能发生权臣谋朝篡位之事,就连司马懿,也只是在四大权臣中排第四。
惋惜曹叡无亲子,早早便把曹芳接进宫中作为养子,但这只是其一,另外一点致命的弊端就是,曹芳年纪太小,直到曹丕去世,曹芳才年仅八岁(严格来说,八岁不到),就是因为曹叡选嗣太晚,导致这个时间点,曹魏失去了主心骨。
司马懿是幸运的,他通过“命长”来熬,成为了曹芳的顾命大臣,与他一起的还有曹真的儿子曹爽。
在一开始,曹爽是压制司马懿的,但也许是压制过度了,司马懿有了异心,他开始装病,装可怜,来麻痹曹爽,这个时候司马懿的心里不仅仅是要除掉曹爽,他还想一举篡夺曹魏的果实。
于是有了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司马师父子二人在都城的三千死士露出锋芒,顿时惊得世人不知所以,任谁也想不到,司马家竟如毒蛇一般,匍匐已久,和曹操那种光明正大夺权相比,司马家的风采让人难以恭维。
可这并不阻碍司马家掌权,除掉了曹爽后,朝堂无人可制司马懿,司马懿虽然老了,但司马师却青出于蓝胜于蓝,于是在司马懿最后的阶段里,司马家很好地掌控了一切的朝堂权力,这个时候起,司马家再次将朝堂中人换血,几乎都成为了司马家的人。
司马师时期,曹魏已经有一半改写为了“司马魏”。
与此同时,曹芳也渐渐长大了,可他已经错过了拯救曹魏最好的时期,留给他的,是堪称不可逆转的困局,嘉平五年,李丰和张缉的起事被司马师镇压,顺势而为,司马师以曹芳在位无德为理由,让曹芳退位为王。
也是这个时候起,迎来了曹髦的时代,这是一个有血性的傀儡的时代。
曹髦乃是曹丕之孙,因为曹叡没有留下嫡子,于是曹髦算是主脉。
一开始,选择曹髦,原因就是曹髦的年纪不大,也仅是十几岁罢了,而且曹髦乃是曹霖的庶子,让一个庶子继位,才有着地位上的对冲,如此一来,才起到制衡曹髦的目的。
不过司马师没想到的是,这个曹髦,竟然后来表现出差点翻盘的实力。
正元皇帝曹髦,是个文化份子,心性过关,懂得隐忍。
十几岁进京,即便了解是登基为帝,但却内心明白曹魏势如水火,需要装傻充愣,于是面对一众大臣,曹髦想尽办法拉拢,时间久了,曹髦也有了一定的效果。
刚刚好也是这个时候,司马家的“大BOSS”司马师因病去世,半道上就断气了。
司马家失去了司马师,这对曹髦来说,是个天大的机会,司马昭固然强大,但相比司马师,司马昭还不至于让人绝望。
而司马昭也继承了司马家的一切,相比父亲和兄长,他要再多走一步,他可以不登基,但一定要做铺垫。
趁着曹髦势力单薄,司马昭依旧在拓展着司马家的影响力。
其实另一边的曹髦,表面在“装傻充愣”、“大方薄智”,实际上在心里,在私底下,曹髦却有了不同的准备,甚至他都在司马家千金买马骨的诱惑下,培养出了自己的心腹,不管如何,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
惋惜被曹髦的时间不多,甘露三年,司马昭步步紧逼,他看出了曹髦的表里不一,于是他走上了曹操的老路,他逼着曹髦给他设立封国,并且加九锡,这个时候,司马昭的地位很高了,明眼人都了解,司马昭就是当年之王莽、曹操之流。
不过这一次司马昭却很聪明,他首先拒绝了,决定暂时不那么彻底架空曹髦,他要做的,就是趁曹髦还年轻,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然后他再一并解决之。
即便是多番面见,曹髦也没有对司马昭下手的机会,这是他的无可奈何,身边几乎无人可用,都被司马昭的势力过滤成了筛子,这整一个曹魏就是大家陪曹家人继续敷衍下去的游戏,曹髦内心很绝望。
两年后,也就是甘露五年,曹髦觉得再不靠自己这些年积累起来的力量拼的一击,那么曹家真的就没有希望了。
司马家不动如山,权势滔天,连皇帝都不可撼动,但曹髦不信邪,他要废掉司马昭,于是给司马昭第二次“加九锡”而后又被拒绝之际,曹髦表示,既然你不想当,那么下次就不给你了。
此举让司马昭一阵愕然,因为拒绝三次才接受,这是自古以来的“礼”,譬如曹丕,就是在献帝三次禅让后才登基,改朝换代,这已经成为了常规,司马昭本来也想走这条路线,但谁了解,曹髦忍不住摊牌了,即便有心理准备,司马昭都没想到曹髦会如此极端。
不久之后,曹髦还阻止了他的心腹们要架空司马昭,著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正是反映了当时司马昭的嚣张,司马家的可怕,虽然明面上是曹魏,但整个大魏国说是姓司马,也没有人不信了。
事情发展到了这里,曹髦的内心已经无法再隐忍了,一切的隐忍,都是建立在旗鼓相当或者是还有希望追平的基础上的。
但是曹髦太年轻了,曹芳这一个断代,令曹魏的忠臣几乎被司马家收割,不得不承认,曹髦一个亲王庶子,无力回天了。
阳谋不行、阴谋也不行,曹髦放弃了一切智斗的机会,干脆做出了最终的无可奈何选择,正面和司马昭对决,这个正面对决就是,曹髦领着自己的几百心腹和亲军,一同把司马昭的人头拿下,这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
所以最终的局面,才回到了前面所说的,曹髦百般尝试无果,最后还是带着信得过的几百军士强攻司马昭。
但即便是如此,曹髦都失败了,曹髦或许是被出卖了,或许是实力根本不够,司马昭他没杀着,反而被司马昭找来的替死鬼成济杀死了。
对于曹髦而言,这未必不是一种解脱,曹家的翻盘太难了,他不行,也不是他这个年龄和底蕴能做到的事情。曹髦死后,司马昭更加肆无忌惮,虽然他没有称帝,但司马家两代三人完成了最终的过渡。
于是晋朝取代了魏,以多年前同样的方式,把这个看似璀璨又暗淡的大地,推向了下一个时代。
那个无可奈何死去的曹髦,也被称为曹家人最后的血性,宁死勿屈,这是他身为少年天子的最好写照。
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接力中的兄弟共谋与历史分野司马师与司马昭,这对生于河内温县的兄弟,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手段,共同完成了司马氏从权臣到帝王的转型。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子,他们既是血浓于水的兄...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8-07 西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崛起与统治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家族,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7-07 贾充与司马昭:权力漩涡中的忠诚与猜忌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骤逝于洛阳,其子司马炎随即代魏建晋。然而,在后世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司马昭之死却被蒙上一层阴谋色彩——“贾充毒杀司马昭”的流言流传千年。...
司马昭 2025-06-2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由来与深刻寓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暴露得极其明显,以至于连普通人都能轻易察觉。那么,这句成语究竟是谁说的呢?它背...
司马昭 2025-03-26 司马昭是否知晓邓艾被冤枉?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名将邓艾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而名垂青史。然而,在灭蜀之战立下大功后,邓艾却遭遇了悲惨的命运,被诬陷谋反,最终身死族灭...
司马昭 2025-03-20 司马昭之心:为何人尽皆知及其表现探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智谋纵横而著称。在这一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司马昭作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以其深沉的心机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了...
司马昭 2025-03-13 司马昭的心机:深沉难测,连司马懿亦难及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司马家族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沉的心机,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奠定了西晋王朝的基础。其中,司马昭作为司马懿的次子,其心机之深沉,连其父司马懿亦难...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3-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