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后人还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了很多写作理论,对后事具有指导意义。下面跟历史资料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韩愈的故事吧。
我们对韩愈都很熟悉,都读过他许多优秀的诗文,但你们知道吗?韩愈还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反佛斗士,他曾在唐宪宗掀起的全国崇佛信佛的狂潮中,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反对。
改变大唐王朝国运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从繁荣的顶峰跌落下来,国运渐衰,徭役和赋税也日益加重。由于唐朝的寺院享有免税特权,百姓纷纷以寺院为逃避之所。
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也有意保护佛教,他们或造寺度僧,或鼓励民众禅修。到唐宪宗一朝时,唐朝的崇佛活动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元和十三年(818年)冬,唐宪宗派遣太监,率领僧侣多人,前往凤翔法门寺迎佛骨。
第二年正月,一行人将佛骨迎至京城长安,唐宪宗敕令先在宫中供奉三天,然后送往京城各寺院让僧众礼敬。
一时间,长安乃至唐朝全国掀起信佛狂潮,当时,朝野震动,王公贵族、士庶百姓,奔走相告,有焚香供养的,有倾家荡产施舍的,上下仿效,唯恐落后。
面对这种日益高涨的崇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向唐宪宗上了一道《谏迎佛骨表》,极力劝谏,他以南朝梁武帝为例指出,奉事佛法,希求福禄,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韩愈认为供奉佛骨实在是荒唐,他要求将佛骨烧毁,“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不能让天下人及后代被此佛骨所误导。
韩愈甚至表示:“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韩愈这句话的意思是:佛如果真有灵验,能降下灾祸的话,那么,一切的祸殃,就都加在我的身上,老天爷在上面看着,我绝不后悔埋怨。
韩愈这篇《谏迎佛骨表》当即触怒了唐宪宗,他打算要用极刑处死韩愈。后来在宰相裴度、崔群等人的极力劝谏下,韩愈死罪虽免,活罪却难逃,被免去了刑部侍郎的职务,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
韩愈对于自己因反对狂热的崇佛热潮,而被贬出京城丝毫不后悔,他在赴潮州的途中,还作了一首七律,继续表达自己的主张: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申述自己因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即景抒情,既悲且壮,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是韩愈诗作中的精品。这首诗的特点风格近似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
韩愈虽然早早就进士及第,但他的仕途却是一直蹉跎,直到元和十二年(817年),已经五十岁的韩愈因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之功而擢升为刑部侍郎。没想到两年之后,又因一道抑佛的奏章而被贬出京城。
韩愈的一生,以辟佛为己任。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谏迎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在韩愈反佛精神的鼓励下,唐代一些有识之士的反佛意识也逐渐上升。与此同时,由于佛教势力的过分膨胀,自唐敬宗、唐文宗两朝起,已经有了废佛的意图。到唐武宗时,终于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继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灭佛——“会昌法难”。
唐武宗于会昌五年(845年)的这场灭佛比较彻底,给予佛教僧众以沉重的打击,一共拆除寺院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小型司马)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被迫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土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
佛教经此打击,失去了昔日繁荣的场面,从此由极盛而走向衰落了。泉下有知的韩愈要是得知此消息,应该是很欣慰的了,自己在《谏迎佛骨表》中的理想似乎实现了。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仁宗与章得象:君臣相得的北宋政治图景北宋仁宗朝(1022-1063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期,其间涌现出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名臣,而章得象作为仁宗朝第十一任宰相,以“清忠无所附”的品格成为这...
赵祯下一任皇帝 欧阳修 2025-08-21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门四学士为何冠以“苏门”之名:文学传承与学派认同的双重密码北宋文坛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是继欧阳修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群体之一。这一称谓不仅是对四人文学成就的肯定,更蕴含着复杂的文化逻辑与历史...
欧阳修 2025-08-08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 陈维崧贺新郎:清初词坛的豪放绝唱与时代悲歌在清初词坛的星空中,陈维崧以《贺新郎》系列词作独树一帜,其词风豪放中见沉郁,既承袭了苏轼、辛弃疾的雄浑气魄,又融入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苍凉血泪。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词...
苏轼 辛弃疾 2025-08-06 乌台诗案:苏轼的文学劫难与北宋政坛的风暴眼在北宋熙宁变法与元丰更化的激荡浪潮中,一场以文字为导火索的政治风暴席卷文坛——乌台诗案。这场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的文字狱,不仅将苏轼推向生死边缘,...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