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都遇到了哪些危机?其实周游列国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舒服,不像现在的旅游,一直到68岁,孔子才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之行,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前497年秋,鲁国郊祭,未按惯例分祭肉,表示孔子被解聘。孔子去卫国(濮阳),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
卫灵公给了跟鲁国一样高的俸禄,但并不参与国政,最让难忍受的是卫大夫以陪护之名进行监视,孔子决定前往陈国,经卫国蒲邑(长垣县)再到匡地(张寨乡),被误认为是阳虎一行,早年阳虎曾率兵在此暴虐匡人,为孔子驾车的颜刻当时也随行,以致拘困五日。
获释后遇到颜回,孔子说“吾以汝为死矣”,颜渊答“子在,回何敢死”。陈国去不成,只好折回卫国。卫灵公深知孔子出走之由,故让国夫人南子召见,还跟夫人一道带着孔子前后乘车招摇过市,昭示礼遇孔子。不料,孔子以此为丑,离卫回鲁,这已是前496年底前后了。
前495年春,邾隐公来朝,鲁定公接待,子贡大发观感,五月定公卒,不幸言中,孔子说子贡“多言”。前494年,吴败越于会稽,得“骨节专车”,遣使前来请教孔子。
孔子说,“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云云。孔子居鲁一年多,历定公卒、哀公立,没被鲁国执政的三桓聘用,下决心出国周游。
前494年年中或下半年,孔子原订去晋国。此前(前502年)季氏家臣阳虎结党欲取代三桓,兵败后逃亡,最后在晋国为赵氏臣。孔子一行到黄河边,听说赵鞅杀贤,改道去卫国。此期间,卫国为战事所困,前497年春,齐卫“伐河内”(黄河河南段以北)以抵御晋国,晋卿赵鞅忧虑邯郸,欲迁卫所献五百户至晋阳(太原城南),赵午执行不力被杀,引发晋国六卿权斗内乱。
宗周出面组成齐卫郑等反晋联盟,赵鞅先败后胜,卫国紧邻晋国常遭报复,故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问阵”深感难堪,第二天就离开卫国,再走西线前往陈国。经过蒲邑,正碰上卫国“公叔氏以蒲叛”,让孔子签订不去卫都的盟约才放行。
正好卫大夫遽伯玉派人相邀,子贡不由发问:“盟可负邪?”孔子说:“要[挟]盟也,神不听。”一行又折回卫都,卫灵公自知“问阵”失礼,故亲自“郊迎”。
此时卫灵公已老,“怠于政”,最忧王位接班人,前496年卫太子欲杀南子出逃,欲立幼子郢,近年私下交心屡被婉拒,故明言不能用孔子。
前493年四月卫灵公卒(十月葬),南子奉遗命立公子郢,被婉拒改立废太子之子辄,即卫出公。六月,晋悄悄置卫太子蒯聩于戚地(濮阳城北),伺机护送夺位。
孔子离开卫国,前往陈国。具体何时启程?依司马迁说在卫灵公卒之前。《史记》记孔子周游列国时序较乱,只能参考。孔子住遽伯玉家,遽既是权臣,又是贤臣,还是好友,不可能不露一点迹象,故秋葬后去卫,亦可谓空穴来风。
前493年春或秋,孔子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这次没走西线,而走东线。首站曹国,没人接待。第二站宋国,路途看到宋司马桓魋造石椁墓穴历时三年未完,发议论说靡费,桓魋闻说,“拔树”相威胁。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匆匆离宋。
第三站西行折向郑国,大抵前两次因匡、蒲之厄未能成行,而补其憾。郑国未被接待,又与弟子走散,独候于城东门,被郑人奚落为“丧家之狗”。前492年抵达陈国。五月,鲁司铎失火,殃及公宫及桓、僖之庙,“孔子在陈,闻火”。秋,季桓子病,嘱康子“必召仲尼”;季康子继位欲召,公之鱼劝召冉求。孔子闻讯,生思归之念,子贡诫冉求:“即用,以孔子为招。”
前491年,孔子“自陈迁于蔡”,目的是会叶公。会叶公为何在“蔡”,蔡国前494年被楚国逼迫离开新蔡,于前次年迁往下蔡(凤台),陈国之南的上菜、新蔡已人去物非。叶公,即沈诸梁,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字号叶公,叶公既是重臣,又是能臣,还是贤臣。
此时,楚国已势不可挡,叶公等楚将忙着“谋北方”大事。蔡国仍是心病,下蔡自然是眼中钉。春,蔡侯想“如吴”求救,“公孙翩逐而射之”。至夏,楚已经攻克夷虎(寿县东),隔淮水虎视下蔡。同时,把老蔡地遗民迁负函(信阳),打开东进中原通道;又把方城之外的散民迁入缯关(独树镇),疏通西进中原通道。
楚国谋北方态势可感,但方略未必让外知。于是,孔子只能沿着上菜、新蔡,以及蔡移民地负函,直到叶公封地叶邑(叶县),寻访叶公。这就使得负函到叶邑的沿途,留下了许多孔子一行的遗址轶闻。孔子在何时何地与叶公相会,至今难考,但孔子行迹可考。
前491年春,出陈国,过上菜、新蔡旧地,前往负函。子路问津,过浉河(罗山县,浉河横贯信阳流入淮水),1986年文物普查发现[明嘉靖]翰林何洛文所书“子路问津处”石碑。子路遇荷莜丈人(罗山县)。
明万历十一年《罗山县志》载:“小石门在县南80里,子路宿于石门(涩港乡南)”。一说,叶邑,《叶县志·古迹》载:“牛老陂在县南十二里,即荷丈人止子路宿处,今尤潦是其地。”
《叶县地名考》称:“尤潦在城关镇南6公里……因地势低洼易涝,转音为'尤潦’。村西北有荷丈人墓,及'止子路宿处’石碑一通。”
前490年,“孔子自蔡如叶”。子路问津,过滍水(出自鲁阳县尧山,经叶邑城西),遇长沮、桀溺。郦道元《水经注·水注》载:“南阳叶(汉魏时叶属南阳郡)有黄城山,是长沮、桀溺耦耕之所,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
《史记正义》注引《圣贤冢墓记》云:“黄城山,即长沮、桀溺所耕处。下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也。”黄城山今名黄柏山。清同治《叶县志·古迹》载:“问津村在县北十里黄柏山下,滍水之南,即沮、溺耦耕、子路问津处。”
叶邑折回,无需问津。至缯关或方城,遇楚狂接与。楚狂知孔子必原路返回,故在此等候。《尸子》载:“楚狂接舆耕于方城。”《续汉书·郡国志》:“南阳郡叶有长山曰方城。”《水经注·水注》:“楚狂接舆耕于方城,盖于此也。”方城山,叶县西南保安镇花头山一带,临荆襄北出叶汝古道。方城,或指南阳方城。
出方城过负函“返于蔡”,已是前489年。是年春,吴伐陈,楚昭王“乃救陈,师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去陈蔡、昭王聘孔子,应当与叶公有联系。孔子一行经下蔡辖地,被蔡大夫“发徒役”围于野,绝粮七日,孔子“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
昭王欲“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劝阻。七月,楚昭王决心开战,“卜战,不吉;卜退,不吉”,“将战,王有疾…卒于城父”。秋,卫出公召孔子。“于是,孔子自楚返乎卫。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
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安贫乐道的精神丰碑在春秋乱世的风云中,孔子弟子颜回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生存状态,为后世树立了一座超越物质的精神丰碑。这个被《论语·雍也》记载的经典场景,不仅成为儒家安贫...
颜回 孔子 2025-09-04 孔鲤:以血脉为纽带,铸就儒家传承的基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鲤的名字或许并不如其父孔子那般熠熠生辉,但他作为孔子独子、儒家思想传承的关键纽带,其人生价值与历史贡献却不容忽视。他以豁达的胸襟、默默的奉...
孔子 2025-09-01 孔子与微子:血脉相连的千年传承——论孔子是微子的十五世孙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孔子与微子,两位相隔数百年的历史人物,却因血脉的纽带紧密相连。孔子,这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的伟大思想家,竟是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纣王...
孔子 2025-08-29 孔子弑母:一场跨越千年的谣言与真相之辨“孔子弑母”这一骇人听闻的指控,在历史长河中如幽灵般若隐若现,却始终缺乏任何可靠史料支撑。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圣人之一,孔子的道德形象与这...
孔子 2025-08-29 师旷与孔子:春秋时代的双璧:音乐与哲学的对话在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上,师旷与孔子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在音乐与哲学的领域中熠熠生辉。尽管他们的职业路径与思想体系存在显著差异,但作为同时代的文化巨匠,他们的...
孔子 2025-08-28 李膺与老子的血脉之谜: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考辨东汉名士李膺因刚直不阿、力抗宦官闻名史册,其“天下模楷”的形象与道家始祖老子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却将两人强行关联——孔融十岁时曾以“孔子问礼于...
孔子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