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大侄子,诸葛恪最后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提起诸葛恪或许很多人不知晓,其实他就是千古名相诸葛亮的亲侄子,是诸葛亮亲大哥诸葛瑾的大公子。诸葛恪从小聪明过人,《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三国志》中“诸葛滕二孙濮阳传”记载,诸葛瑾脸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时令人牵来一头驴子,驴脸上贴了一个标签,写着“诸葛子瑜”,子瑜是诸葛瑾的字,言下之意就是诸葛瑾是这头驴。如果诸葛瑾不能快速应对,不仅丢了脸面而且一定会被世人耻笑,但小小的诸葛恪却对孙权要来一支毛笔,在“诸葛子瑜”后面添上两字“之驴”,于是诸葛子瑜这头驴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足见其机智过人,孙权非常喜欢他。
还有一次,诸葛恪拜见孙权,孙权故意出难题说:你父亲和你叔父谁更高明一些?诸葛恪不假思索答道:自然是臣父为优。孙权问其原因,诸葛恪说,父亲知道是该为谁做事,而叔父不知,因此更贤。其实这个问题本身的确是比较难以回答的,如果说处于偏心,诸葛恪说父亲比叔父诸葛亮还优秀,这是明显的不实之言,而如果说叔父诸葛亮贤于父亲,那么自己自然就丢脸了,但诸葛恪不上圈套,而是从选择君主这一角度来说,的确是高明。
蜀国使臣拜见孙权,孙权故意对来使介绍诸葛恪说:这是你们丞相的侄子,喜欢马,快为他弄些马来。孙权这样问其实更是对诸葛恪出难题,而诸葛恪马上拜谢,孙权不解,诸葛恪说,蜀国就是您在外养马的马圈,今昭命下达,好马就一定送来。孙权对诸葛恪非常欣赏,交给他政事来考验他,而诸葛恪却不胜厌烦。从这些记载来看,诸葛恪应当是那种口如悬河、才思敏捷的辩才之士而非真正的兴国安邦之柱臣。事实真是如此吗?
尽管才名素著,但知子莫如父,诸葛瑾对诸葛恪却不以为然,他评价在诸葛恪说:“诸葛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意思是,诸葛恪不仅不能振兴家族,反而会招致灭门之灾。可惜诸葛瑾的一语成谶,后来的事实精准变现。而《吴志·张承传》记载,诸葛恪少年时,众人奇其英才,但张承却说,“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元逊是诸葛恪的字,看来能看出诸葛恪未来命运的大有人在。这些记载是否属实难以取舍,只好凭读者自己的判断了。
诸葛恪的膨胀是有资本的。《三国志》记载,诸葛恪向孙权建议将丹杨郡不服王化的野民众迁徙出来归于王庭教化治理,三年之内便可以增加兵员4万余众,而当时所有的大臣都不以为然。诸葛瑾的预言诸葛恪的未来结局也是因为这件事做出的,但历史真是奇怪也真是巧合,诸葛恪偏偏采用了一种占领领地绝食其民之法,逐渐将丹杨郡山地的山民驱逐出山,平息叛乱,复归王庭统治,为此孙权派遣尚书仆射薛综去慰劳诸葛恪的军队,薛综极力夸赞诸葛恪的功劳,甚至说周朝的方叔、召穆公、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也无法和其相提并论。诸葛恪飘飘然了。
陆逊去世后,诸葛恪擢升大将军,统管荆州军务。孙权病重之后,因太子年龄小,故加封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孙权临死之前,托孤于诸葛恪、孙弘、吕据、孙峻等大臣,孙弘于诸葛恪有罅隙,趁孙权去世想把诸葛恪除掉,而孙峻秘密告知诸葛恪将孙弘杀掉,从此总揽朝政。在此期间,诸葛恪做了很多大事,比如精简官吏、免除拖欠赋税、取消关税等,非常重视对百姓的恩惠,因此,诸葛恪深受百姓爱戴,每每外出都引得百姓争相其面貌!
关于诸葛恪的面貌,《吴录》中记载,恪长七尺六寸,少须眉,折安广额,大口高声。折算成现代的数据是,诸葛恪身高在1米75左右,胡子比较少,额头很宽,下颌比较低,嘴巴较大,声音洪亮。
关于诸葛恪的传说也有很多,其中最为怪异的是刘敬叔《异苑》记载一个故事,孙权时期,永唐县有人进入大山之中碰见一只大龟将其用绳子捆住,这只神龟居然会说话,它对抓龟人说自己因为违时出游,被抓住。抓龟人非常惊奇,想将它献给孙权,于是将大龟载到船上。半夜里,抓龟人忽然听到江边的大树问大龟,称大龟为首领,大龟说,我被抓住了,将要被煮熟分食,不过,用尽南山的大树也无法煮烂我。大树说,诸葛恪博闻多识,如果用我们烧你怎么办?大龟说:你明白就不要多说,否则会祸及你们。送到建业之后,孙权果然命人煮大龟,却一直不能煮烂。诸葛恪对孙权说,用老桑树可以煮烂。献龟人也将听到的大龟和大树说话告诉孙权,换用桑树做薪之后,大龟果然被煮烂。
这虽然是一则类似神话小说的传奇故事,却能说明诸葛恪的确聪明过人,知识渊博。不过,也有人不认为诸葛恪冠绝时人。《江表传》记载,胡综去孙登处做宾友,说诸葛恪“英才卓越,超逾论匹”意思是,诸葛恪才华没有人可以匹敌他。羊衔却反驳他说:“元逊才而疏”意思是诸葛恪的确有才,但性格却有缺点。
还有一则传说是干宝的《搜神记》记载,说诸葛恪担任丹阳太守时,常常在两山之间狩猎,遇见有一物像小孩子样子,伸手想拉人,诸葛恪命令手下将手给它,小孩状物将人拉倒原地就死了。很多人非常惊讶,诸葛恪说,《白泽图》中有记载,不是什么神灵而是叫溪囊。足见诸葛恪见识非常广博。
诸葛恪之死其实是自己作的。为了完成孙权的遗愿,诸葛恪大规模的征兵20多万,率大军围攻新城,双方攻守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来,因为天气炎日,很多兵士罹患腹泻和浮肿病,伤亡过半,但诸葛恪刚愎自用,不信下属,凡是据实上报者要处斩,后来没有人敢汇报。这还不算,都尉蔡林屡屡向诸葛恪建议用兵之计,但诸葛恪不仅不听还夺了他的兵权,蔡林逃到魏国,魏国派大军征伐,诸葛恪率残兵败将回归,此时已经大失民心。
当年和诸葛恪一起杀掉孙弘的孙峻见诸葛恪霸揽朝政,民怨沸腾,于是和吴主孙亮密谋设宴除掉诸葛恪。诸葛恪临行前,《三国志》记载,“闻水腥臭,衣服亦臭,”更换衣换水后还是臭如初。诸葛恪要出门,其养犬咬住他的衣服拖着不放。一向取材严谨的三国志竟然记载了这些传闻,令人感觉怪力乱神。期间虽然也有向散骑常侍张约、朱恩向诸葛恪传递危险消息,但诸葛恪还是没有逃脱被孙峻砍杀的命运。诸葛恪死后,其二子诸葛悚被杀,诸葛恪的外甥等人被灭三族。诸葛恪死后,被芦席裹尸扔到石子岗上,非常之惨。
聪明反被聪明误,大约就是说的诸葛恪,虽然诸葛恪非常聪明有才,但其性格中刚愎自用以及政治手腕的确不算多么高明,最后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到底是咎由自取还是人祸所为?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陈仓烽火:诸葛亮与郝昭的攻防博弈与历史回响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率数万大军再出祁山,目标直指曹魏西北重镇陈仓。这场看似兵力悬殊的战役,却因曹魏将领郝昭的坚守,成为三国史上以少胜多的经...
诸葛亮 2025-08-27 东方朔:智慧与文化的多重发明者在华夏文明的星空中,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2年)以其独特的智慧与幽默诙谐的形象流传千古。这位西汉时期的太中大夫,不仅以“智圣”之名与诸葛亮并列,更在文化、科...
诸葛亮 2025-08-27 火烧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的经典战例在《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中,“火烧新野”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后指挥的第二场关键战役,其以精妙的战术设计与对敌我心理的精准把控,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
诸葛亮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