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地位。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菏泽——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孔子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孔子离开鲁国之前,他已经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也即以大司寇的身份,行使宰相的职责。在很多人看来,宰相无疑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了。那么,问题来了,孔子当上鲁国宰相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孔子离开自己生活了数十年的鲁国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孔子推行的一件事情没有完成,而这件事情背后,是一场鲁国权力的激烈争斗。
一
首先,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公元前500年,孔子跟随鲁定公参加了鲁国和齐国的“夹谷之会”。虽然齐国实力远远强于鲁国,但是,在齐鲁夹谷之会,孔子辅佐鲁定公,以礼历阶,据理力争,从齐国手中讨回了汶阳之地。因为这件事情,鲁定公对孔子更加信任,让他当了大司寇。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由此,此时的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行使宰相的职责,或者可以说是鲁国的代理宰相。在此基础上,孔子上任后7日就把少正卯以“君子之诛”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自此之后,如同商鞅“徙木立信”一样,孔子也在鲁国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二
孔子终于获得机会,开始推行他的主张,对于孔子来说,在鲁国讲究孝道,注重恢复周礼,这让鲁国的实力得到了一定增长。在小有成就后,孔子本想一展抱负,所以在鲁国推行了“堕三都”。堕三都,就是堕毁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的私邑事件。
在春秋时期,鲁国君主逐渐大权旁落,也即鲁国的大权,被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所把持。而就孔子来说,自然想改变这一局面,也即加强鲁国君主的权力。于是,孔子在成为鲁国宰相后,派子路堕毁三都。三都即季孙氏的费邑(今山东费县)、孟孙氏的郕邑(今山东宁阳)、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东平)。
三
但是,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在笔者看来,对于孔子来说,虽然获得了鲁定公的支持。但是,就鲁国来说,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占据了大部分的封地,拥有不输鲁国君主的势力。因此,堕三都这件事情,最终没能完全推行下去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孔子55岁时。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而这,意味着孔子在鲁国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了,也即已经是在明示孔子该走了。所以,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进一步来说,鲁国复杂的局面,尤其是鲁国君主和三桓之间的权力斗争,不是孔子可以改变和解决的。
四
最后,孔子离开鲁国后,首先来到了卫国。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不过,孔子最终没能成功来到楚国。并且,孔子还有前往晋国的打算,但是都没有成功。
对此,在笔者看来,即便来到楚国、晋国、秦国这样的大国,也很难施展自己的抱负。因为在春秋末期,儒家学说显然不适合当时的环境,在当时,不仅秦国、楚国等大国忙着兼并周边的小国,而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历史事件也在进行着。对于讲究周礼的孔子,自然是看不过去这些事情了。孔子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虽然没有受到重用,不过,这恰好让孔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和著书立作上,而这,无疑为春秋战国时期培养了众多人才。
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 王世充麾下确有王仁则:历史与传说的交织考据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安贫乐道的精神丰碑在春秋乱世的风云中,孔子弟子颜回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生存状态,为后世树立了一座超越物质的精神丰碑。这个被《论语·雍也》记载的经典场景,不仅成为儒家安贫...
颜回 孔子 2025-09-04 孔鲤:以血脉为纽带,铸就儒家传承的基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鲤的名字或许并不如其父孔子那般熠熠生辉,但他作为孔子独子、儒家思想传承的关键纽带,其人生价值与历史贡献却不容忽视。他以豁达的胸襟、默默的奉...
孔子 2025-09-01 孔子与微子:血脉相连的千年传承——论孔子是微子的十五世孙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孔子与微子,两位相隔数百年的历史人物,却因血脉的纽带紧密相连。孔子,这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的伟大思想家,竟是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纣王...
孔子 2025-08-29 孔子弑母:一场跨越千年的谣言与真相之辨“孔子弑母”这一骇人听闻的指控,在历史长河中如幽灵般若隐若现,却始终缺乏任何可靠史料支撑。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圣人之一,孔子的道德形象与这...
孔子 2025-08-29 师旷与孔子:春秋时代的双璧:音乐与哲学的对话在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上,师旷与孔子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在音乐与哲学的领域中熠熠生辉。尽管他们的职业路径与思想体系存在显著差异,但作为同时代的文化巨匠,他们的...
孔子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